不算前言的前言吧
本来是准备把工作这十年的一些内容写成一本电子书,想了想有难度但是也有搞头,但是最后要把很多的内容做汇总,也是需要很长时间,那么就决定:把这些内容都单独的发出来,然后在合并成一个电子书。
- 主要的一些内容就是说说这十年来的一些变化吧。比如我们听音乐、Mac 的软件、iOS 设备的使用。大概就是这些吧。
听音乐的设备
- 2005年开始读大学的时候,很多人还是会攒钱买一个 MP3 的,因为这是能在嘈杂中获得一丝安静的方式,在学校的机房里下载自己喜欢的歌曲,然后顺便给自己的 MP3 充下电,就是这样子,要是能买个 MP4 那就更厉害了,因为可以在里面看电影,也可以下载小说去看。有一个牛逼的 MP3 就是当年的愿望。
- 那个百花齐放的年代,iPod 并不会成为首选,毕竟价格是昂贵的,功能是「残缺的」,操作是「复杂的」,爱国者、魅族才是购买产品的首选。比如我就曾拥有过一个魅族 M6,说实话,对于学生来讲,这种 U盘式的操作还是更方便的,毕竟没有自己的电脑。
- 在 2006年以后,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作为学生的我们来说,很多时候开始用手机取代 MP3 了。
- 2008年工作以后,作为一个电子产品相关的从业者和电子产品的爱好者来说,一款 BlackBerry 手机,一部 iPod,才是当时的潮流配置。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 2011 年左右。(img)
Moto ROKR
- 说到音乐手机就要说到 Moto,因为第一次知道「音乐手机」是通过 Moto。2005 年的时候,Moto 和 Apple 一起发布了一款 iTunes Phone,在这款手机里内置了 iTunes 的服务,当然了,我一直觉得两家公司都没有怀什么好心。
- 在之后 Moto ROKR 系列手机成为了 Moto 当时音乐手机的分类,比较出名的设备有 E2、E6、E8
- 为什么讲这么多的 Moto,其实是因为 内置了 iTunes 的服务,所以我才购买,有很大的原因也是因为 Apple 吧。
- 当时的索尼爱立信、诺基亚,同样也都有自己的音乐手机,当然了,我一个都没有用过。
又爱又恨的 iTunes
- 我想,没有让 iTunes 弄丢过的自己音乐库的人是极少的,尤其是一个 Windows 用户。
- iTunes 是一款让人放心的「音乐管理软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面被负载了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 iTunes Store 在线商店,比如还要和你的设备进行同步、备份、恢复,有种积重难返的感觉。
- 最近几年的 WWDC 我总是希望 Apple 能对 iTunes 好好的改造一下,但是每年都会愿望落空。
- iTunes 是对一个时代的总结,就是必须本地存储内容的时代的总结,随着网络越来越好以及流媒体的流行,iTunes 越来越被边缘化了。
iPod 的消失和影响
- 「Pod」就是你多媒体的「分离仓」
- 从 2007年发布 iPhone 的时候,就意味着 iPod 消失的开始,只是那时候的感触不深罢了,毕竟 iPod 产品线还是更新迭代了很多次。
- 自从 iOS 设备上的「iPod」程序变成了「音乐」之后,iPod 就逐步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直到现在,有很多的 90后已经不知道这个为 Apple 复兴立下汗马功劳的设备了。
-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手机来进行音乐的收听了。
- 也是通过 iPod,在整理音乐的时候,希望能有专辑封面,甚至在那个 iPod 流行的年代,我们会想办法将歌曲的信息去完善,然后在同步到 iPod 里面,享受着专辑封面浏览方式带来的快感。
- 当然了,这些东西现在也只剩下怀念了,我们已经不再有年少时的那么多的时间去挑选自己的歌曲然后建立列表进行同步,我们想让更智能的系统推荐我们喜欢的歌曲然后收听,这就是所谓的「人工智能」么?方便了但是失去了一种仪式感。
- 播客,Podcast 的名字就来源于「iPod」和「broadcast」的合体 而当时的 Garageband 程序也让制作播客变得非常简单,可能很多人对于收听播客节目还是很陌生,但是各种网络广播也有着相同的功能。
正版的歌曲
- 你曾经买过正版的磁带、CD 么?还会怀念可以拆开包装的仪式感么,数字时代,这些东西离我们远去了。
- 2008年的时候刚刚上班,那时候我们每天上班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下载不同的专辑歌曲,因为想要卖 iPod 而你又不给客户提供音乐的话,客户就不买了,什么,你要教会客户使用 iTunes?可以说,这是痴心妄想,即便有客户想学习如何使用 iTunes,而在那时候的电脑上安装 iTunes 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盗版的精简过的 XP 系统。更何况还有脑残的分区问题。
- 后来可能是因为奥运会或者 WTO 的关系吧。对于版权的把控越来越严格了。那时候要是想获取到所谓的正版数字音乐,很多人都会知道「巨鲸音乐网」,这个网站有姚明、Google 的影子,但是随着 Google 推出中国大陆市场,这个网站也就凉了。
- 再后来各种在线音乐程序流程起来,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等,但是很多的歌曲还是要花钱买了。
- 买歌曲本身没有任何的问题,问题是,你不能用普通的 MP3 文件转换下格式就冒充无损音频然后再让我去买啊。更有甚者的所谓高品质音乐都不知道是转录多少次出来的了。
HomePod 是「Pod」
- 当我第一次在店面看到哈曼卡顿的水晶音响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个东西好牛逼啊,以后有钱还是要买一台的,直到十年后我都没有买水晶音响,但是现在有了一台 HomePod。
- 没有发生改变的是,我依然是「木耳」听不出来什么特别不一样的东西。
- 从「i」到「home」,不变的是对于音乐的追求,从一个个人的设备,你只能带着耳机一个人享受音乐,到现在在家中,说一句「嘿 Siri」每个人都可以来控制音乐的播放,这算是什么呢?一种对于手机依赖症的人的一种救赎么?让大家更能交流一下么?
- 而 HomePod 也不单单是一个音响,或者说音响也只是它的一部分功能,「家庭中枢」甚至以后成为一个「管家」的角色才是 HomePod 真正的使命吧。
我现在怎么听音乐
- 我依然不习惯使用一些所谓的订阅制的流媒体音乐服务,从QQ音乐到网易云音乐到 Apple Music。
- 原因也很简单,作为一个 80 后来说,在网络相当差的年代,硬盘、内存卡就是一切,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所有的数据还是要保存在本地才是安心的,一切东西还是要自己买下来才是安心的,谁知道这个歌曲会不会因为什么就下架了呢。
- 对于新歌的追求也变得更少了,慢慢的就听一些老歌,比如李宗盛的歌曲,网上说的是对的,年少不听李宗盛,听懂已是不惑年。
- 在 iOS 设备上,我都使用香港区的账号购买歌曲。
- 在 Android 设备上,安装了 Apple Music,毕竟 HomePod 上的 iCloud 账号还是需要一个 Apple Music 更好的。
- 如果收听到好听的歌曲的话,就在香港区进行单曲的购买。
- 流媒体这种听歌的方式,不会让人产生珍惜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