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十二点大学
此处,此刻,正青春——《陪你初长成--导员周寄76》

此处,此刻,正青春——《陪你初长成--导员周寄76》

作者: 子曰非衣 | 来源:发表于2016-11-13 20:16 被阅读0次

    2016年11月13日星期一天气晴

    正青春

    最近,《一名非典型985毕业生的大学简史》和《我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这两篇分别出自人大和复旦学子的网文成为朋友圈爆款,在全国引起广泛的共鸣和热议,若干表示严重同意的文章、评论和持有明确反对意见的声音也紧随其后,再次刷边大江南北的朋友圈。

    在这里,作为一名刚刚研究生毕业4个月,参加工作2年4个月的年青人表示,文中许多内心独白和心灵体验确实很直接地道出了当代大学生的内心迷茫进而困惑,其中大部分的体会,我也同样感受过或正在体会着,比如生活的压力,比如工作的压力等等。

    对文章共鸣之处,考虑到我们相似的经历,想来和大家应该大同小异,所以到此,就告一段落吧。


    下面导员依旧从一名刚刚研究生毕业4个月,参加工作2年4个月的年轻人视角,来继续剖析下两篇文章,个中观点,仅代表自己。

    为什么大家或者说年轻人大都迷茫,缺乏目标?

    不只是大家!不只是年轻人!甚至不只是现代人!

    纵观历史长河,不论是那些“闻鸡起舞”、“李广难封”、“东坡贬谪”“唐寅坎坷”的典故,还是当代“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白岩松著名演讲题目),“谁的的青春不迷茫”(刘同书名,后被搬上银屏),都在向我们昭示着,“迷茫”与“不易”并非是当前大学生才有的,甚至不只是青年时期这个年龄段才有的,只是在自媒体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任何一层窗户纸被捅破,都会前所未有容易地被大量关注和传播。

    文中的观点和论述上,虽然表达真诚,令人共情,但从事物大局观和两面性来看,却又显然是片面短浅,不可取。

    这几年,读书无用论的声音不绝于耳,这种声音里,有用无用被过分的依赖与收入,物质,轻视了兴趣、格局、成就感和幸福感,这样的观点就是片面而短视的,在重视知识的今天,被主流舆论否定,但这一客观现实也为将来我国促进教育公平和深化教育普及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两篇网文中流露出的懊恼、不平甚至自卑背后,是在上学这场“系列学习竞赛”中通过层层筛选,脱颖而出的优胜者,面对校园内外新的评价考核指标时,表现出的不适应和不合心意,这种落差是学生潜意识里有有强烈的“读书万能论”在作怪。当然,“读书无用”不成立相似,“读书万能论”也是片面的,站不住脚的。要知道,在古代社会,只有很少的人可以有机会上学,直到我们父辈那一代和我们这一代的部分同龄人,介于家里有限的条件,也很难满足人人接受教育的客观诉求。与之对应的,不论是科举及第还是高考过线,过去的稀缺性决定了那些通过考试残酷淘汰的人一朝得志,多年蒙荫。而在当前国家教育普及、互联网日益发展的现状下,上学是必须的,但要成才成功,只是上学成绩好,已经不是未来发展良好的充分条件了,不难推测,不久的将来,社会竞争将更加激烈,对人才的综合要求也越高,除非科研突出的专门人才,否则,如果只是上学好的话,那距离社会公认的成功模型将越来越远。

    因此,读书无用论和读书万能论都太片面,不可取。但既然我们有这样的想法,就有必要对读大学的初衷进行自我拷问,对读大学的意义进行更深地自我挖掘。

    首先摆在我们面前的客观现实必须了解,毕竟存在即事实,即有价值,大学同样如此,不同的办学层次,学校拥有的资源和业内外的影响力便不同,在其中学习生活的学生接受的信息和思想,以及毕业后发展的平均起点和未来前景也不同,这些不同都是各个学校多年来不断发展,不断累积造成的现实,属于大环境,是难以短期大幅改变的。大环境决定了整体水平,因此除非出类拔萃,否则平凡普通如大多数,却动辄拿自己和顶尖学校的顶尖学生比较就有失公允了,容易没有自信了。毕竟在综合素质方面顶尖学生尚且未必不如普通学生的前提下,进入顶尖学校需要的分数还要超出普通学校一大截。当然,这样的现实同样也来自于个人前十几年的努力和积累,如果现实的落差可以变为自己出类拔萃的动力源泉,自然是好事一件,这将有利于后高考时代,个人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行;但如果只因为一纸试卷,一时高低,便自己认了输,认定自己不如别人,那在未来人生的赛程上,也必然不会有太大胜算。我们多要和从前、和上一刻的自己比,这样比才能让自己保持进步,当然个人发展也要有意识地放到整体水平和顶尖水平之中,这样有利于明确我们的自身定位和前进方向。

    与学校整体相比,作为学校的个体,在群体的普遍性中,一定会体现出个体的差异性。这也可以很好解释为什么顶尖学校也会有学业困难、或者发展暗淡的学生,而即使整体属于三流的学校,也会出现某一领域的行家里手和知名大牛。因此大家虽然身处211,要清醒认识到,就和高中的学习优秀并不能保证在大学得到同样的认可一样,重点大学的毕业证绝不代表房产证,工资条,更不是未来职场发展中令大家畅通无阻的万能险。

    四年大学的意义之一在于:有限的时间里,不断发现自我,认识自己,不断完成自我接纳,找到虽迷茫,尚努力;虽困惑,仍求索的干劲源泉,而不是让蹉跎迷茫遮盖了现实追求,让困惑观望成为荒芜青春的理由。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时代洪流中,找到并保有自己的本色,并非易事,尤其是身边的同龄人泥沙俱下,自己却要要奋力守住自己的梦想,执着地坚持自己的信念时,坚毅、勇敢、勤奋、开拓少不得一样!

    回归现实,在我们身上,有没有这样片面不可取、贻害前程的习惯呢?

    比如:一味的抱怨,不断吐槽着家庭、学校、社会种种云云,满腔想法,自己却鲜有过人的实力。

    再比如:一味的自大,不知山外有山,有海,人外有人,有神,满脑自信,随时俯瞰一切的姿态。

    每个人都按照内心最认可的方式存在着,行为着,明知不可而为之者实在不多,即便是,也大多是懒惰、贪婪、冲动战胜理智做出的选择。世界这么大,出类拔萃永远属于少数,禀赋一般的我们,努力过后才会看到更多可能和希望。美妙的是,在通往成功的征程上,并非永远那般拥挤,毕竟聪明的大多数未必坚持,坚持的大多数又未必够天分。

    有时会想,生活如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追求,一如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笔触诗风,个中活法和诗法确有相似。

    顾随先生(1887~1960,字羡季,著名学者)谈论诗法时认为,字之锤炼过程中:“苦行是手段,得自在是目的,若只羡慕自在而无苦行根基不行。亦有苦行而不能得自在者,然刻鹄不成尚类鹜,尚不失诗法。若无苦行而但求自在,则画虎不成反类犬。”

    反观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普通的大多数人,努力是手段,实现自我价值,追求人生幸福是目的,若只羡慕那些成功美满而无切身努力,所谓幸福大多时候便会沦为空谈。若埋头努力,多问耕耘之事,生活的发展尚在不断改善的方向上。若任由时光溜走,不思奋斗却沉迷于羡慕和幻想,恐怕再感慨年岁见长,也难得人生之幸福活法!我们同处于各自剩余人生中最年轻的时间节点,我们怎样度过现在,我们的青春便怎样安放!

    所幸,此处,此刻,我们正青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此处,此刻,正青春——《陪你初长成--导员周寄7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fbc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