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家里会有《聪明养育》这本书?已经想不起来了,好像是凑单,也好像是冲着叨叨魏买的。但之前只看了一丢丢,最近逼着自己把书架上的书一本本消灭掉,也算是对得起某人搬了2次满腹牢骚。这本书大部分文字不难懂,花了2个下午看完了且做了一张导图复盘,但还是有必要要写点什么敲敲黑板。
该书分为五个部分十三个章节,每个章节后面都会有读者问答(这也是我挺喜欢的部分,因为会有很多宝爸宝妈的个案讲解)。我就每个部分划一下重点,特别是我自己比较有感触的地方。
第一部分 真正的聪明
我们经常会说这孩子聪明,那孩子脑子好使。但到底什么是聪明?像我自己小时候就经常被夸赞是个聪明孩子,我自己想了一下,大概是因为学东西比较快,反应也比较快,还比较有眼力劲儿会讨人欢喜。但为什么依然是一个平庸的人?甚至有时候蜜汁自信,有时候又很不自信,拧巴的不行?为什么我有的同学我觉得挺笨的,但是反而人家稳扎稳打,看问题也很容易看到本质因此活的更加淡定从容?我以为是龟兔赛跑的故事,事实上就是书中所讲的,我所比较的只是聪明中的一个方面(神经智力),但事实上真正的聪明,应该反省智力统筹调配了神经智力和经验智力。(真正的聪明=(神经智力+经验智力)*反省智力)
神经智力受基因的影响很大,天生的成分比较高,代表人物有很多,比如《美丽心灵》主人公Nash。当然,后天的经历和环境对智商也是有影响的,这个环境就包括我们的养育。为什么小时候的邻居都觉得我很聪明,可能是因为那时候父母都比较忙,邻居奶奶是个知识分子,空的时候就教我认字。因为也没有其他特别“有文化”的玩具,所以我很快就认识了象棋里面的所有的字,那时候比我大两三岁的哥哥们还只是整天在外面“打仗”。
但事实上我们平时说谁聪明也只是讲的IQ(甚至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智商,只是凭感觉那么一说吧),而神经智力中还有个很重要的就是专注力。
专注力这话说来就比较有趣。我常常在想我的专注力本应更好的,但是因为我妈过于关心我,导致没有那么好了。如果你看到这篇文字也可以体验一下是不是同一个天下同一个妈(也可能是你的丈母娘)?她们会在你看书或者打游戏或者干什么事的时候突然喊你吃饭,而且必须立刻马上来吃;她们会在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断的打断你叨叨一些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甚至在你写作业的时候突然进来让你多喝水或者吃点水果?因为多年沟通无果,导致我至今非常反感在家做事情的时候被打断,所以尽量在外面办公了。现在我女儿玩的时候我都尽量等她一件事情做完再去找她,如果我妈催吃饭,我也会两边都协商好,例如,这幅拼图结束后我们就去吃饭,或者说我们把这个图案拼完之后就先去吃饭,吃完再继续拼其它的地方。
经验智力是以时间为基础的,需要个人在不同领域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就像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一样,他们的特点是在某个专业领域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练习,水平到达了卓越非凡的程度。但经验智力在过去却经常被忽视,即使是得到了认可,人们也会说“他也是不错的,虽然不聪明,但就是靠死学”,这话里有话怎么都不像是在夸人啊。细品一下,一个老师对2种学生的评价分别是“聪明是挺聪明的,就是不认真,要不然怎么样怎么样”,“虽然不聪明,但是很勤奋,刻苦,钻研,也是能取得一定成绩的”,反正我至今都觉得有很多言外之意。当然,我就是那个前者,我身边好朋友也是这样(因为物以类聚嘛),我们并不觉得老师的话重点在后半句,而是飘飘然的想,是啊我很聪明的呀,只是不认真么,那我要是认真一下我可不得了怎么样怎样。甚至再被用来对比的时候会想,那XXX现在学习好又怎么样?他不过是靠死记硬背的,能有什么出息?然后几个小伙伴嘀嘀咕咕的瞬间优越感爆棚,完全意识不到别人已经脚踏实地领先了一大步。青少年有这样的想法也很正常,因为大部分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但是家长和老师都这样讲,事实上是一种对青少年的误导。而另外一类孩子也并不会因为你夸赞他用功而开心,因为他们听到的更多的是,我不聪明,没办法我只能靠努力了。甚至会有极少数想的是,老师也说我不聪明,看来我真是个笨蛋,那好像努力也没什么用。而这,就是反省智力的体现了。
反省智力解释起来比较复杂(主要是书中也没有做复杂的解释,此学说来自于1996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DavidPerkins),但可以记住三个关键词:策略,积极态度,自我监控和管理。
可能有的小孩天赋一般,但反省智力很好,那即使暂时落后也没关系,因为他的学习动力是要完善自己,他会去找策略,发现自己的短板,然后一个个去克服。而很多小时候比较聪明的小孩,甚至是一些小天才,由于反省智力不高,没有韧性,没有长远的规划和内在的学习驱动力,反而最终没有成大器。
这个开票虽然只有20页不到,却勾起了我非常多的回忆。包括我自己的故事,包括对神经智力“非用即失”特点的联想(我一年级的体育老师讲过荞麦皮的故事,意思就是大脑不用就会生锈,所以要一直动脑筋,一个道理),包括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等等,这就是我上一篇文章提到的链接旧知,激活新知吧。
书中当然也提到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这三种智力,这个我直接用脑图梳理了,最重要还是因材施教。

比如说我刚才提到的如何培养专注力,我就是在我女儿玩游戏的时候让她做自己时间主人;而在给她安排任务的时候,我们也是从3块拼图开始激发她的兴趣,现在她27个月,如果要拼一副40片以内的新拼图已经是比较轻松的事情了(上次拼100片也是在我的帮助下的偶发事件,现在停留在48片有点不想玩了,我也没有逼她——哈哈,我以为自己是虎妈来着没想到完全不是)。另外我们一直在看书,家里她的书不算特别多,但大体她现在都能自己把故事讲给我听,有时候我对着绘本一顿乱吹,她还会说我讲得不对,然后自己补充一下。但我也不会说自己讲错了,只是告诉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不分对错。最近优米重拾对乐高的兴趣我也很开心,所以即使她只是擅长把房子堆得很高,我也会给她“我觉得你的设计感很好”“你搭建的房子很牢固”这种具体的反馈,这样强化她的优点。
当然,也不说自己孩子带的有多好了,只是我们会放大孩子的优点以及自己的优点,嘿嘿。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