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夜读通鉴:二、三家分晋

夜读通鉴:二、三家分晋

作者: 9aeaad38bfbf | 来源:发表于2018-10-29 21:25 被阅读5次

        话说春秋之时,天子暗弱,诸侯势雄。但是由于分封制的弊端,到了春秋末期,诸侯国君慢慢也被其分封的家臣架空,这类似于日本国的天皇——幕府——家臣的复杂关系。此时的唐叔虞传下来的晋国,已经被智氏、魏氏、赵氏、韩氏、范氏、中行氏六家所把持。这些大夫之间互相结盟攻伐,犹如家常便饭,不久范氏、中行氏即被其余四家所吞并,在这过程中智氏既得利益最大,成为超级大家族。

        智氏的掌门人智宣子打算确定儿子智瑶为继承人,家族智囊智果劝他:“立智瑶不如立智宵。智瑶有五大优点和一大缺点,五大优点是长得帅,力气大,懂得多,巧言善辩,坚强果敢,一大缺点是很不仁义。如果智瑶用身上的五大优点行不仁之事,欺凌他人,谁能受得了?如果立智瑶,我们智氏必然族灭!”智宣子不听,智果分家改姓为辅,用以避祸。

      赵简子(赵氏孤儿赵武的孙子赵鞅,把中山狼赶进东郭先生布袋的那位)同样在为继承人的事情发愁,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伯鲁,老二叫无恤,不知道立那个好。后来想考察二人一番,于是把自己对儿子训诫的话刻在竹简上,给两个儿子每人一份,并说:“好好学习这些话!”过了三年,考察两个儿子的学习情况,老大伯鲁一句都背不出,问竹简则早已丢失;问老二无恤,背的很流利,问竹简则立刻从袖中掏出来。赵简子认为老二很贤能,将其确立为继承人。

        从确立继承人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智氏、赵氏相去甚远。

        赵简子确立的继承人,还要为儿子的接班打好基础,于是派遣尹铎守备晋阳,尹铎问领导:“派我担任晋阳城领导人,是想我把该城居民当成盘剥对象,抽丝剥茧压榨他 们聚敛财富呢?还是把此地当成我们家族的根据地、大本营呢?”简子回到:“大本营吗!”尹铎到任后,减少了晋阳的户数,如此就减轻了当地的赋税,深得人心。赵简子很满意,对儿子无恤说:“以后国家动乱,不要认为尹铎镇守的晋阳城人口少,地方远,一定要到那里去投奔他!”无恤后来继位,是为赵襄子。

        后来智瑶在智宣子死后继位,就是后来的智襄子。智襄子和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宴会,期间智瑶戏弄韩康子,侮辱韩家的家相段规,智果听说后又劝谏智瑶:“要防备韩家,不备的话,人家就要发难了!”智瑶满不在乎:“发不发难由我说了算,我不发难,谁敢造次?”(就是这么自信,这么嚣张!)智瑶回答:“谨小慎微才能有备无患,反正《夏书》上是这么说的,现在领导你开一次party就使韩家的君、相受到侮辱,还不防备,说什么不敢兴难的大话,岂不知蚊子蚂蚁都能害人,况且是割据一方的君相!”(智果能说出这么激烈的话,可见已经气愤至极!)智瑶不听。

        智瑶虽然不听智果的劝告,但是也在心里犯嘀咕,恰好自己刚刚执政,目标就是要继续兼并其余三大家族,顺便试试韩家到底有没有发难的意图,于是以晋国国君的名义,要求韩康子献地。康子不想给,段规出主意说:“淡定,不给刚好给了智瑶攻击我们的借口;不如给他,他得了土地,必然会向魏、赵两家继续索取,这两家如果有人不答应,智瑶必然大兴刀兵,到时候我们就可以趁乱收好处了!”康子说:“好!”,于是献万家之邑。智瑶一看果然和自己想的一样——都是软蛋,于是继续向魏家索地,魏桓子不想给,其家相任章说:“想要引导一个人失败,就是助长他的恶行,想要从一个人那里得到些什么,就必须先付出点什么,这是《周书》上讲的,领导你先不要和智氏作对,给他地让他骄傲,然后我们再慢慢暗中收拾他!”(一个个都这么阴,任章你和段规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吧?)魏桓子说:“好!”又和韩家一样献出万家之邑。

        智瑶一看魏家献地了,心里那个美呀,于是继续执行既定方针,这次要狠点——向赵家索取蔡、皋狼两处战略要地。赵襄子直接拒绝(赵氏孤儿的后代,骨子里就有一种强悍的气息,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先用血换来的,坚决不能给!)。智瑶一看碰到硬茬了,于是带领韩、魏两家兴兵讨伐赵氏(襄子打襄子,呵呵)。赵襄子商量去何地应战,手下有人建议去长子城,理由是那里的城墙完整坚固。赵襄子一口否决:“长子城墙完整坚固,是当地人辛苦才修好的,他们早就骂死咱们了,现在又要人家给咱拼命守城,你觉得现实不?”又有人提议去邯郸城,理由是邯郸城粮食多,饿不死。赵襄子还是一口否决:“邯郸城粮食多,都是搜刮老百姓的,人家早骂死咱们了,现在又要人家替我们去送死,谁又不是傻瓜!”最后拍板:“老爹在世的时候对我说遇到事去晋阳,尹铎在那搭为政宽和,很得人心,必然和咱们同生共死。”于是投奔晋阳。

        智、韩、魏三家围攻晋阳,引水灌城,水离城头只剩六尺,老百姓家里的锅台都被水泡塌伙,其上都生出青蛙了,靠杀马过活,军民依然没有投降的心思。智瑶此时正在城外的大水上欣赏风景,魏桓子驾船,韩康子护卫,智瑶望着晋阳城一片汪洋的景象感叹的说到:“我今天才知道用水淹就可以消灭一个国家了!”这话一说,吓得韩、魏两个一哆嗦,因为魏的城都安邑在汾水旁边,韩的都城平阳在绛水旁边,都能用水灌城,韩、魏两人你戳戳我的胳膊,我踢踢你的脚,心里都在大骂MMP。

      智瑶的谋士絺疵给智瑶提醒:“领导,韩、魏一定会造反,为啥呢?因为他们想到赵氏旦夕城破,下来就轮到他们了,你看他们脸上一点都没有胜利的喜悦,反而满脸忧愁,心里肯定是这么想的!”智瑶把这话讲给韩、魏二人听,后者赶紧辩解:“这是谗臣挑拨离间,为赵氏开脱。”两人说完赶紧撒丫跑了。絺疵进来质问智瑶:“领导你为啥把俺的话告诉韩、魏二人?”智瑶反问:“你咋知道我给他们说了?”絺疵回答:“这两人一见我就跑的更快了。(一想就是领导你把我出卖了)”智瑶被手下问住,心想你个赵氏的奸细嫌疑犯还敢质问我,有点不高兴。絺疵于是为了避祸,请求出使齐国(絺疵懂得行为心理学)。

      赵襄子派张孟谈出城联络韩康子、魏桓子,约好一起反攻智氏。赵襄子派人用水反灌智氏军,智氏大乱,韩、魏兵从两侧一起攻击,大破之(果真是水能灭人之国哉!天道好轮回,报应不爽也!)。智瑶被杀,智氏一族被灭,韩、赵、魏共分智氏的地盘,只有辅果一族保全了下来。

        司马光评价此事说:“智瑶的 灭亡,是才胜德所致。”又谈了一下德才的关系,很有借鉴意义:世人常常把才能当做贤德,这是不对的。啥叫才?才就是聪明、察查、坚强、勇敢。啥叫德?德就是公正、坦率、中庸、平和。才用来辅助德,德用来统率才。德胜才叫君子,才胜德叫小人,无才无德叫愚人,德才兼备叫圣人。用人之道,没有圣人,就用君子,没有君子,与其用小人,不如用愚人。用愚人,愚人想干坏事,好比小奶狗咬人,可以轻易制服,危害不大;用小人,小人的才能足矣做大恶大奸之事,危害巨大,好比如虎添翼,谁能制服?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都是才大于德所致,不可引以为鉴。

        与诸君共勉!

相关文章

  • 夜读通鉴:二、三家分晋

    话说春秋之时,天子暗弱,诸侯势雄。但是由于分封制的弊端,到了春秋末期,诸侯国君慢慢也被其分封的家臣架空,这...

  • 读资治通鉴—「田氏代齐」

    上一篇简单介绍了三家分晋的故事,今天来看看“田氏代齐”。 资治通鉴开篇就讲的是三家分晋的故事,却没...

  • 闲论“司马光明辨德才”-《资治通鉴》读书笔记

    近日读《资治通鉴》,随手翻至三家分晋的篇章,读至司马光以智瑶灭亡,三家分晋为例,妙论德才之辩,十分精彩,因而全文录...

  • 砸缸?著书?我才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司马光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资治通鉴》读不下去? 为什么《资治通鉴》要从“三家分晋”开始写起? 为什么《资治通鉴》穿插了那么...

  • 为什么用人人品大于才智19/100

    今天再一次读到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的第一篇三家分晋的故事,为什么司马光把三家分晋的故事,作为资治通鉴的第一篇呢? 就...

  • 为什么用人人品大于才智19/100

    今天再一次读到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的第一篇三家分晋的故事,为什么司马光把三家分晋的故事,作为资治通鉴的第一篇呢? 就...

  • 2020-05-07

    三家分晋,跟着主编司马光深邃的史学目光,开启读听《资治通鉴》之旅。

  • 读史札记――司马光的人才观(原创)

    司马光为什么要把三家分晋和智氏灭亡当作《资治通鉴》的开始,原因是他认为三家分晋正是孔子所描述的“礼崩乐坏”的延续,...

  • 资治通鉴精解(一)

    司马光以三家分晋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主要是因为这件事涉及到了君主的首要职责——礼,也就是纲纪。在三家分晋这件事...

  • 《通鉴笔记(一)》:三家分晋

    序言 把三家分晋当作东周进入战国的标志是史学界的共识。 司马光主持编纂《资治通鉴》也将三家分晋作为开卷第一篇。 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夜读通鉴:二、三家分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fbi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