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纪录片特别喜欢拍美食节目。要数《舌尖上的中国》最为登峰造极,一时获得了减肥天敌的称号。没有想到中国竟然有如此之多的美食,不经意转角遇到了不起眼小店就是家美味据点。
对于食物天然的喜好,使得人们造访一个地方,总免不了要寻找下当下的特色食品。托了互联网的福气,各式各样的信息在网上非常容易就能够找到,人们只需要按图索骥,找到深藏在城市犄角旮旯那家店就好。
有些城市历史非常久远,比如西安,从春秋战国时代附近就已经有了不起的城市存在。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一提起西安,第一印象却是羊肉泡馍,臊子面。成都的武侯祠更是要在火锅的阴影下瑟瑟发抖。
为什么人们习惯到了一个城市,先去寻找当地的美食呢?
难道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在同食物不足斗争,导致了对美食的渴望已经印刻在基因里了?民以食为天。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能够吃饱饭乃是天下头等大事。历朝历代无不是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的歉收经常导致了王朝的更迭。所以饮食在中华文明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华好儿女,当然要继承光荣传统啦。
再者,对于食物不同的理解,反应出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因此一个外地人,既可以享受到美味的食物,同时也能够对当地有全新的理解,两全其美之事何乐而不为?
食物的材料全国各地大差不差。因此就更有比较性了。最近有机会访问了厦门,对于闽南的米汤印象深刻。据说工艺还挺复杂的。要把米放到水中煮开,然后将米捞出放到笼屉上蒸熟。同北方完全在水中煮熟的过程完全不同。而这一点差异导致了南方的米饭不如北方的劲道。因为大米的精华已经留在了水中。
厦门人会把米汤再次熬制,变得非常黏稠,而喝起来不但有米的香味还有甜味,看起来更是晶莹剔透非常漂亮。
福建人喜欢喝茶,对于汤汤水水之类的总是特别擅长。想不到对于主食也采用了煮汤留精华的步骤,创造出了同北方完全不一样的米汤。原来无论如何也无法设想出厦门的特色米汤是什么样子,而亲身品尝过后就有了全新的认识。
所以国人到了不同的地方,总难免要吃吃吃的节奏。毕竟人总要吃饭,何不找到些有意思的东西来尝尝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