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是个很普遍的问题,很多人有存在这个顾虑,就是思考、阅读,这两件事很难同时进行自由切换。
我之前的习惯是会随时想到什么就马上在书上做标记,但是后来发现还是会有些思想没能被及时记录下来,过后想想还是觉得很可惜。
后来我的想法有了些变化,我逐步把在书上做标记这件事取消掉了,改为在笔记本上书写碎片化的想法。
不过当我积累了几本笔记本后,却发现按照这样的方式去读书和书写笔记,我会一直有新的想法产生,那么我也根本不会回头去翻阅自己曾经汇总过的那些想法,因为翻起来也的确挺麻烦的。
我现在的做法是将所有笔记都电子化,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比较环保,二是方便随时对笔记、摘要及页码进行检索。
具体做法就是建一张Excel表格,表头中列出书名、日期、摘要及自己的一些思考等。平时看书的时候,这张表就会一直默认是打开的状态。
书上的哪句话或案例使我得到了启发,就把它摘录出来,同时在也会把自己的想法写在表里。
这样做,其实也避免了一个之前手写笔记时存在的问题,那就是每次写完笔记都需要回头再重新看阅读进度,几乎每次都要重新花一两分钟温习之前阅读的内容。
可是当我把摘要都记录下来之后,每次翻开书,我就可以马上重新回到之前阅读的进度中,也让整个阅读过程比之前更加高效了。
不过还是有件事无法避免,那就是如果你的输出太多,书写时间太长,那么重新找回之前专注于书中内容的那种状态就会有点难。
独立思考及沉浸式阅读这两者之间的切换肯定不会那么迅速。但是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现象,不必太在意这件事。
对于存在“既要输出思想、又要专注阅读”这种需求的书友来说,不可能做到完全不产生切换书写及阅读的思维时间投入。
只是我们需要逐渐找到一种最舒适的状态,能够让我们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没有任何遗憾。
比如不要因为自己的阅读速度慢而苦恼、不要因为自己的每一个想法没能被及时记录而感到惋惜、不要因为有些内容读了一遍没记住而自我责备等等。
其实像许多人所担心的分心这件事,我是这样理解的。持续读完一本长达数十万字的书,这个过程中,我们总会有点自己的想法,要不要记录呢?
我认为是需要的,书上的文字不会跑,忘了再温习一下就好了,但是既然中断了,就一定需要花时间来重新适应阅读状态。
但是随着我们读到的内容的变化,我们的思想也会持续变化。
这些由于内容之间的关联而产生的思想,我们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它什么时候会再出现呢?或者它还会不会出现呢?
这是我们无法确定的一件事。所以我的建议是,别错过自己的思考过程及输出思想的机会。
成全每一个阅读时刻,让这些阅读时刻变得更加灵活与自在,这时我们也会更喜欢阅读时刻中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