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没有怎么读书,用假装有点儿努力的词来形容,就是在复习。为了写《逍遥游》的书评,决定重新将这本书温习一遍。
《逍遥游》的那几部小说中,其实我最喜欢的是《渠潮》,《逍遥游》也还可以。其次是《夜莺湖》。
最搞笑的,就是那部《山脉》了。当然了,不是作者写得搞笑,是我看得搞笑。这个之前已经写过了。
这书的书评我迟迟未动笔,不是嫌这个着眼点不好写,就是嫌那个方向单一。最终,还未成型。
可能这也是对自我要求降低了的结果。自我反省中。
为了写书评,我去查阅了别人的书评,其中最喜欢的一篇也是出自于生活在沈阳的读者,也可能是为比较有名气的作者,只是我不认识而已,相关内容摘录如下:
提到东北,耳边听到的仍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许多科技项目就在这样的宣导下产生和实现。在辽宁,人们仍活在共和国长子的梦魇之中。天亮了,梦仍在继续。“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道诅咒,生命力比城市本身还要顽强,《双河》中比喻,像刚洗净的果实,落在地上自然生长。而我始终没搞懂这个口号的对象是谁。对新一代人,过于陈旧,没有生机;对老一辈人,又显得莫名其妙,荒诞不经。同样,所谓“东北文艺复兴”这一伪命题,也不会给东北作家和读者带来文化自信,东北既不会成为沈从文的湘西,也不会成为金宇澄的上海,而班宇因为生活在沈阳,奈保尔的米格尔街也只能是他写作初始的尝试。
这是一份难得的清醒。不得不说,他说出了实话,也说出了我没有说的话。其实,我是不会说。就凭他这段话,我就很佩服他,足以说明他的视野与水平远远在我之上。
我仿佛看到了一些人,曾经熟悉的人,身边家族的人,他们都像生活在自己构建的梦中一样,梦里的世界,什么都有,梦里的自己也很光辉伟岸,梦里遍地黄金,充满了希望与光明。然后拍拍胸脯,骄傲地对观众说:我是最棒的。
演戏是孤独的,更孤独的是,大家都在演,入戏得全然忘记了自己是个演员。
那是我的家乡,生我养我的地方。也正因如此,我将她看得无比的仔细与透彻。那不是我想要的样子。
我对自己说,我的生活不该如此。更甚至给自己力量:嫁得远一点吧,起码黄河以南。
信念果然有力量,我真的如愿了。但我心目中的家乡,每每回想,依然温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