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水

作者: 骑在牛背上看书 | 来源:发表于2023-02-23 06:25 被阅读0次

    小时候,干的家务活数不胜数,只要是力所能及的,几乎都干过。

    ——喂猪、喂鸡、喂鸭、养狗、放牛、割猪草、搭牛棚;

    ——打鱼、摸虾、起塘泥、挖池塘、挖藕、打莲须;

    ——拾荒、捡粪、捡垃圾;

    ——摇树桩、挖树根、打枯枝、砍柴、铲草;

    ——扫地、糊墙、担水、烧饭、洗衣服;

    ——自留地翻土、施肥、摘菜;

    ——供销社打酱油、卖废品;

    ——插秧、割稻、摘棉花、运粮食;

    ......

    下面着重说说小时候挑水的事儿——

    十多年前老家就用上了自来水,负责经营水厂的是我们家族的大哥,他在同母异父的弟弟资助下建了这个水厂,算是解决了我们村一直以来的吃水难问题。但是,在我们几兄弟十几岁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挑水。

    我们江汉平原河港湖汊比较多,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缺水的,所以用不着打井取水。那时工业项目寥若晨星,水污染也不是突出问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到贯穿我们乡的洪排河里游泳,两米多深的水下丝草清晰可见,水用双手一捧就可以直接喝。即使是流经生产队的中长渠,水面还算宽阔,而且处于流动状态,水质也是不错的。若要就近持续取相对清洁的生活用水,还是有难度的。

    门前的池塘在不下雨或少雨的时候,基本上是一潭死水,难免会生出大片的绿藻。农户养的鸭子和鹅一天到晚都在池塘里晃荡,猪圈建在池塘边,系牛的缰绳也是拴在池塘边的树上,猪尿牛尿也往往流进了池塘。此外,有的农户还将石灰埋入池塘中和将苎麻泡在池塘里。显然,池塘取水浇自留地没问题,但作为生活用水就不合适了。

    若要取饮用、烧饭、洗衣服、洗脸洗脚等生活用水,那就得到鸡鸭鹅不怎么光顾的地方。

    我们生产队有一个很形象的称呼,叫“椅子湾”,意思是湾子像一把椅子,大多数人家就在这把“椅子”上建房。这个只是前湾,还有十户人家住在后湾,前湾与后湾之间就是三口池塘,中间建有两道水坝,便于人员流动。除此之外,后来各家各户开枝散叶的多了,在中长渠那里也陆陆续续建了一些农舍。

    我们家住后湾,要取生活用水,理论上可以翻越高高的东荆河大堤然后下到深深的东荆河取水,但没有架设踏板的取水口,必须赤脚踏进河流,显得极不方便;上下翻越大堤,没有台阶,也很累人,还不安全。印象中,我只在一年的盛夏时节到东荆河游泳顺便挑过一次水。

    后湾之后有东荆河,前湾之前有中长渠,既然东荆河挑水多有不便,那去中长渠是否可行?从后湾到中长渠,走一个来回,估计得有至少一千二百米,费时费力,也不可行。

    丰水期雨水充沛,取水不难。有时候碰到暴雨如注,直接将水桶置于禾场中央,那时农村空气清洁,落下的雨水也是清澈透明,加入少许明矾,权且就充当了生活用水。

    为了在枯水期能够有持续的生活用水可以供应,同时也保证有相对干净的水源,生产队开挖了两条沟。其中一条沟大约七八米宽,二百米长,大人们称之为“长沟”。这条沟一米多深,四周都是农田,主要作用是起调节作用的,通过蓄水可以在相对干旱的夏天往稻田里车水。鸡鸭鹅是不会到这里来的,相对比较干净,于是一些人家就到这里挑水吃。

    此后,大约在上世纪70年代初,生产队在“椅子”的“靠背”的农户屋后和“座板”农户的前面,挖了一条宽两三米的壕沟,实际上也是用于蓄水并发挥调节作用的。看前湾有人家架设了踏板,在这里洗菜、挑水,我也曾经在这里挑水。问题是,前湾人家的猪圈就在门口,牛也系在房子前面的林中,碰到下雨天就把这些污秽物冲进了壕沟。此外,从后湾到前湾必须走水坝,水坝很窄,还需要爬一个四五米的陡坡才能上到前湾,这里经过人踩牛踩的,在梅雨天和化雪后的冬天,几乎都是泥浆,甚至有时候池塘的水几乎漫过水坝,连正常走路都困难,何况挑水?

    综合距离远近、卫生等各种因素,比较而言,去长沟挑水是最佳选择。

    小时候,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在身体还没有完全发育好的情况下,父母伤了筋、闪了腰,留下后遗症,不让我们挑水,但到了十二三岁的时候,我们还是自觉去挑水,帮父母减轻一点负担,只不过刚开始只有半桶或大半桶水,而且还得把扁担两头的绳子缩短。

    家里有一大一小两口水缸,大的用来装生活用水,小的主要是盛刷锅、洗碗后的水,也就是潲水。那时农田使用农药少,化肥用的也不多,水相对比较干净,我们有时候在吃了辣的菜或汤后需要喝水,就直接拿瓢从水缸里舀起来就喝,那时不懂,其实那时还有血吸虫病,现在回想觉得有点荒唐。至于潲水,加上糠,就是用于喂猪。

    挑水在当时算是一个比较艰巨的任务。在身体还没有完全长结实的情况下,力有不逮。两只水桶如果装满水也有七八十斤,去长沟挑水,来回约五六百米,在回来的路上往往左摇右晃的,路上还得歇两三次。等到后面年龄再大一点,加上我个子在我们那个地方、那个年代也算高个子了,身大力不亏嘛,情况就好了许多。

    网图

    不论是在壕沟还是长沟挑水,或者建有踏板,或者在取水处挖掘比较深,取水比较方便。我是先把水桶斜放,直到装满再提到岸边,等两只水桶都装满了,然后用扁担一路挑回去。

    去长沟挑水,最难的还是下雨天。难在哪里?我们前面提到的那把“椅子”地势相对比较高,总体上比我们后湾高出约两米,而长沟是在“椅子”的外面,而且垂直高度比水田高出4、5米,形成了一个十多米长的陡坡。不论上还是下,都是泥巴地。碰到下雨天,没有套鞋,穿木屐容易陷进泥里,只能打赤脚。在上下坡的过程中,一个不留神,可能就会人仰马翻。由于左摇右晃的,水桶还不能装满,要装满一缸水,可能得跑两次到三次。

    看大人无论是挑水,还是挑粪、挑谷,往往是行走自如,如果感到累了,左右换肩也很方便。由于十四五岁就出远门读书了,虽然寒暑假依然会挑水,但真正负重前行的机会并不多,以至于我后来即使是年轻力壮的时候挑个百十来斤的东西都会觉得步履艰难。

    如今,老家用水都是自来水,早晚各放一次水,许多人家在七八年前还安装了淋浴房,挑水倒成为了一个遥远的记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挑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ffc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