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小胖墩(个人辛苦原创,转载请沟通)
今年3月份,本着学习与试探的心态,我小心翼翼入场了:指数基金定投。2个多月以来,经历过爆涨爆跌,单日涨跌幅4%以上,市场先生变幻莫测,阴晴不定。靠近他,远离他,其实他一点都不可怕。
一个偶然
最开始接触到投资理财真的很偶然。小刘锅被朋友推荐了一个学习投资理财的课程,说是课程,实际上只是通过一个QQ群文字学习,报名费9.9元,因为可以邀请朋友,所以小刘锅把我邀请进群了。
进群后,刷了几页聊天记录感觉太鸡血了,所以打住。群文件是一本叫《小狗钱钱》的童话理财书。群班主任要求得趁着开课前这几天把这本书读了之后每人写一篇读后感交作业。但我打开读了两页就不想读了,那时候是真的觉得这些都很忽悠和不靠谱,于是之后就没有关注这个群了,而且我现在几乎不上QQ的。
应该是差不多一个月后,有一天上班的地铁上,打开了QQ,发现这个群消息显示99+,稍微有点强迫症,于是便打开翻看了聊天记录,满是晨读感悟以及各种讨论,有些看起来挺有意思,而且蛮有道理的,有些甚至击中内心的痛处。
于是接下来两天我基本都是在翻群聊天记录,还记录下了一些让我感触颇深的语句。紧接着买了《小狗钱钱》,从此入坑,读书写笔记,在支付宝看399积分的简易课程以及一些大V的生活号。
我入场了
一直到3月,我在支付宝开启了我的第一次基金定投。凭着自己看书看视频瞎学的一些最基础的知识,想自己挑选一只基金,结果直接定投了支付宝推荐的一只历年收益率很好的基金,每周10元,然后每天上去看涨跌无数次,还有广大网友的评论。
没过多久,我开始自己挑选基金,买了创业板和全指医药2个指数各一只基金。那段时间几乎天天泡在支付宝,看视频看网友评论看大V生活号,个人又觉得有几只基金不错,于是又买了中证500、中证信息技术和中证新能源3个指数的各一只基金,但我买的金额都很小,一般每次50-100元之间。最后,加起来陆陆续续买了快10只基金。
每天醒来想到的第一个绝对是基金,早上的9点就像是到了约会时间一样兴奋,因为要开市了,两点半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因为可以知道是买还是不买,晚上9点可以查收当天收益。
一直到4月,市场行情喜人,我持有的每一只基金收益率都不错,在10%上下,所有收益加起来有三四百。到4月中的时候,对指数基金的了解更多了一些,因为是准备长期持有,所以开始考虑到相关费用、长期盈利能力以及自己的管理精力等问题,我卖掉除了中证500外所有的基金,然后集中买入另一只看好的指数基金。
下图是当时的收益截图,虽然不多,但买基金这件事真的为我的生活创造了新的可能性。

一路飘红,但我自己知道我真的是踩了狗屎运,因为当我学习越来越多之后,我发现我以前买基金的思路只有极少一部分是可行的。我赚了不是因为我会买,而是因为我刚刚好碰上市场行情正好的一段时间,有过几次单日上涨幅度达到4-5%,甚至有一个礼拜中有4天连涨。当上证指数达到3200点的时候,大家都喊着牛市要来了。在当时随随便便买入一只基金,基本都稳赚不赔。
卖出那些基金后,市场持续上涨了一些时间,然后又开始一路回调。未经市场历练,资历尚浅,我私心里真的以为牛市就要来了,所以在那段短短的回调时间里,我几乎逢跌加仓,因为我想我可以做一次短线操作。
5月6日几乎所有指数单日下跌幅度在4-7%,这种情况太难得,加仓的好时机,但我发现有一个很尴尬的点,我可用的子弹越来越少了。直到上周五开始回升,几乎所有指数单日上涨幅度在3-4.5%,终于松了一口气。
下图是现在的收益截图,前期赚的钱又掉进市场了,不过我觉得这一切都不是事。

点点收获
经历这2个多月,我从自己、市场和许多优秀的大神那里学到了很多,为了以后少走弯路,我总结了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点点收获如下:
1、当初入场买基金,是抱着试试水的态度,我也怕亏钱,所以用小小钱试水,本着就算亏了也就那点钱,无所谓的心态。因为不入场永远不懂市场,看再多的书与视频也无法真正消化与理解。
2、是不是逢跌都要加仓?我就被这个想法稍微套进去了一点,其实市场变幻莫测,也没有规律,无人可以预测市场,你无法准确判断什么时候是底而去所谓的抄底。所以可以在定投的基础上改进变成定期不定额,定投日无异常情况照常定额定投,定投日大跌时可以加大投入金额。我看到有个说法是,为了避免自己有时候经不住市场的考验逢跌就加,导致可用资金越来越少,可以给自己定个规则,比如定投日下跌幅度大于某一个固定值时,相对应加投入固定比例的金额。我个人觉得这个方法很好。
3、远离市场。所谓的远离市场是指别太密切或频繁关注市场涨跌,当你过于靠近市场的时候,市场不知不觉就影响你的判断力,你的判断力可能会越来越弱。
4、策略定投法:低估定投,即在指数处于低估区域时定投,这样能够更低的摊薄成本,可以比无脑定投法获得更高的收益。
5、定投指数基金止盈不止跌。
6、久涨必跌久跌必涨,不能太在意短期的涨跌,心态很重要,勿追涨杀跌,上涨赚钱下跌赚股。

往期荐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