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帮一个朋友A创业经营一个小店,刚开始信心满满,不料到后面发现A不仅对整个行业一无所知,甚至连基本的电脑办公软件都不会,更要命的是与人沟通的基本能力也缺乏。于是另外一个朋友B愤愤地说,真是烂泥扶不上墙。我笑笑,如果A能力强的话,开个小店也不需要我帮忙了,还是多些耐心吧
东汉史学家班固将人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等,在封建社会的某些时期更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分法。现今社会,固然不提倡三六九等的提法,也不提倡阶级的划分,但是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差异,我且用“层面”来对普通人(官二代及富二代不具代表性)简单分类,根据其生存能力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由高到低,A层面能书写国家历史,影响人类命运,如毛泽东;B层面能书写行业历史,改变世界格局,如乔布斯;C层面为行业翘楚,能影响整个行业的命运;D层面为其工作单位的领军人物,如政府要员,公司高管等;E层面有基本的收入保障,如一般职员、创业者、个体户等;F层面没有固定收入,但能养活自己;G层面为基本无收入,生存困难。
这七个层面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从生存力和影响力相对而言,和健康、道德没有必然的联系。绝大多数人集中在D~F层面,他们都向往成为C层面的人物,C层面向往B层面。而A和G都是比罕见的,A层面的人物基本上是百年一遇的天才,而G层面的人,有可能是身体的残缺,更多的可能是心理的残缺。
有两种说法都很有意思,其一,你的收入就是和你关系最亲密的六个人收入的平均数,简单地说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其二,年入百万的人每天只睡四小时,每多睡一小时收入减半。两个说法都不完全对,但至少告诉我们几个道理:
- 要想从你所处的层面上升到高一级层面,你首先得多和这个层面的人接触,知道这个层面是怎么玩的
- 要想更快地上升到高一级层面,最好先模仿这个层面的人的努力程度、方法
- 和比你层面低的人在一起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而不是自己享受和他们在一起的优越感和舒适感,同理,和比你层面高的人在一起是为了更好地向他们学习,必须克服自己的不适感和自卑感
- 不同层面也有不同层面的资源,没有人愿意无偿帮助你,要想从其他层面获取资源,你首先要积累可以被其他人利用的资源
幸福感,健康,道德水平,和层面的高低没有必然的关系。每个层面的人都可以很快乐,很健康,乐于助人,要做到这些,不妨尝试着以下小方法:
- 可以追求更高的层面,但不要和更高层面的人比,要和过去的自己比
- 当物质达到一定水平时,减少物质的追求,更多精神的追求
- 饮食清淡,适量运动
- 就算你不能上升到更高的层面,你也要做你这个层面最充实和快乐的人
最后,不要看低和鄙视比你层面底的人,在精神上更多地帮助他们,让他们上升到更高的层面;一味埋怨和蔑视,说明你自己的层面还不够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