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复式折线统计图》观后反思2021-01-17

《复式折线统计图》观后反思2021-01-17

作者: 谢灵仙 | 来源:发表于2021-01-18 12:05 被阅读0次

    《复式折线统计图》

           观后反思

    谢灵仙2021.1.17

    世界上最难的事是从知道到做到。很多时候,知道了就以为自己能做到,可真正去做的时候,会深深地感到:从知道到做到的距离竟是那么的远。特别是在教学方面,从理论到实践为什么感觉那么困难呢?

    一、理论理解不到位

    “数据分析观念”是2011版课标中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统计与概率的核心目标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在听这节课之前,我只知道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学习可能性时要让学生体会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确定与不确定的现象;教学统计图时知道不仅让学生学会画统计图,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但是从来没有把这些知识系统起来去思考,更没有深刻思考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是什么,统计与概率如何教?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听了吴老师的这节课,我意识到自己对课标学习的肤浅。

    再次打开课标,看到课标从三个方面阐述数据分析观念:一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二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三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在吴老师的这节课中,这三个方面都完美的得以体现。上课初始,吴老师创设要从三个同学中推荐一人代表班级参加发点球比赛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生由开始毫无根据的推荐到要推荐厉害的人去,再到需要知道数据,这个过程用了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明白要调查研究,不能一拍脑袋,自己想啥就是啥,要借助数据的分析做决定,向学生传递了数据是帮助我们分析事物的依据这个观念,这一点在学生课后的反思中进一步得到体现。

    在给出数据之后,吴老师放手让学生讨论,在汇报的环节,我们看到了学生在推荐人选时有的看总数,有的看平均数,到最后还有通过折线统计图根据发展趋势来判断。虽然一节课用了一个小时,最终也没有一个确定的结果,也没有解决“推荐谁去”这个问题,但是孩子们体验到了同样的数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感受到了数据的分析没有对错,只有合理与不合理。如有的孩子要推荐丙,因为丙一直在进步,有的孩子要推荐甲,因为甲有可能踢出最高的成绩。这些都体现了课标对数据分析观念阐述的第二句话“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第三方面“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有人想让甲去,他万一踢出10个球,赢的可能性就大,有的人担心,要是甲万一踢成1个球,就输定了;有人认为乙比较平稳,让乙去吧,可有人担心要是五一班有踢得高的,输得可能性就比较大的......学生分析着,纠结着,也正是在这样的纠结中,体验到了数据分析的随机性。同样的数据,有人就选甲,赌一把,说不定赢了;面对同样的数据,有人就是不放心甲。统计中融入了太多的个人观点和个人的感受,融入了太多的个人的主观判断,所以统计没有对错,只有合理与不合理。这一点也是我平时教学中没有想到的。正因为如此,我的统计与概率的课总是上的浅显,没有落实好课标对数据分析观点提出要求,没有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结合课标细品了这节课后,我又在百度搜索到一篇曹培英教授对数据分析观念解读的文章,曹培英教授认为数据分析观念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知识技能层面的内涵是“数据收集—— 整理、描述——分析判断”;思想观点层面的内涵是“整体观、随机观、相对观”;价值观层面的内涵是“求实精神”。 吴老师的这节课从一开始就直奔价值观的层面——不能一拍脑袋,想啥是啥,要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整节课的学习过程充分的体现了数据分析的整体观、随机观、相对观,

    在吴老师的这节课里,知识技能层面就是画折线统计图,这是最低层次的。就像吴老师说的:知识很重要,但还有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在这节课里,数据分析观念就是根,是魂,帮学生培养数据分析观念比学会画图更重要,在后续的学习中,可以继续学习什么情况下选择用折线统计图,如何绘制折线统计图,相对于思想观点层面和价值观层面来说,知识技能层面的东西都不算是什么事。而我们在课堂上总是抓不住根和魂,最终只是停留在传授知识的最低层面上教学。

    二、对学生了解不够。

    吴老师能读懂学生,除了在理论方面能够高屋建瓴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非常了解。吴老师的每节课都能给学生一次又一次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中学知识,长见识。例如,这节课吴老师展示的四幅作品,1、2、3号是条形统计图,1号虽然用了三种不同颜色的线,但是没有标出来每条线分别代表谁;2号标出了甲乙丙,把人和时间重叠在一块标了出来,而且每一天都了标注,有些啰嗦;3号用不同的颜色画,只标了一天,比起2号简单了些,吴老师借机传递“数学是简洁的”这一思想;4号作品是折线统计图,因第一次接触,学生画的不标准,首先是描点时不知道横着、竖着都要对齐,因此点的位置不准确,其次是没用图例,这些问题在讨论中,都得到了解决。就这样,聊着聊着就会了,错着错着就对了,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经历了折线统计图产生的过程,并体验了数据分析的整体性、相对性和相对性,知道了在处理问题是要实事求是,有科学的态度,用数据说话。从挑选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吴老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心中是有数的。

    面对吴老师对课堂把控,我的感悟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总是拿着教材,看着教参,想着学生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很多时候,我们预设的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很大的差别。应该多做课前调研,通过调研,明白学生的基础在哪里,困惑在哪里,然后才能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有针对性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展开真正的学习。

    学生数据观念的培养不是可以立竿见影的事,需要六年的学习和积累。学习不能像干工程那样,可以加班加点的赶进度,学习是一个慢的过程,需要时间思考,需要用心理解。学生如此,教师也如此,让我们放慢脚步,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复式折线统计图》观后反思2021-01-1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gat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