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8论自信

作者: 悠游德一 | 来源:发表于2018-06-08 09:54 被阅读13次

    谈到自信,我们家的家庭教育是缺乏这一块的,大致是受了我的影响。

    早晨和宋海婷就我昨天发了一篇关于刘禹锡的《陋室铭》的关于孩子的阅读体验的争论,也算是学理上的争论吧。最后,她说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没有感到这个人狂妄,孤独自信,是因为那时候的文人物质上的困窘,在精神上有一种对道德人格的敝帚自珍的意味。起初昨天儿子做语文阅读的《陋室铭》的时候,是古文下面有译文的,他一边看一边发感慨。当我听到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我在想为什么儿子有这种最直观的认识,我为什么在读这篇文章这么就没有这种认识呢?尽管他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很显然在这里我是有些认同他的观点的。他原话是说,这个刘禹锡怎么这么自信,自我感觉太好了。当然牵扯到深层的文人心理时,我是中学时被动接受了老师的观点,没有拿出自己的眼光,谈出自己的观点。我当时在厨房一边切菜一边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我没有问题意识?甚至最直观的阅读感受,提出不太对的地方。宋海婷说这个是不是你的家庭教育的一些理念折射 到这个问题上的认知?因为你觉得人应该内敛,这个本来没有什么过分的话,但在你看来就有点狂傲了。是你把自己的一些为人处世的价值观投射到这个上面来了,这个也会传递给孩子。孩子也认为这样的语言是有点狂妄了。这个提醒大大地出乎我的意料,让我反思我的家庭教育,包括自己的为人处世方面的一些做法,确实比较认同低调内敛,在单位也是。她说但现在时代发生了改变,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如果你不竞争,老师肯定就关注不到你。工作岗位上你不争,很多机会就轮不到你了。这确实是需要我好好思考和消化一下。

    想起来这些年自己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打压还是比较多。总结语文数学英语这三科,客观地说绝大多数时候数学分数都比语文要高,但孩子永远对语文充满信心,即使他考试连平均分都达不到,但他依然对这门功课充满了信心。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在语文方面平时对他的点滴鼓励和刺激比较多。从生活中的很多小事做起,当他就一个事件发表一个观点的时候,我就说你的观点非常新颖,思考很有深度,当他说一个我不知道的课外知识的时候,我就使劲表扬他,并且具体地表扬他的思考角度,思考逻辑性和语言用词准确性。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聚在一起时,给他传递的就是这样一个信念,你的语文素质非常高,即使你的语文成绩并不好,但你取得好成绩是迟早的事,即使目前没有,将来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而这就是不管这件事做的怎么样,都永远对这件事充满信心。这是不因为事情本身做得好坏而具备相应的能力,这才是真正发自心底的自信。而数学方面我就会透露出相应的担忧来,即使他考很高的分数,他依然会觉得自己的数学思维不好,取得好的分数也只是暂时的,将来也不会很好。这一对比让我很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积极暗示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你认为孩子优秀他才会优秀,你从心底里觉得他具有什么能力,即使现在不具备将来也会具备,他就会潜移默化地认同这个观点。当一个人有这样一种自信做人生的底色时,即使低谷,恐怕也觉得这也只是我人生中暂时的状况,我迟早会做得很好的。对人生也就有一种笃定,对暂时的得失成败也就多了一份坦然与淡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6-08论自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geo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