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超人、弹幕、鸟不拉屎大魔王当这些二次元元素混搭在一起的时候,你是否感觉一头雾水。实事求是地讲,作为一个较为典型的粉丝话剧,如果之前没接触到《十万个冷笑话》视屏,如果没有一定的B站观影经历。整个观剧的过程可能就会变成一场灾难,沦为一次“十万个为什么”的悬疑剧,对于其中槽点和笑点,只能频频摇头完全不能理解。从观剧过程中频频有人愤怒地集体离场可窥见。
当然如果你觉得难以理解,甚至难受,也没必要“横眉冷对千夫指”,高高在上趾高气扬地痛斥。作为一种亚文化被搬上舞台,本身就需要莫大勇气。尚处在不同世界的观剧人,同样需要一点宽容的对话场域。当然,《十万个冷笑话》作为一个舞台剧本身,每个人都有喜欢不喜欢的自由和权利,正所谓“我不同意你的立场,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多一些对话,少一点谩骂,如果不能试图接受不妨尝试理解,可能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距离会更加贴近。《十万个冷笑话》或是一个一个社会学上“文化震惊”的典型样本,它既然将自己的观剧目标定位于受到一定二次元洗礼的屌丝青年,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多少了解的人恐怕很难走入到这样的世界。存在代沟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虽然也不是特别理解,查了些资料,还是简单做些科普工作,狭义上的二次元指的是动画、漫画、轻小说、电子/电脑游戏领域,即体现在漫画书纸面、电视屏幕、电脑屏幕、游戏机等“二维平面”中勾画的虚拟世界,是相对于真实三维世界(三次元)而言的。(高能预警 此处强烈引用百度百科和知乎)
因为沉迷于二次元的人往往会有“宅”的生活方式。最早的“宅人”(原文为日文“御宅族”otaku)指的也是这类人。不同的宅人之间有可能很容易相互理解,但也可能难以沟通。这就好比,假如一个沉迷于三国演义跟沉迷于西游记的读者相遇,他们很可能相互搭不上话,但至少由于有类似的爱好会更容易彼此谅解。但假如恰好他们都看过水浒,于是就能聊起来。重度宅人可能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不健康”。但二次元本身除了消遣需要,也多多少少会提供有用的知识。于是有少部分宅会成为“技术宅”、geek。
舞台剧《十万个冷笑话》二次元领域的一些流行语会加剧这些人群和“正常人”的交流隔阂。这种现象说新也不新,现在才太担忧已经太迟了,想想看数十年前社会中一样有沉湎甚至中毒于武侠小说的人群。然而,他们还是活过来了……
这样来看,舞台剧《十万个冷笑话》出现,实在没必要大惊失色,它不过是一种小众文化发展积累,从幕后走到台前。“存在既是合理”,舞台剧《十万个冷笑话》只是向我们展示了更年轻的一代朋友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视角。
对于当然当我巴拉巴拉说了这么多,你还是觉得不能接受,还可以试试发发现场弹幕嘛。作为首部加入“弹幕”元素的舞台剧作品,舞台剧《十万个冷笑话》弹幕技术的出现毋庸置疑给了观众在视频外的一大惊喜。毕竟生活压力太大,看个剧乐呵乐呵就完事,何必为了概念自扰之。
2014.12.25 东方剧场 @默默71210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