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聊到学习社群时,他说:最近一年参加了七、八个社群,有关于拆书的,有提高写作能力的,有培养工作复盘能力的,五花八门。
我问他,参加了这么多社群,一定有了很多收获吧?
他告诉我说:虽然参加了这么多社群,但就是在群里待着而已,偶尔才打开看一下。
我又问:你当初为什么要加这些群呢?
他说:当然是想提升自己能力了,但是加入进去之后才发现,根本不知道怎么在社群里学习
我相信有很多人都是处于这样的状态。就是想要提高能力加入了很多社群,但却一直处于潜水的状态,没有和社群中的任何一个人有过交流,就仿佛从来没有加入一样。

这让我想起了最近看的一本书《Google工作法》,在这本书中,作者写过这样一段话。
我在摩根士丹利工作的时候很少有和其他同事轻松交流的机会,所以我干脆自己组织就会。当然并不是什么大型的酒会,只是每周五下班之后邀请同事在公司附近的酒吧聚一聚。
我每见到一个同事就对他说:“周五下班之后要不要一起喝一杯?7点之后随时可以参加或立场。酒水自己点,单自己买”,一开始来的人不多,但只要每周坚持举办,那么来的人会越来越多,大家还会将自己的朋友也拉过来,最多的时候总共有50多人参加。后来就算身为组织人的我不在,大家也会习惯性地在周五晚上去酒吧里热闹一下。参加酒会的从只有金融行业的人发展到各行各业的人都有,酒会变得越来越有趣。
这种聚会虽然是非正式的,但获取信息的速度很快,大家学习的效率自然很高。而提高获取信息的速度和学习效率又会对工作效率带来直接的影响
作者通过举办酒会将不同行业的人聚集起来,然后进行交流,获取信息和学习。而且用这样的方式获取信息非常的快,学习的效率也很高。
其实,作者举办的酒会,就相当于是创建了一个社群。然后在社群中和不同的人进行交流来获取信息和学习。
我们现在所说的社群是通过互联网相互连接,彼此沟通交流、分享知识和信息、形成相近的兴趣、爱好和情感共鸣的关系网络。说的再简单一点,社群就是用需求和爱好将大家聚集在一起的群,比如,豆瓣社区、手机论坛,QQ群、微信群,等等。
和这个作者相比,我们很幸运但又很不幸,幸运的是不需要自己去创建一个社群,而且现在的社群多种多样,只要在网上搜索或者是朋友介绍就能够加入进去。不幸的是,没有将社群好好的利用起来,发挥出它的价值,达到我们的目标。由此可见,我们浪费了一个多么好的资源。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说:“我也知道要去交流,但是我怎么去交流啊,万一被拒绝,多尴尬”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如何在社群中与他人交流。
第一步:熟悉社群
想要把一个社群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就要先熟悉它。就像新买的手机,肯定要先熟悉熟悉,才能用的顺手。所以,在加入社群圈子的前几天,多花时间,去熟悉这个圈子。
主要了解社群定位。社群定位是指这个群的统一目标。比如分享写作知识、交流摄影技巧或者旅游攻略分享,等等。
知道了社群定位,才能知道我们和他人的交集是什么,然后从这个交集来找到突破点。比如一个群的定位是交流新媒体写作经验。那么,就可以先用这个内容来和别人搭上话。
群里公认的大咖的目的是找到交流的对象以及今后能够和他交流的方向。
第二步,寻找机会,留下印象
熟悉了社群之后,就要找机会去和人交流了。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你想交流的人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参与讨论。最好能说出一些有新意的观点出来。让他注意到自己,有利于今后的深入交流。
熟悉社区就可以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参与话题讨论,不会让自己很突兀,也就不存在尴尬的问题了。而且在熟悉社区和讨论交流之后,就可以与这个人进行持续的交流了,但前提是自己也能够给出有新意、有价值的观点。如果只是索取的话,很快就没有人和你交流了。
另外,利用好社群不仅可以获取信息和学习,还可以建立人脉关系。
我在摩根士丹利工作的时候,有一位同事邀请我参加他组织的人才培训学习会,这个学习会每月举办一次,有很多证券公司和投资银行的人参加。后来因为这位同事去了新加坡,学习会一度陷入停滞状态,于是我接手了学习会,甚至在辞去摩根士丹利的工作入职谷歌之后仍然组织学习会。
我进入其他行业之后感觉学习会里只有金融行业的人太单调了,于是我又积极地邀请IT行业和创业者加入,直到现在这个学习会依然存在。每个月都有人主动提出下个月的学习会在他的公司举办。
像这样的公司外部交流是拓展人际关系的绝佳机会。
如果一切都依赖公司,那么当公司出现危机的时候,自己也会失去立足之地。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最好多参加交流,给自己多创造几个立足点。
现在的公司说开张就开张,说关门就关门。想要一个职位或者一个公司做到退休,已经不太可能了。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就要居安思危,多给自己做些准备。这些准备中就包括积累人脉。而社群交流就是拓展人际关系、建立自己的人脉的最好机会。
曾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工作3年以上,找工作还是要到常规的招聘平台上找,而不是通过同事、朋友、猎头等人脉的资源去找工作,那么你就要注重积累人脉了。
关于人脉,很多同学会和认识的人多画等号。认为和很多人打过交道、参加过饭局或者说过话、合过影就拥有了人脉。这样的理解是不对的。
人脉是指经由人际关系而形成的人际脉络,不是你认识的人有多少个,而是有多少人认识你。更重要的是在这些人中有多少人认可你的价值,又有多少人对你有价值。
简单来说,只有你们彼此有等价交换的价值,有合作共赢的机会,才称得上是人脉。你的“可交换价值”越大,你能吸引的人就越多,愿意主动跟你打交道的人也越多,即使你一时落魄了,但是愿意帮你的人也更多。

那如何在社群中积累自己的人脉中呢?
首先,在社群中找到想要链接成人脉的人
其次,了解他需要什么价值
这一步中可以用O2O的方式,也就是用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去观察和了解他。比如,线上可以用网络搜索他从事的方向是什么或者关注他的微博或者公众号来了解他最近在做什么,从而找到他需要的价值;线下可以通过朋友来了解他的需要。
举个例子:如果想要链接一名新媒体大咖,那么可以先根据他从事的方向在网络上搜索他需要的价值,比如社群运营方面的价值。或者通过朋友来了解他最近的需求是什么,比如和其他平台合作进行推广。
之后,学习相应的能力。
知道对方需要的价值之后,如果自己没有,那么就需要去学习。当然前提是你还想和他产生链接。
最后,经常保持交流,分享资源。
虽然,人脉是用来交换价值的,但也不能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一定要经常保持交流,遇到对方可能需要的资源时,要及时的分享。最好,能够在对方有纪念性的日子时,送出一个小礼物。比如生日。
知道别人要什么,并保持交流,让他人感受到我们的价值以及用心,那么人脉才能建立起来。
社群是非常强大的一个地方,它帮助我们将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人聚集在了一起。就博览会一样,把全国的货物都搬到你面前。所以,千万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挖掘价值的机会。
借用一个小品里的一句话“在最短的时间内榨干他们身上所有的价值细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