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方言杂谈-疙

作者: 一两茶叶 | 来源:发表于2021-03-17 08:03 被阅读0次

“疙(拼音gē)”字,《新华字典》上没有单独的意思,将它组成“疙瘩(拼音gē da)”进行解释的。字典上对疙瘩的解释意思,在鲁西南地区口语中常用到。

譬如,“疙瘩汤”是鲁西南百姓人家常吃的饭食。我从网上学了一个将疙瘩坐大小均匀的办法饭--把面和得比面糊稠一些,比面团稀一些,就是将和好的面团放在漏勺里,用汤匙压面团,使面从漏勺眼里漏出来,落入滚开的水里,尽量成立“粒”装入锅,要不就成面条了。我试试,效果还挺不错的。我最喜欢喝杂面疙瘩汤,听说“杂面疙瘩汤”都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县级的已经批准了,准备申报市级、省级的。

2021年3月拍摄

有的人见到毛毛虫就会起“鸡皮疙瘩”。为什么会起鸡皮疙瘩呢,有的“专家”解释说--起“鸡皮疙瘩”的人这辈子的大脑皮层遗传了天敌是毛毛虫的物种的基因,所以看到毛毛虫就像是看到了自己的天敌,浑身起鸡皮疙瘩不舒服,有一种感觉逃跑的想法,这是下意识的行为,是基因在作祟。依此类推,你如果见到什么起“鸡皮疙瘩”,那个“什么”就是你的上辈子的“敌人”。战胜“敌人”的办法就是“夯死他”,并且嘴里要念叨“上辈子就欺负老娘,这辈子还想欺负老娘,没门”,这样以后再见到“什么”,你就不会起鸡皮疙瘩了。他姑且说之,我姑且听之吧。另外,还有常说到的“头上起了疙瘩”、“心里有个疙瘩,堵嘞慌”、“榆木疙瘩”、“树疙瘩”、“宝贝疙瘩”、“老疙瘩”、“老实疙瘩”、“疙疙瘩瘩”等等。

2021年3月拍摄

再如“疙巴”,犹如锅巴。“饼疙巴”,尤其是“玉米面饼子疙巴”,也就是用大铁锅烧热后,将玉米面团子稍微摊开点,一巴掌糊到锅壁上,饼子成熟后,与锅接触的地方形成的硬膜,就是有点焦黄的疙巴,很香很好吃。如今想做个饼子疙巴很难了,我尝试用电饼铛做过,不成功,放弃了。若想吃,只能找地锅鸡饭店,这类饭店里有大锅,可以吃到的。

2021年3月拍摄

还有“疙疤草”,大都是长在田间地头或田埂、小路两边。这种草是靠根繁殖、生长的。我小时候最烦薅它,用手直接薅,勒手,必须用铁铲子铲。铲的时候,尽量往土底下铲深点,把根铲掉,若不然,过不久它还会长出来。铲下来的疙疤草给羊吃,羊不愿意吃,因为根多含土多。另外还有“鼻疙疤”、“伤口上结疙疤啦”等。

“疙”字还有其他解释,可能与鲁西南方言关系不大,就不再叙述了。

相关文章

  • 鲁西南方言杂谈-疙

    “疙(拼音gē)”字,《新华字典》上没有单独的意思,将它组成“疙瘩(拼音gēda)”进行解释的。字典上对疙瘩的解释...

  • 鲁西南方言杂谈-衩

    “娘来,我的汗褂子开衩了,您给缝缝吧”,这句鲁西南地区的人的口语中的“衩(读音chǎ)”,就表达了“衩”的本义--...

  • 鲁西南方言杂谈-嘟

    近日,我女儿让我听抖音上的一首“嘟嘟嘟嘟,嘟嘟喂嘟嘟”歌曲,让年轻人很是洗脑和魔性。作为下岗老汉的我,对此也是持欣...

  • 鲁西南方言杂谈-待见

    有人认为鲁西南地区人们的常说口语“恁不待见俺也好,待见俺也好,俺都好好地待见俺婆婆”中的“待见”,是个乡村俚语,土...

  • 鲁西南方言杂谈-齆

    文友“娓娓道来”、“小鸭家”指出“方凳子”在鲁西南地区叫“杌桌子”,我写成“矮饭桌”为“杌桌子”了。我写的是错的,...

  • 鲁西南方言杂谈-言语

    在鲁西南地区,有时候,将“招呼、回答、开口”词语用“言语”表达出来,如“恁也言语(招呼)一声就跑啦”,“恁俩见面嘞...

  • 鲁西南方言杂谈-支使

    今日,有朋友打趣我,问我曹雪芹是不是鲁西南人,或者是在鲁西南待过,或者是家里有鲁西南的人,为什么《红楼梦》里净是些...

  • 鲁西南方言杂谈-羯

    鲁西南青山羊,在国内比较出名。鲁西南青山羊公母均有角,有须,有髯,体格小,全身有“四青一黑”特征,即背部、唇、角、...

  • 鲁西南方言杂谈-酒肴

    “现在有酒了,咋弄点酒肴去?” “小强家炒嘞落生(花生)不孬,俺去装一褡子(衣服口袋)来,当酒肴中不?” “管管管...

  • 鲁西南方言杂谈-些

    “些”字在《汉语字典》里,给出的意思是“拼音xiē和suò,读作xiē时,基本字义是表示不定的数量和用在形容词后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鲁西南方言杂谈-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gks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