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说到“上工”的医生在疾病的初起时就开始救治,可如今我们明明己经有结节了,西医总是说,先观察一下,等长大了一刀完事。(跑題了,今天还是再好好往下读吧!)
帝曰:余闻补泻,未得其意。
岐伯曰:泻必用方。方者,以气方盛①也,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内针②,乃复候其方吸而转针③,乃复候其方呼而徐引针④。故曰泻必用方,其气乃行焉。补必用员⑤。员者行也,行者移也,刺必中其荣⑥,复以吸排针⑦也。故员与方,排针也。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血气之盛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①方盛:正盛。
②内(na)针:进针,内,同“纳”。
③转针:捻转针。
④引针:拔出针。
⑤员:同“圆”。
⑥荣:指荣分、血脉,重要的经穴。
⑦排针:推移其针。
黄帝说:我听说针刺有补法和泻法两种,却不懂得它的内在含义。
岐伯说:泻法必须掌握一个“方”字。所谓“方”,就是邪气正盛。月亮正满,天气正温和,身心尚稳定的时候。并且,要在病人吸气的时候进针,再等到他吸气的时候转针,还要等他呼气的时候慢慢的拔出针来。所以说,“圆”与“方”,都要用排针之法。一个医术高超而善用针术的医生,必须清楚病人形体的肥瘦,营卫气血的盛衰。因为血气是人的神气的寄存之处,必须谨慎地保养。
帝曰:妙乎哉论也!合人形于阴阴四时,虚实之应,冥冥之期,其非夫子孰能通之?然夫子教言形与神,何谓形?何谓神?愿卒闻之。
黄帝说:多么精妙的讲述啊,把人体的变化和阴阳四时的虚实联系起来,虚实的盛应,无形的病况,要不是先生,谁能够明白呢!然而先生屡次说的形和神,究竟什么叫形?什么叫神?请您详尽的讲一讲。
岐伯曰:请言形,形乎形,目冥冥。问其所病,索之于经,慧然在前。按之不得,不知其情,故曰形。
岐伯说:请让我先讲形,所谓形,就是说还没有对疾病看得很清楚,要问明发病的原再仔细检查经脉变化,病情才能清楚的摆在面前。要是按寻后仍然不能明白实情,那么就不容易知道他的病情了。因为靠诊察形体,才能了解病情,所以叫做形。
帝曰:何谓神?
岐伯曰: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⑧。俱视独见⑨,适若昏,昭然独⑩,若风吹云,故曰神。三部九侯为之原,九针之论不必存也。
⑧口弗能言:不能用言语形容。
⑨俱视独见:众人共同察看,但唯独他能看见。
⑩独:又。
黄帝问:什么叫神。
岐伯说:请让我再讲神。所谓神,就是耳朵不闻杂声,眼睛不见异物,心志开朗明澈,非常清醒地领悟其中的道理,这种心领神会的领悟,不能用言语来形容。这就好比观察一个东西,大家都没有看到,但他却能够独自看得清楚;好像在黑暗之中,大家都觉到昏黑,但他却能够昭然独明;好像风吹云散一样。这就叫作神。对神的领会,是以三部九候脉法作为本原的,能够到达这种程度,就不必拘泥于九针之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