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对方和自己的需求是在非暴力沟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真正理解了双方的需求,才能对症下药,做出适当的沟通。
今天的文章关于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观点:需求而非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什么是需求,需求的特质,如何区分需求和策略:
1.需求是普遍的,每个人都会有需求。
2.如果在遇到冲突时,思考双方背后的需求,而不是双方的做法,就有机会平息冲突。
举个例子:两个人自驾游,出行时决定行李的时候空间有限,一个人想要安静地休息,多带几本书,另一个人想要带很多游戏。这里书和游戏就是两个人休息时不同的策略,那么需求是什么呢?两个人共同的需求都是休息,第一个人独有的需求是安静,第二个人独有的需求则是娱乐。在这时两个人就应该考虑到各自的需求,并进行折中。
3.每个人的需求都是平等的,这是非暴力沟通的基础。
4.需求是人性的,是不可抑制的。
5.需求与时间、地点、人物无关的。
这是区分需求和策略非常有效的一点。比如: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肯定,这里希望得到肯定就是一种需求。而有一个人希望得到的是他父亲的肯定,这里的肯定就和某一个特定的人物相关了,他父亲的肯定就是一种策略。
6.需求是行为的驱动力,也是感受的源头。
7.冲突是在策略层面上产生的,而不是在需求层面上产生的。
怎样解释这句话呢?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都会有需求,但是满足这些需求时,使用的策略却有所不同,这些策略会产生冲突。当你明白双方的需求是什么的时候,你就有办法去选择满足这些需求的行为和策略,从而平息冲突。
如何区分需求和策略呢?
想象你要到达一个新的世界,想一想你一定要带着的东西是什么呢?
有人说:阳光,空气,水,食物。这些都是策略,满足的是我们生存的需求。
有人说:书本,网络,移动设备。这些也都是策略,背后的需求可能是知识,娱乐。
有人说:音乐,绘画,体育器械。这些也都是策略,背后的需求可能是创造欲,娱乐,社交等等。
要回归到需求的层面,就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对方为什么要那么做?
有很多人是不知道自己的需求的,他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种时候就需要我们把自己放进他们的位置,想一想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并且给他们提出建议。“你的需求是这样的吗?”
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小练习:
我们可以想象自己的需求是很多小容器,而这些容器里面盛装了不同高度的水,代表你的这些需求在多大的程度上被满足了,这些水的高度就会影响到你的感受。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需求都一定要被盛满,我们才会满足呢?不一定。比如有的人被接纳的这种需求高一些,他就可能需要很多人接纳他,承认他,他的被接纳容器可能需要装得很满,他才能得到满足。有的人创造欲需求则不是很大,可能随手写写画画就可以满足了,对于他来说创造欲的容器不用装得很满可能也很开心。我们想象自己的需求是小容器之后,想一想自己的每个容器到底装了多少水,是不是已经满足了呢?还需要装多少水才能满足?在做好这些之后,想想自己满足这些需求常用的三种策略。
比如,我有社交的需求,这个需求的容量是1。现在我这个容器装了0.6的水,而我觉得自己0.7就能满足了,这种时候就需要去结交一些朋友或者花时间维系一段友谊。想一想自己使用的三种策略:我在乐团认识了新的小伙伴,我去参加课外活动认识了新的小伙伴,我约她们出来吃饭聊天。
读懂需求也是需要练习的一项技能,我们可以按照上面的步骤去练习,这样熟练之后就能更好地读懂自己和他人的需求啦。这里给出一些常见的需求供大家参考:
生存需求:空气、食物、水、运动、休息、睡眠、接触、温暖、性、安全、庇护
自由:选择权、独立、学习、内心成长
个体:城市、自信、责任、自尊、自我接纳、存在感、美貌、和平、创造、挑战、希望、竞赛
联系:被理解、被相信、被接纳、同情、支持、合作、交流、尊重、归属感
娱乐:经历、欢笑、放松、冒险
这里就是有关需求而非策略的全部内容啦,我们的下一个话题将是请求而非要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