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阅读的重要性,至少在小学 阶段,现在早已达成了共识。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不会反对,甚至相当强烈地支持加强阅读。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所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准备提供的图书,那就是学校了。李镇西老师提出的”四个不停”,其中首要的一个就是“不停地阅读”,新教育提倡的十大行动之一就是营造书香校园。可见,阅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自从2010年开始,我们学校就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各班成立图书角,各年级公布阅读图书目录,每天中午的午读就是孩子们的阅读时光,每周还有一节专门的阅读课,学校还配合阅读开展了许多活动,可以说,通过这些活动还是带动了一些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总结这么多年的阅读活动,总感觉效果不大,进展总是受阻,形式主义盛行。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不浓厚,来到学校,孩子们能安静下来看书的很少,大部分孩子还是在班里玩闹。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阅读氛围。究其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教师工作繁忙,静不下心来阅读。我所在的是一所民办学校,由于当地的大形势,生涯竞争激烈,招生压力大,这就促使我们的教学质量要保持高度的稳定。这对于老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老师为了保证教学成绩不掉队,拼命让学生练题,学生一天到晚不是上课就是写作业,完全没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老师们更是忙得连轴转,晚上一下班,就想躺下休息一会儿,刷刷抖音,看看电视,让疲惫的身心放松一下。有空闲的时候是想看看书,但根本静不下心来,因为很多理论性的书籍都是很枯燥的,老师们看不进去,所以很多老师总是强调她很忙,没空看书,其实很多忙都是做无用功,是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忙。片面追求升学率,牺牲的是孩子的拔节成长。
二、学生阅读缺乏专业指导,阅读兴趣不浓厚。各班虽然有图书角,每个班也有几百本图书,但阅读流于形式,很多老师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过去,认为阅读会占用学习的时间,还是做题来得实惠,这是看得见的进步。学生喜欢看那些图文并茂的心灵鸡汤。阅读完后没有对文章进行及时的梳理,没有写读后感,所以阅读永远停留在浅表层。阅读课也是把课外图书发下去,让学生自己看,老师没有进行专门的指导。学生不知道怎么阅读?激发不了阅读的兴趣。
三、学校层面没有对阅读活动进行整体的规划。学校只是要求各班要开展读书活动,究竟怎样来开展,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案。学校缺乏一个整体的自上而下的设计,老师们本身就很少阅读,对于指导学生阅读就更没有方向了。学校缺乏一个专业阅读指导老师,要能够指导老师们怎么做,才能让阅读真正成为滋养孩子们生命的课程。
像我们民办学校,要想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又要保证教学质量,首先要得到董事会的理解和支持,然后小学部的所有领导都要统一思想,制定阅读3-5年规划,从领导层到班主任到老师,一定要严格按照方案进行,要校内要成立领导层读书会、教师读书会,由阅读能力强的老师担任负责人,平时有序开展活动。每个年级都要成立一个学生读书会,整体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起来了。还有亲子共读也很重要,让家长们也积极参与到阅读中来,在家庭这一块,让家长陪伴孩子阅读,孩子只要形成了阅读自动化,那么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思考,有了思考,文章写起来就不一样了。
书卷气是一个人最好的气质,书香气是一个校园最好的氛围。同样的道理,有书香父母才会有书香子女和书香家庭。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的教师在拼命教书,一群不读书的父母在拼命育儿。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人会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教师会读书可以改变一所学校的命运,千千万万个会读书的老师就会改变无数个孩子的命运,进而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