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老子邻氏经传》自注时说过:“(老子)姓李名耳。”司马贞作《索隐》说:“许慎云,‘聃,耳漫也’(按《说文》作‘耳曼’),故名耳字聃。”“曼”是长的意思,是说耳朵大而长。清代的考据家王念孙在《春秋名字解诂》中就采用了司马贞的意见来解释老子的名字。“老聃”又作“老耽”。先秦时代的书如《吕氏春秋》中的《不二》、《重言》、《当染》诸篇以及《礼记》、《庄子》、《韩非子》、《战国策》均作“耽”。“聃”、“耽”义相近,古音也相近,古代本是一字。《说文》对“耽”的解释是“耳大垂也”,也是说耳朵大。老子生而大耳,故父母名之曰“聃”。老、李通,聃又有“耳”,姓老名聃,是老子的名和姓。种种原因,汉代某些学者又把老子变成“李耳”了。姓名不过是一个人的符号。“老聃”也好,“李耳”也好,但好在没有人把“老聃”、“李耳”误会成两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