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作者: 劲风屠龙 | 来源:发表于2022-04-17 05:08 被阅读0次

道德经·第四十章

春秋时期 · 老子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

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我相信只要喜欢国学经典的都会读到这个,而且总会反复琢磨老子先生的真实意思。我也是不例外,可是我对有证的人给出的翻译不是那么赞同!

虽然他们有的说的符合我思维内的认识,但是对于这句话话却不是太合适,这会对学生对古汉语经典的理解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

我想先自己翻译一下,然后再解释其中的逻辑关系,以及这句话我所认为的真实意义!

翻译如下:运化万物的过程就是道的运动,柔弱的东西就是道的“用”,天下的万物都是从“有”而衍生,可是“有”又是来自于“无”的!

我认为这句话说的是“道”作为“本”与万物的关系!

“反者”为“动”自然也就是动态的,动态的就不能说是最终那个以具体而论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

还有就是,弱者为道之用,是因为万物与道比起来是弱的,而非真的弱!

道动了才会有“弱者”的存在,道不动,那么就不会运化出道之用这个“弱者”!

纵观前面两句可以看出,道为本,弱者为用,反者就是从本到用的过程。这是我理解的主要思路!

后面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何为“无”?不过人之所能不可及而已,是过于玄妙深远的东西!

有就是我们能够意识到的一切,不仅仅限定于实物,包括存在的无形的很多存在!

所以我不太认可他们的解释,此原文只说“反”,没有提及“复”,所以我们不能强行加上,因为老子不是说的反复轮回的性质,这些性质其他章节已经有了,怎么可能重复!

后面一句也和我想的不一样,看的见的有形只是物质实象而已,一个存在的整体是有很多不为人的五官感知的东西发挥着作用的,所以“有”绝不能解释为有形,那样解释是有很大问题的,很多其他章节也会解释不清楚,更不会与事实相符合,也把《道德经》变成了漏洞百出的垃圾书籍了!

当然这只是我思考的过程,若是在书面上,那么转脸也是擦屁股纸!

相关文章

  • 反思一下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 《老子》详解,给所有曲解老子的人(四十)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解: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反,同返,这里解为周期运动。弱,...

  • 《老子》不一样_第四十章_反者道之动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 [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推敲] 1.弱者,道之用...

  • 《道德经》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道的运动是周而复始...

  • 无中生有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循环往复是道的规律,弱小无形的因势顺导...

  • 《道德经》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注释: 反者:返回,循环 【反者,道之动】 循...

  • 妄悟2

    “反闻闻自性” 要点在 “反” 反者道之动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老子《...

  • 思维导图 |《道德经》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弱者道之用——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44)下

    道德经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弱者道之用 “弱者道之用”,仍然是一句非常...

  • 《道德经》40章:反者道之动

    原文: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一部分: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读《道德经》有一个好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grh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