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以为自己被人疏离是因为穷,现在不穷了,也学会了融入人群,却还是习惯独处。
独处给人快乐,独处可以做更多自己喜欢做的事,读书,写字,看电影,也可以说放任自流。可是,这也只能是一种愿望,没有自律往往意味着散漫无羁,荒于人事往往意味着失败。
我们的课本经常列举一些很有文才的诗人或文学家的文章,他们的才华比天高,比海深,可是有几个是幸福的?李白在长安仅呆了三年就被权贵赐金放还,杜甫的诗实实在在记录了大唐盛世由盛而衰的历程,可是没有一个人感谢他,日子过得苦,吃了上顿没下顿,各地漂流,居无定所。
有文才而生活困顿寥落的还有很多很多,举不胜举,苏轼,柳永等等。有才华的人往往恃才傲物,蔑视一切,蔑视他人的同时自己也遭来他人的蔑视,最终搞得自己一身落拓。
而那些很有名的将相,他们不见得有多好的才华,可照样驰骋疆场,决胜于朝堂之上。可见文才也如今天的高考一般,不过是进阶入仕的敲门砖而已,想要进入朝堂最需要的还是洞悉人情,熟知世事,保全自我和家人的同时,顺便为国为家出一份力。
前一阵子月考,给的作文材料很符合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大概是问,你将来愿意做一个潇洒个性之人,还是愿意做一个循规守矩,服从命令的人。
很多学生写的都是发扬天性,任性自由,就连班级里学习最好的乖乖女在作文中同样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可是人活一世,哪有那么多的自由,不过是孩子们还没出窝,还被父母家长爱着宠着,不知道外面的凶险罢了,一旦进入职场,还肆意妄为,不知收敛的话,不知会有多少双眼睛瞪着你,并想方设法让你学会规规矩矩做人。
自由烂漫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显然是一种错误危险的动作,可是面对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我还是没有否定他们的想法,并认真修改了作文。但于我个人而言,以后见到领导一定要笑脸,问好,懂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只要一次触碰权力被击碎后就会明白,这个社会开放明朗的背后更多的是暗波汹涌。之所以笑得开怀,是因为远离权力中心。
孩子们还未踏入职场,理应享受属于自己不多的清闲和自在。我们的教育是多么的虚伪,课本上天天讲一些淡泊名利,恬淡隐居的人物,可他们哪个不是在官场上碰了壁才掉头隐居的?明明每个人都心怀名利,非要把这个社会伪装的如此真善美,可人性终究是会突破伪装,萌芽,长大,露出狰狞的牙齿。
如此,不妨一开始就正视人性,尊重人性,按照与人无害,于己有利的样子去活,不是更好?
以前的自己只顾着埋首故纸堆,于人事懵懂无知,天真的厉害,等到真正接触了一些人一些事才发现,这个世界坏人不多,十全十美的好人也找不到,有时一个人做了一件好事,完全是一时善心兴起,绝不会一直持续这样子,大多数的人都秉持一种互不相扰,互惠互利的原则共事,相处。
他们有时会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争个面红耳赤,有时也会因为他人的一点善意感动的涕泪交加。人就是这样感性,他们一点都不伟大,不过是用自己的力量演绎上帝给的些许使命,和精彩,如此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