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巴西抢手机这件事。
昨晚家里保姆的苹果手机被抢走,抢劫终于发生在周边的人。我问报警没有?回答:没有。从她表情可以看出:报警有用吗?
来巴西第一天,总是被提醒:不要在大街上看手机。但对我这样的外地人,免不了要拿出手机看导航地图。我就下意识地选择一个安全的地方打开手机。看过后,把手机装在有拉链的口袋里,或者贴身的内裤里(看着不要好笑,真的是内裤里)。
记得80年代广州摩托车抢包的多,后来不知为何就断绝了,是穷人变富了,还是严打起效了?但巴西里约热内卢、圣保罗这样的大城市多少年来都没有能解决这个社会问题。
巴西人为何会抢手机呢?我看到大部分人认为是贫困、失业、治安三大原因。那是什么又会造成这三大原因呢?按道理讲,巴西也是自由社会、自由经济的社会。我觉得社会整体制度的不公平是造成抢劫的重要原因。
网络上温载之的一篇文章对分析这个问题有参考价值。他讲到,
有人也可能认为,巴西和美国的政治体制是一样的,但巴西却经济困难、政局不稳、腐败严重,这说明美国的制度并不先进。
我认为,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着绝对先进的制度,美国的制度本身也并不具有普适性。但必须要指出的是,巴西和美国的政治体制的细节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两者的相似之处:
* 都是联邦制国家。巴西和美国都采用联邦制,实行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
* 都是民主共和制。巴西和美国都奉行民主共和制,采用三权分立的体制,实行多党竞争的选举机制。
* 都有民选总统。巴西和美国的总统都通过普选产生,实行定期民主选举。
两者的重大差异:
* 巴西采用三权分立的总统制,而美国采用总统制与国会两院制相结合的共和制。巴西总统权力较大,美国实行权力制衡。
* 巴西只有一个职能上与国会权力相当的院——联邦参议院,而美国有两院制的国会,参众两院权力平衡。
* 巴西崇尚联邦政府权力,较少实行地方分权,而美国注重州政府权力,实行大量地方分权。
* 巴西的政党系统不太稳定,政党更替频繁,而美国两党制比较稳定,政党轮替较为平稳。
* 巴西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贫富差距较大,而美国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较为稳定
所以严谨地讲,巴西与美国有相似的政治体制,但并不相同。而两国制度和社会背景的细节差异,最终影响了其政府管理国家的结果相差甚远。
在这里有必要和大家普及一下巴西的历史:
* 1500年,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发现巴西,并宣称巴西属于葡萄牙。此后,葡萄牙在巴西建立殖民地,长期实行殖民统治。
* 1821年,葡萄牙发生立宪运动,要求葡王约翰六世归国。约翰六世留下儿子佩德罗作为巴西亲王,引发巴西独立力量强烈反弹。
* 1822年1月9日,佩德罗宣布巴西联邦帝国成立,从葡萄牙独立,自己为巴西皇帝。这一日成为巴西独立日,巴西脱离葡萄牙,成为一个独立的帝国。
* 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巴西同年通过第一部宪法,确立民主共和的宪政体制。这一年常被视为巴西民主转变的起点。
* 1930年,巴西实行新宪法,扩大选举权利,加强民主程序。但同年发生军事政变,民主进程暂停。
* 1945年巴西举行自由选举,第二共和时期开始。巴西恢复宪政秩序,在后续30年间,虽遭遇军事政变,但民主进程总体推进。
特别要注意:美国从一开始建立的就是三权分立的民主国家,而巴西则有超过300年的封建统治的历史。这个历史和社会背景对1945年以后巴西的政治生态的影响是巨大的。
所以当我们来细细分析在与美国有相细政治体制背景下,巴西政局不稳、腐败严重的原因时,就会发现如下几点问题:
* 政治传统不同。巴西的政治传统中,士绅文化和公职购买行为根深蒂固,导致政治素质不高和利益集团影响力大。美国政治则强调民主、自由和法治,公民意识较强,政治环境更为廉洁。
* 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巴西社会贫富差距悬殊,大量公民生活水平低下,这容易导致选民的政治态度更趋激进与短视,不利于政治稳定。美国经济社会发展较为平衡,中产阶级较发达,更利于政治的理性与开明。
* 政党制度不完善。巴西的政党制度较为松散,政党更替频繁,难以形成稳定的政治格局。美国两党制则更加稳定,有利于政治的连续性与一致性。
* 总统制度设计缺陷。巴西实行强总统制,总统权力较大,但监督机制不完善,容易滥用权力和引发政治危机。美国总统制则与国会制衡,制约更加严密。
* 司法体系软弱。巴西的司法体系相对软弱,难以有效制约行政权和惩治腐败,这进一步恶化政治环境。美国司法体系则更强大,可以有效监督政治运作。
* 媒体监督不足。巴西的媒体在业主结构和政府监管方面均存在问题,报道自由度不高,难以发挥监督作用。美国媒体则更加自由和监督性强。
所以,尽管政治体制框架相近,但因多种历史、社会和制度因素的影响,巴西的政治环境明显恶劣于美国。这也是两国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效果差异的根本原因所在。
综上,巴西是一种不健全的政治体制,因而导致社会的畸形发展。
中国为何几乎灭绝了抢手机这一现象?
1)穷人也可买得起手机,手机品种齐全,二手手机更便宜;
2)治安网格化的监控摄像头体系,让犯罪成本变得很高,得不偿失。
3).....
巴西国家公安秘书处(SSP)的数据显示,圣保罗市中心平均每 30 分钟就有一起盗窃抢劫案发生。今年 1 月至 7 月,中部地区的 8 个警察局总共记录了 13,478 起抢劫案件,这是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分析人士认为,近年来,巴西政府采取大规模行动驱散集中在某些街道的吸毒者。该措施导致瘾君子遍布各个街区,也导致了圣保罗暴力事件的不断升级,影响了当地商人和居民的生活。抢劫次数太频,人家就不来做生意了。
我自己不太认同这种消极的看法,我觉得让手机来的便宜,和提升犯罪成本是有效的措施。
《贫穷的本质》一书认为“贫穷陷阱”是指一个国家或个人,因为其本身就贫穷,导致其缺少基本的生活条件,以至于在稍微获得一些资金后,首先购买的是能解决自己短期需要的产品/资源,导致无法将资金用在能够使其长期获利的事物上,最终导致回到一开始的贫穷状态。即陷入“贫穷-->消费于短期-->进一步贫穷”的恶性循环中。
穷人之所以难翻身、一直处于一个贫穷的状态,正式因为掉进了这样的一个“贫穷陷井”之中,难以解脱出来。
那么,哪些因素会导致人们陷入“贫穷陷井”呢?本书从饮食、医疗、教育、人口、社会慈善、风险、信贷、积蓄、就业、政治政策11个方面对世界上众多的贫穷人口进行了研究和总结——贫穷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关于如何帮助贫困人群改进现状,本书的两位作者在最后给出了以下五点:
1.由于穷人通常缺少信息来源,相信那些错误的事情。因此,一方面用人要自己增加知识储备,获得明辨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建立一个透明、有效、正确的信息传达机制也是很有必要的,政府要对电影、电视剧、媒体发挥监督作用。
2.政府通过做正确的事情,来使穷人的生活得到很大改善——降低加铁/碘盐的生产成本,使人人都买得起;银行提供存钱容易但取钱代价会稍高的储蓄账户,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如果有必要的话,政府可以对银行进行补贴,以弥补其带来的成本费用;在自来水昂贵的地方提供清毒剂以做净水处理。
3.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可以弥补市场发展的不足,但这需要政府的支持,确保市场所售产品的价格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允许市场得以发展。而得到补贴的市场需要受到严格的监管,确保其运转良好。
4.在不改变现有社会及政治结构的情况下,有可能对管理和政策加以改进。即使是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下,改进的空间仍是巨大的,而在不好的环境下也有一定行动的空间。
5.当一种情况得到改善时,这种改善本身就会影响人们的信念和行为。因此,在启动一个良性循环时,人们不应害怕必要的付出(包括现金)。
对于个体如何摆脱贫穷陷阱,书中的两位学者并未给出有效的答案。在这里我推荐另外一本书:《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于忙碌的》。这本书通过引出“稀缺”这个概念,来阐释了人们是如何被匮乏的资源(金钱、时间、工作)所占用资源,并最终陷入稀缺陷阱之中。
保姆丢手机后,我看到她很痛苦,欲哭又止。这部手机1500巴西币,大概是她半个月的工资,而且她一家大小好几口人都等她挣钱养家,生活很不容易,她一周几乎没有休息时间,除了正常保姆之外,还打二份工。
儿媳妇看到保姆痛苦的样子,急忙安慰她,并把旧手机充电后送给她,她很不好意思接受,因为平时就支持很多。只好想了个办法,让小孙女拿在小手里送给她,这次保姆不好拒绝,只好收下临时使用,等过些日子再买一部新手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