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疗愈实验(一)

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疗愈实验(一)

作者: 烈性无害女子 | 来源:发表于2018-12-07 23:52 被阅读3次

用理科生的思维疗愈抑郁症

在陷入抑郁的最初几年,我看了太多调整情绪的文章,现在也偶尔会在资讯流里刷到,内容跟十年前比,大同小异。这些文章会推荐各种纾解情绪的方法,诸如运动、冥想、散步等等。但,很令人沮丧的是,经过亲身体验、测试,我发现这些方法只有在你不抑郁的时候有用。

这很可笑,就像所有的积极暗示,只有在你本身情绪高昂的时候奏效一样。当抑郁发作如同雪崩般将你掩埋时,想在灾难现场找到一点善存的理智,是很困难的。很多年里,我体验过那种挫败感——跟抑郁正面交锋时,各种方法论、实践手册溃不成军。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方法是无效的。

直到最近我才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监控系统和反馈流程的缺失上。简单的说,当方法奏效或者不奏效时,我们需要一个反思和总结,找到造成不同结果的变量。当然,这是很困难的,就像上文说的,情绪崩盘时,很难保持一点理智思考现状。

很庆幸的是,我有朋友,有“旁观者”,他能拉住我不至于彻底沉沦(哪怕是一个网友,一只猫咪,只要在关键时刻能“唤醒”你的部分理智就够了)。

以上是实验的所有“准备”,我会在每几周里测试某一种方法论对情绪的影响,这是实验部分(即,我具体做了什么)。当然,重点是抑郁发作时,方法论是否奏效,这就是反馈部分(后续进行迭代)。

以下正文。

实验一:关注生活

尝试自己下厨

我们的祖先是怎么度过一天的?早上起床出洞觅食,简单加工食物果腹,就成功地活过了一天。初到杭州的几个月,我每天都是靠外卖生存。在监管得当的前提下,外卖并没有自媒体炒作的那么糟糕,但它破坏了人和食物之间的微妙关系。

最近的一个月,我开始去食品店买菜,自己下厨做便当,这个过程中,厨艺渐长带来的成就感是一方面,自己料理的食材更加健康也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恢复了一种自古以来的关系——我和我的食物产生了感情,继而对生活产生了感情。在这个现代都市的钢铁丛林里,我重新理解了求生的本能。

日本人在吃完饭后,都会说一句“ごちそうさま(多谢款待)”,这句感谢不仅是对食物的料理者,更是对食物本身。

此外,这周还做了一个小小的改变——我在试着夜晚禁食,或者只喝些蔬菜汤。我希望让身体记住饥饿感,明白食物的来之不易。让它不要过于满足,时刻保持警醒的状态。

改变你的空间

半个月前,我试着移动了自己的书桌,大约几公分,让它更接近阳光(书桌侧对着朝南的阳台)——当我熬过早晨4~7点的冷寂后,阳光俯照到身上,令人惊喜。

这个小小的改变,让我心情舒适了一个礼拜。

之后,我又试着微调了衣柜的位置,移动了衣物和摆件,购置了一张可调节高度的楠竹小桌(这样我就能站着用电脑了),自己安装了一个纯白的鞋柜。当我在各式床前地毯间选择不定时,想起了“冬眠”已久的瑜伽垫,于是它被改造成了地毯(还不错)。

我的房间其实不大,但仔细观察会发掘出很多“被忽视”的空间,这些空间就像一个个小宇宙,令人遐想。现在,我还没有想好如何让它们变得熠熠闪光。但,这些值得想象的空间让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换个BGM

我痴迷音乐很久,每天都要听,喜欢的音乐风格也很多样(除了华语流行乐)。音乐对情绪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但有一点我很不确定,那就是我和音乐之间,谁才是主动的一方?是我改变了自己的风格喜好,还是不同的音乐唤醒了不同的“我”。

相互影响吧,但我总感到有一个力量在主导自己的选择。

比如两周前,我不自觉地重温了很多椎名林檎的歌,包括一些冷门的曲子,那段时间,我的情绪上扬,比较容易兴奋,受刺激的阈值很低。而这两周,则习惯听更多爵士和古典音乐,心情平静,起伏不大,比较down,但不至于到抑郁的程度。

因为没有尝试过,所以我不知道抑郁发作时,音乐是否能有所干预。但在情绪相对稳定时,音乐确实是生活的写实。

实验反馈:待续。

待续,年 月 日。

更多关于情绪的文章:

维罗妮卡,请你去死。 - 简书

在失控和躁郁的边缘小心试探 - 简书

请不要让生活教会我死亡 - 简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疗愈实验(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dx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