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7万年间,人类是全球生态变化唯一最重要的因素。
一、人类地位的提升过程:
人类在远古时期信奉泛神论,与动物平等;农业革命后有神教兴起,世界反映了人与神的关系,动物成为人类的附属品;科学革命后人文主义盛行,连神的位置也被删除,人类成为世界的唯一主角。人类的地位不断提升,动物则变得无关紧要。
二、人类相对于其他生物的特殊之处究竟是什么?
说法一:人类拥有灵魂。
解剖学在人类身体中找不到,而且灵魂的不可分割性、永恒性与进化论相悖,故而生命科学质疑“灵魂”的存在。
说法二:所有动物中只有人类拥有“心灵”(或者说“意识”)
“心灵”是大脑中主观体验(痛苦、快乐、爱等)的流动。主观体验有两个基本特征:感觉和欲望。心灵与永恒的灵魂不同,可以分成许多部分,又不断变动。
监测手段可以确定大脑中的电流与各种主观体验间存在着相关性。但电化学如何创造出的主观体验,至今仍无答案。生命科学认为:感觉和情感只是生化数据处理算法。事实上,人体活动(如心跳,呼吸)99%并不需要任何意识感觉。意识是大脑某些程序制造出来但没有用途的副产品。
“他心问题”:如果我只能观察到其他人的外在行为,我如何知道其他人拥有心智?(如何判断智能机器人是否有心智?)。解决的方法是进行“图灵测试”。即让被测试者和人进行沟通,如果人分辨不出被测试者和正常人有什么区别,就是通过了图灵测试,表明被测试者拥有心智。你究竟是谁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对你的看法。
情感(如母婴联结)是所有哺乳动物所共有的,情感是动物生存繁衍关键的生物算法。此算法通过自然选择,质量稳定。猴子实验:幼猴在带奶瓶的金属假猴和绒布假猴中选择后者,缺失母爱的幼猴长大后神经质且反社会。
2012年,神经生物学家和认知科学家签署《剑桥意识宣言》:各种证据表明:动物拥有构成意识所需的神经结构、化学、生理的物质基础,并且能展现出有意图的行为。制药公司常用大鼠来测试抗抑郁药物。
所以动物也有“心灵”。
说法三:动物或许也有“意识”,但没有自我的概念。
这种说法言不及义,显然狗对自己、交配对象或者敌人的气味,都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说法四:动物只能活在当下,不能规划未来。
事实上观测到很多动物未雨绸缪的行为,如瑞典动物园的一只黑猩猩,藏好石头以备投掷游客。且人类无法从外在行为上说明动物是否规划未来。
说法五:智力和制作工具是人类与动物最重要的区别。
人类在一百万年前就是地球上最聪明,最会制作工具的,但仍然是生态系统中不重要的生物。
总结:人类与动物相比没有根本上的不同,也没有“灵魂”或者“意识”等与众不同的本质。
三、人类胜出的关键因素是“合作”
历史证明:胜利几乎永远属于合作更顺畅的一方。纪律严明的军队就是能击败散兵游勇,志同道合的精英就是能主导无序大众。
人类统治世界的唯一原因就是我们能够大规模灵活合作。
所有大规模的人类合作,都是基于我们想象的秩序。
一般说的现实有两种:客观现实(如重力)和主观现实(如头痛),其实现实还有第三个层次:互为主体(如金钱)。这种现实并不是因为个人的信念或感受而存在,而是依靠人类的沟通互动而存在。历史 的展开方式就是编织一张意义的网,并不断自我循环,增强这张网,但最终这张网总会被拆散,直到我们回头一看,实在无法想象当时怎么会有人真心相信这样的事。
人类统治世界,是因为只有智人能编织出互为主体的意义之网,从而能进行大规模灵活的合作。21世纪,虚构想象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甚至超越自然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