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负常有,而拥抱不常用。
小时候的我们,与邻里邻舍的孩子们一起在院子里玩耍、打闹,身体接触是非常频繁的,相互拥抱、抚摸、拉手......童年时的你我,用一颗纯真的心来面对这个世界的所有。
去年一位舍友从北京来看我们,饭后临别时他主动伸出双手来拥抱我,这真是久违的一个拥抱,不知道多少次,我都想在见到家人、好朋友时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但我真的说不出是什么原因,当那一刻真正来到时我却退缩不好意思了。为什么我的身上长了很多根“刺”,是羞耻心在作怪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不会遗忘掉儿时的一切,哪怕是极好的内心品质,在人类历史的洪流中也会被无情的冲走到很远的地方?我们的身体变得强壮,周围的“盾牌”也多了起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意识,距离与空间说明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可是,逐渐地,我们发现即使站在再好的朋友、感情再深的亲人面前,我们还是会把心封闭起来。
对于一支篮球队来说,队员与队员之间、队员与教练之间的口头语言、肢体语言是两种表达各自情感、观点的介质。在我们的国度里,教练习惯了用嘴里说出的话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态度、情绪等。口头语言有时候会很高效、简单的就可以解决棘手的问题。比如技术方面的任何细节问题,教练员都可以用话语直接告诉你问题出在哪里。
同样的,这种直接的表达方式也存在很多弊端。教练的话语是否恰当会让一名队员变得努力又或者消极,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难用口头的语言准确表达内心的声音。特别是当我们的某种情绪占据大脑时。
也许,当队员表现令人失望时把严厉的批评换成一个温暖的拥抱更容易解决一些问题,更容易带给他人力量。这是肢体语言的强大之处。大家都看过NBA比赛球员的入场仪式吧,一个球队的队员之间他们要击掌、拥抱很多次,而且每个人击掌的方式都是独一的。他们在用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来沉淀自己的球队根基。
我自己也在不断尝试,在带队训练时要增加肢体语言的运用,减少口头语言的使用。
一方面,根据《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这本书中的介绍,无论是消极的语言还是积极的语言,过多的使用都会给运动员造成负面的干扰,影响运动员靠本能去打球、发挥。
尤其对于一名教练来说,语言更像是一条条的枷锁,不是鼓励队员去创造,而是遏制他们的自由发挥。这一点我感受颇深,当我只是用很少的口头语言去引导孩子时,他们表现的更为出色、自如。一旦我用情绪化的语言去指责、纠正他们的错误,孩子们反而表现的很紧张、很害怕。而控制情绪恰恰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
另一方面,肢体语言的使用尤为重要。
长期的一种模式会让教练与队员之间产生很远的距离,每个人都不会去打破这种平衡,因为大家都觉得这种关系还不错,时间久了也就麻木了。而适当的拥抱、抚摸、击掌会让队员更加轻松,队员之间交流起来也更加真诚、随意。
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就像两种不同的磁场,在各自的势能里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我不好说哪种方式更合理有效,但任何的偏离都会使我们故步自封不敢突破。
特别是在我们这个含蓄的国度里,客气与谦让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的对待他人的交流心态。而我们未曾体验过还有另外一种交流模式也会带给我们许多快乐与体验。
无论是哪一种,如果没有爱在里面,我想我们不会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