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为什么看不得别人的好? 看到别人取得成绩,被表扬,被赞美,你会很不舒服,有没有?
李笑来在《财富的自由之路》里说"见不得别人的好"指的是见不得别人的好处或好的地方。
《终身成长》这本书里也提到了有一些人会看不得他人的好,认为"他人的成功意味着自己的失败"。
基于以上的逻辑,这种人的感受是什么呢?受伤害,感觉不如人,嫉妒,通常会有三种反应:
第一,责备他人,比如批评人家炫耀,骄傲,心里会想就不能低调点吗?谦卑的人都会涵藏自己的锋芒。
第二,找借口。我之所以没这么优秀是因为我不稀得做,如果做了,肯定比他成功。不做也省了力气,也没费这牛劲,落地一个逍遥自在。
第三,寻找比自己差的人,修复自尊。逃跑是比较常见的方式,压力太大,受不了心理折磨,找到不如自己的人疗愈伤口。
李笑来说有这种心态很正常,谁也不能免俗。人很难有那么好的修养,只能通过后天的努力达到一定程度的社会普遍认可才能够减轻这种比较心理。 也就是说当你有一定的成就的时候,你身边的人很少能够比得上你的时候,你的心里会得到一定的平衡,你就没有必要去比较了。
一定程度上还无法根除这种比较的心理,怎么办呢? 李笑来给的办法是,"比较在未来",当下不值得去比较,从当下到未来,有一段时间可以去积累,善用比较心理,化压力为动力,促使自己进步。
那如何减轻因比较而带来受伤害的感觉呢? 《终身成长》这本书说人与人的不同来源于思维模式的不同,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还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看不得别人好","他人的成功意味着自己的失败",具有这种想法的人属于固定思维模式者,他的价值观建立在"我是不是聪明、是不是高人一等、是否具有权威",具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往往是受不了批评,更受不了别人比他强。 那成长型思维的人看重的是努力的过程,他人的优秀一定是努力的结果,他努力的目的是遇见更好的自己,他人的优秀可以作为一个榜样,模仿的对象。
所以还是要检查思维模式,当然形成两种思维模式习惯的因素大多数和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有关,不正确的夸奖有可能塑造一批玻璃心敏感的一代,不具备抗挫折的能力,我们说智商、情商都很重要,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逆商"。那就需要提醒家长在夸孩子的时候少夸你有多聪明,多有天赋,而是你有多努力! 明白了思维模式是导致人与人的不同还不足以解决"看不得别人好"这个问题,只涉及到了意识层面。
如何落实到行动上呢? 《重塑心灵》这本书里提到了自我价值,包含三个方面,自信,自爱、自尊。在这里面我看到了三者的关系,层层递进。也是提升自我价值的方法。 我们说"看不得别人的好"有一种方式就是逃避。找个角落或者比自己差的人疗愈自尊。
如何提高自尊水平呢? 如果你是团队的领导者,尽量的去创造做事情机会,让队员努力把这件事情做好,从而去肯定他努力的过程,肯定他的价值,让他越来越自信。 对我们个人来说也一样,信守承诺,凡事彻底,不断的累积成果,在自信银行不断的存款,当存款足够多的时候,想不自信都难。 你会更自爱,也就是越来越爱自己,自尊水平也会水涨船高。
还有一种可能,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还是会有比较和有受伤害的感觉,是为什么? 是因为你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没有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或者要求过于完美。没有接纳自己的节奏。感到技不如人,让人有泄气的感觉,会产生挫败感。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专注在当下,着眼于未来至关重要!
雄鹰与蜗牛是天然的不同,为什么要强迫蜗牛和雄鹰一样的速度呢?努力就够了。
我是实践派,带着一颗玻璃心行走江湖,难免不挨刀。 痛定思痛,践行《微习惯》。 坚持100天的跑步,养成运动习惯,在跑步上感觉很牛。 通过快速阅读,大量读书,100天100本。 画思维导图,一天一图,一书一图的输出,语音分享,用分享、教别人倒逼输入,到最后感受到的不是证明我有多厉害,而是享受其中的心流!他人的努力与我何干?我做自己,岿然不动。能坐看云卷云舒当然好,做不到也不要着急,从当下的小事情做起,慢慢积累。
前两天,先生下班回来分享,上午被领导批,一群人捡笑话,下午被同一个领导表扬,全办公室鸦雀无声。问我什么道理? 我说人的本性使然。并问他:"那你为什么被领导在公开场合批完还能下午被表扬?" 他说:"我要越挫越勇,领导批评完我,我还乐呵呵的汇报工作,领导都觉得不好意思了,下午就改变了观点,表扬了我。" 这就是"逆商"吧!
我帮他分析了"看不得别人好"的三种表现,他很感兴趣,第二天回来汇报三种情况皆有发生,贬低他拍马屁的,庆幸自己没破车揽债的,还有躲他远远的一句话不说的。 他因有所预见,所以一笑而过,成为笑谈。自然对我佩服有加。 女人的魅力因此而爆棚,读书是最好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