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富贵儿
微信公众号:造一半
与岁月对望,所有人都老了,再没人死于心碎。
如来,就是如同要来,还没来,但终归会来。
如丧,就是如同要丧,还没丧,但终归会丧。
青春之丧,来于你无欲之韶华,逝于你无望之山岗。昨日已靡,前路迢迢,一曲未终已被弃于四季,一梦未醒已委身于尘土,毫不防备。
如果说,需要用四个字表达内心悲痛的样子,常人会选择如丧考妣,而在高晓松眼中,应该是如丧青春。大多数人,在父母逝去的时候,已经是坚强成熟的中年,他们可以承受住这种悲痛;而对于青春,当我们失去的时候,我们还是稚嫩的模样。昨日已靡,前路迢迢。大概这种状态,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高晓松在书中通过与过去的自己谈话的形式,站在今天去回忆自己成长的时代。就像两个人在黄昏日落后,拿着把纸扇在家门前闲谈。这种状态让人读起来很舒适,加上作者自我调侃的方式,文风生动诙谐。大抵每个人都会在一个年龄看开所有往事,用嬉笑怒骂的方式去回忆往事,笑笑自己,也笑笑别人。
书的第一部分,偏向高晓松的自传。对于作者青春时代的生活,笔者不置可否,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我所能做的便是不去提倡,也不去批判。高晓松在勾勒他的回忆的时候,我看重的不是最后的具象,而是他勾勒的方式,以及展现出来的风格。文字里透漏着一种认真的生活态度,对往事的一种坦然。
这是作者这个年纪里独有的气质,所以他才有底气向所有读者说,我终于老得可以谈谈我的过去。书名却很叛逆的告诉你们说,我们老得可以谈谈未来,这种强烈的个人风格也是高晓松可爱的地方。这句话给我的感觉,仿佛是在说这是我的过去,我希望你们可以从中有所得,找到一种方式,去建造你们自己的未来。
书的第二部分,是高晓松近些年来创作的电影剧本原型故事。这些故事精炼有趣,很适合在片刻闲暇的时间里读。用碎片化的阅读,去领略这些独立的故事。书的第三部分,是这些年里,留下的随笔散文。每篇随笔,看上去风格不甚相似,但又处处相似。就像高晓松说的,记录变老是一件琐碎的事。书的最后附上了在酒驾风波之后,两篇坦然心声的专访。
这本书,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高晓松。在书卷气很浓重的家庭里,他向我们展示了何为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因为在才气支撑下的自我框架,让他有些自负,有些情怀。但这都是真实的他。他的眼中这不是名人自传,也不是文学作品,但这是他的作品。我还是希望读者可以在他的故事里,找得到自己未来。
我在介绍一本书的时候,极少去说这本书在讲了什么故事。对我而言,这样会破坏一本书的美感。我不想因为你不喜欢这个故事,就放弃读这本书。关于读书,重要的是文章的语言风格,以及作者通过文字想表达的思想。我希望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有所得,亦或是读过之后说一句畅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