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散文丨河南禅宗

散文丨河南禅宗

作者: 诗尚凝寒 | 来源:发表于2021-08-16 15:34 被阅读0次

    散文|河南禅宗

    文/余长城

    1

    对于佛学来说,我完全是个门外汉。因为小时候所受的教育,寺庙相当于迷信场所,从小很少有接触到寺庙和僧侣的机会。人民公社时期,寺庙基本是废置的。在我的村庄周围,至少有四个被称为“小庙”的地名,然而没有庙。但我知道,其中两座庙是村庄姓氏的家庙,建在我们村庄与对面村庄之间的小河边,里面是不曾有过僧侣的。但另外两座庙的遗址是在山顶,尚余古柏,那一定是曾经有过僧人的小庙。

    曾经有过僧人的小庙,其一建在虎皮尖上,另一建在长冲的山顶。两座庙的位置既是山顶,也是交通要道。虎皮尖是我们村庄与另外两个村庄的交汇之处,也是群山聚合隆起的地方,三个村庄分属三个建制村——那时称为生产大队。在新县,“尖”常用来指称顶峰,如新县境内最高峰为白毛尖。虎皮尖留有三棵古柏。

    长冲的山顶是一个分水岭,该山冲约有五里长,不知何年何月已全部改造为梯田。山冲梯田也称冲田,故山冲也称田冲。长冲梯田的最下方,不能再建梯田的地方,终于展示出一条小溪。小溪无名,我们称之为“河沟”,我们村庄和对面村庄的家庙就建在河沟两侧。河沟流入泼陂河——后来截流成为泼陂河水库。元代,河沟上建一石桥,明代被称为“神留桥”。桥头自明代起有集市,逐渐发展成神留桥保,解放后改称神留桥村。

    紧邻新县神留桥村的是光山县泼陂河镇东岳寺村。东岳寺村,因东岳寺而得名,寺已废,寺庙旧址为东岳寺小学。东岳寺,曾经是方圆十里最大的寺庙,庙后的东岳寺山,也是方圆十里最高的山,可以极目俯瞰整个泼陂河水库。

    东岳寺在清朝时被官方拆除。据父亲讲,东岳寺曾香火鼎盛、僧侣众多,然而却出了奇案,敬香的妙龄少女常在寺内失踪。因为失踪的妇女越来越多,乡民便告到官府,要求到寺庙搜查。官府派兵围剿,果然在寺内发现一个地宫,也是山洞,藏匿有被劫持的姑娘。

    这个传说使我自小对寺庙及僧侣失去好感,为那些因“破四旧”而被拆毁的寺庙感到庆幸。但长冲山顶那座废庙,仍有迷信的人偷偷摸摸前去烧纸、上香,在柏树上挂满红纸、红线。而那柏树,只是几棵被后人栽种的延续香火的小柏树,古柏已被人砍去了。据父亲讲,古柏被砍伐时,树心流出鲜血。

    童年时曾在村庄见到过游方道士,但未曾见过游方和尚。第一次见到和尚,是在姥姥的家门口,在姥爷的棺材前。姥爷去世后,在炎热的暑假期间停灵了十五天,做了好几场法事。三姨夫是一位道士,农村称为“掌坛的”——属正一教,除了看风水外,做法事也是他的另一项重要技能。但那些和尚是哪里来的呢?附近几个乡并没有寺庙。我记得似乎有四个和尚,穿着袈裟,手持木鱼,围着棺材打转、念经。

    在县城上高中时,常去距县城十公里外的香山湖水利风景区游玩。香山湖水库边有一个寺庙,名普济寺,解放前在县城还建有分寺。但那时普济寺似乎没有常住的和尚,也几乎没什么殿堂僧舍,所以我一直没去参观普济寺。

    信阳城南贤山脚下的贤隐寺同样如此。1995年初冬我南下广东前,曾去过贤隐寺。那时贤隐寺只乘下三间破屋,仅供奉着一尊白色观音像。观音像前供着一个果盘,里面有几只皱巴巴的苹果。寺庙前是一大片菜园,种着蔬菜,菜畦中有一丛菊花,开着碗大的花朵。但寺里没人,僧侣一定是出外化缘去了。2008年重回信阳时,贤隐寺已建成庙宇三重,两侧厢房数间,另有食堂可供上百人餐饮。原来唯一的观音像已移到寺庙后的贤隐洞中,那是东汉隐士周磐曾居过的山洞。

    2

    信阳市比贤隐寺更出名的是罗山县的灵山寺以及光山县的净居寺,和贤隐寺齐名的有固始县西九华山的妙高禅寺。

    灵山寺座落在灵山风景区,是唐代、明代、今代信阳最豪华、香火最鼎盛的寺庙,庙会期间每天香灰两吨。传说唐玄宗的一位女儿落发于此,故此该寺僧尼同修,在唐代已香火旺盛。朱元璋参加起义军前,自安徽皇觉寺到信阳一带乞讨、游荡三年,曾经在灵山寺挂过单。故朱元璋称帝后赐灵山寺半副銮驾、金瓜、斧钺等仪仗,赐寺名圣寿禅寺,敕封住持僧为金碧禅师,允许寺脊饰以龙头凤尾,故该寺在明代被当地人奉为国庙。更传说朱元璋皇帝曾于洪武三年前往该寺降香,我一直不敢确信,因为我还没有在州县志中找到相关的记载。

    净居寺因苏东坡而出名,寺庙周围有大苏山、小苏山,有说两山因苏轼而得名,有说两山之名早于苏轼。苏轼被贬黄州时,从光黄古道经过时曾于此寺逗留,并有诗《游净居寺诗并序》留下。宋真宗曾敕寺名为梵天寺,清圣祖康熙元年曾颁《钦赐大苏小苏重建记》碑记石刻,故在宋、清两朝,净居寺香火应旺过灵山寺。

    信阳的寺庙,多为禅宗。灵山寺曾名圣寿禅寺,妙高寺今名妙高禅寺,贤隐寺又名贤隐禅寺,只有净居寺别居一格,为天台宗。净居寺是天台宗的祖庭,天台宗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而光山县几乎是河南省最南的一个县,在新县未析出光山县之前,光山县境跨越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可以说净居寺为佛教的南播产生过重要影响。

    佛法本是一味,但后分八宗,分别是性(法性)、相(法相)、台(天台)、贤(贤首)、禅、净(净土)、律、密。各宗又有别名:法性宗又名三论宗,法相宗又名瑜伽宗、慈恩宗、唯识宗,天台宗又名法华宗,贤首宗又名华严宗,密宗又名真言宗。

    对于中国的普罗大众来说,并不管什么宗不宗,进什么庙就拜什么佛,而不管它是什么道场。普通百姓对佛祖、菩萨的认知,主要有两个,一是如来佛释迦牟尼,二是观世音菩萨。这些认知主要来自经典小说《西游记》。

    寺庙一般建在山中,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也有一些寺庙建在城中,方便井之民及达官贵人。清乾隆年间,信阳城内寺庙有慈氏寺、准提庵、观音堂,分别供奉弥勒佛、准提佛母、观音菩萨,此外还有已废弃的寺庙报恩寺,但余下一座申塔,为信阳城最高的建筑。如今,信阳城内重建的寺庙有准提庵,城外有贤隐寺。

    3

    河南省最有名的寺庙当然是少林寺,从经营规模及弟子人数上,可以称得上全国第一。但是在河南省十大名寺排行榜上,少林寺仍要屈居第二,第一是洛阳白马寺。

    寺庙的复兴是从改革开放后开始的,1980年电影《少林寺》的问世,极大地提高了少林寺在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以至使少林寺成为武林圣地、旅游胜地。但是在两千年的中国寺庙史上,白马寺无疑是第一位的。

    历史上河南最著名的三座寺庙,无疑是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和开封大相国寺,分别在豫西、豫中、豫东,都在黄河一线。而河南十大寺庙排行榜的第四到第十名,分别是豫南信阳市的灵山寺、豫西南南阳市的云台寺、豫西北焦作市的圆融寺及月山寺,豫中平顶山市的风穴寺、豫北安阳市的灵泉寺和豫西北济源市的大明寺。

    依年代来说,白马寺建于东汉时期,少林寺建于北魏时期,大相国寺建于北齐时期,灵山寺建于北魏时期,云台寺建于清朝时期,圆融寺建于东晋时期,月山寺建于宋金时期,风穴寺建于东汉时期,灵泉寺建于东魏时期,大明寺建于北宋时期。

    依地理位置来说,白马寺建于洛阳市区,少林寺建于嵩山少室山下,大相国寺建于开封市区,灵山寺建于大别山灵山之上,云台山建于桐柏山主峰太白顶,圆融寺建于南太行山吕涧山上,月山寺建于南太行山明月山上,风穴寺建于嵩山少室山南麓风穴山上,灵泉寺建于太行山灵宝山南麓崖上,大明寺建于济水之源涂沟河东侧。

    十大寺庙中,除云台寺外,其他寺庙最晚的也是建于南宋,而云台寺仅建于清乾隆年间,为何能排列第五?这主要是因为桐柏山太白顶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今河南佛教学院也设在云台寺旁。

    十大寺庙中,除白马寺建在十三朝古都洛阳、大相国寺建在九朝古都开封,其他寺庙都建在名山大川之处。河南北有太行山、西有秦岭之伏牛山及桐柏山、南有大别山,唯东部无山,故河南省东部的商丘市、周口市境内没有名寺。今豫中南驻马店市历史名城汝南重建有占地500亩、庙宇规模号称亚洲第一的南海禅寺,但其排名仍未进入河南省前十。

    4

    河南省的寺院,基本都是佛教禅宗。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古刹,是释源、祖庭,这个释家之源、始祖之庭,就不能定义它是什么宗派了。少林寺、大相国寺、灵山寺、云台寺、圆融寺、月山寺、风穴寺、灵泉寺、大明寺都是禅院,可以说,河南省几乎所有的寺院都是禅宗寺院。

    禅宗在中原大地上已兴盛一千多年,和唐诗一同兴起。在唐代,河南省是第一诗歌大省——那时当然还不叫河南省。如今,河南诗人仍然在中国诗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外省人对河南诗人的评语,往往是:“河南诗人都有一些禅”“有一些恬静的禅味”。河南诗人也认可这种评语。

    禅是什么?禅就是悟,是顿悟,是悟空。“于自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即身成佛”。

    民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即来源于禅宗史书《五灯会元》。电影《少林寺》中,有“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之语,其出处即是《济公李修缘》中的道济禅师。一直以来,作为禅宗祖庭的少林寺对酒肉之戒并不认真,特别是作为少林俗家弟子的更是经常大酒大肉,代表人物有行者武松和上将许世友。杜甫在《酒中八仙歌》中,说苏晋“醉中往往爱逃禅”,今人据此认为苏晋修习的是禅宗。

    唐宋河南的诗人,大都与高僧交往密切。一些高僧本身就是文人雅士出身,出家后仍与一些文人友人混在一起,免不了吃吃喝喝。唐宋文人,喜欢以“居士”自称,居士就是在家修行的佛教徒之意。

    以禅入诗,是谓禅诗。诗的说文解字,本为“志也。从言,寺声”,但后世解字者偏有人说“诗从寺”,因偏有许多人信。因为将诗与寺联系在一起,追求空灵、悟道的诗篇,是许多诗人的诗观。

    写诗与修禅的共同关系,就是写诗离不开宁静、沉思、灵感、顿悟,而禅修可以帮诗人达到这一境界。佛家所谓的偈言一词,也用来代指诗作。许多偈语本身就如同诗歌,意象或者比不上诗歌,但比诗歌更有哲理。在真理面前,美学退居其后。

    再者,文人喜欢“禅茶一味”。饮茶与参禅的关系,都是为了正身清心。正身以修行,清心得寡欲。庄子说“嗜欲深者天机浅”,茶禅可以帮助我们打开心灵的天窗,最终达到修行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

    “面壁”典故来源于少林禅宗祖师达摩。如今,“面壁思过”是一个成语,但面壁不一定就是思过,而是坐禅的一种方式。但俗世之人,日常行为难免会有过错,故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坐禅的行为及其目的,就是“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心观自在”,最终达到庄子理想的自在、逍遥之境。

    一千多年来,禅宗文化影响着中原,进而影响着整个中国。一些古人喜欢咏蝉,认为蝉就是禅,蝉蜕即是禅化。玉蝉在中国的玉文化中往往有着美好的寓意,在商代妇好墓中已有玉蝉。在晋代,已有名为蝉鬓的妇女发式,一直流传到清代。

    无论是茶禅一味,还是蝉禅一心,都是我们在俗世中找到一个可以寄托自己的媒介,以助我们入禅、参禅,品味人生。而饮酒时我们逃禅,去体味人生及时的欢乐,或以酒浇愁。叔本华说:(多数人的)人生有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或译为无聊)之间摆动。

    2021.8.17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散文丨河南禅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ki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