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国人都有一个习惯,叫讲究低调。所以在我们的成长中多被强调“满招损,谦受益”。尤其是那些聪明人,通常被告诫切勿恃才傲物。
可少年人的梦想中谁的基因里没有点邪恶因子,有谁不希望自己是个天才,有傲视世间凡俗的狂妄,然后顶着一副「老子就是牛、就是狂,你咬我呀」的欠揍表情威震四方。
不过这类被上天偏爱称得上天才的狂人少之又少,多数于你我一样的凡人只能在小说、剧集里体验那开挂一般的主角梦。但要说起现实中的天才狂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绝对算的上一个。他年少有为,才华与张狂并存,绝对是每一个少年向往中的模样。
王勃多有才?
写“海内存知己”的王勃和你背诵此文时一样大。
王勃出生于儒学世家,自幼聪敏,博学广识。要说他聪敏到什么程度?据《旧唐书》记载,王勃六岁即能写文章,也就是说在我们刚上小学还在识字描红的时候,人家已经文笔流畅,出口成章了。
而我们十四五岁时所学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在写作之时也不过十六七岁。此时的你还在教室里背诵他写的句子,而彼时的他已经在朝为官,送朋友离京之时随口吟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千古佳句。
王勃有多张狂?
成也是狂,败也是狂。
单就这份天才之资来说狂一点也实属正常。要问王勃有多狂?都说三岁看大,十岁看老。王勃小时的一件事就足以说明。
在王勃九岁时,读到颜师古注的《汉书》,觉得他说的不对,就洋洋洒洒写了十卷《指瑕》以纠正其错误。这就相当于上小学的你,对别人说大学线性代数课本里的内容有问题,并且有理有据的写了一篇论文公开指责一样让人惊讶。而让人惊掉下巴的,不只是你的才华,更惊讶于年少狂妄的“敢”字。所以恃才张狂的王勃也算成了知名人物,成为大家公认的神童了。
但你以为天才会只局限于别人的赞誉吗?显然,王勃的野心不仅于此。
麟德元年秋,年仅十四岁的王勃给来寻访民情的右相刘祥道写了一封长信。信中王勃不仅直陈政见,而且写到:“亦复知天下有遗俊乎?”
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你们知道天下还有我这样被遗漏的人才吗?”
试想今天,如果十四岁的孩童对着省长说出这番话,早就被家长打回去了。
好在王勃确实有才,深得刘祥道赞赏,评价为“此神童也!”。
此还不算罢了,次年,王勃又通过皇甫常伯直接给皇帝唐高宗献上一篇《乾元殿颂》,借献“颂”以表明入仕的心愿。
再一年,又通过李常伯上《宸游东岳颂》一篇,接着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十六岁的王勃成了朝廷最年少的命官,并且可以伴读太子。就连唐高宗对这个少年也惊叹不已,连称:“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王勃有才华,更有一颗积极入世的心,所以他毫不吝惜各种机会去推荐自己。想来十四五岁的孩子大言不惭的评论国家大事,推崇自己的政见,又屡次给宰相、皇帝上书,若没有几分狂妄是断然不会如此的。可以说正是与他才华相匹配的狂妄给他搏来了这个机会。
还有另一件狂得让人发笑的故事,就发生在声名远播的《滕王阁序》的写作之中。
据《唐摭言》记载,那一次滕王阁集会是洪都府都督阎伯舆召集,本意是有意让女婿接班,借着集会彰显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而王勃只是宾客之一。
所以酒过三巡,照例要为集会作序之时,列位的宾客均假意醉酒推脱,把机会留给早已准备好腹稿的孟学士。却不料此时王勃狂气突起,却提笔就作。气的阎伯舆以“更衣”为名当即离场。
等到阎伯舆回到酒席之上,《滕王阁序》已经作罢,阎伯舆拿起,读到“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只觉得“亦是老生常谈”;
接下来再读“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便沉吟不言;
等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
王勃的张狂的确给他狂出彩了。要说入仕时的狂是给他搏来了机会,那么这次滕王阁序上的狂则给后人确确实实的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
当然狂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天才狂人王勃的第一次打击是在伴读太子李贤之时。
有一次太子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便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用以讨好太子。不料此文传到唐高宗手中,恰好触碰到了李氏家族“弑父杀兄”的敏感神经。唐高宗认为其有意挑起太子与英王之间的兄弟相争,于是钦命将他逐出长安。此时的王勃方才十八岁,大好的前途就这么葬送在了自己手上。
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击,是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本应是死罪,幸亏遇大赦,没有被处死。而王勃为什么要保护罪犯曹达?既藏匿保护又怎能将其杀死。据新旧《唐书》所载,王勃此次被祸,正是因其情才傲物,得罪了同僚,所以才被设计构陷。
所以王勃的两次打击一次来自妄论皇家之事,一次来自傲慢待人的态度。虽然两次灾祸未曾使其丢掉性命,但也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还使其父受到牵连,被贬至交趾(今越南境内)。而后来,王勃也在探望父亲返回的途中行至南海,偶遇风浪不幸溺水,惊悸而死,时年二十七岁。
如今打开知乎论坛,关于王勃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如果王勃没有英年早逝——”。如果他没有英年早逝,诗文会比肩李白吗?如果他没有英年早逝,唐代的诗词文风会不会不一样?想来若非王勃的两次狂妄,是否他就能活着,带来文坛的发展。可狂妄好像正是他才情的一部分,没有狂的一面也,也不会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如此格局的诗吧。
公众号【青贤时间】讲历史,说现在,从老故事里收获成长的力量
关注公众号回复【书单】,还为你准备了图书彩蛋,40本热门历史小说/传记【明朝那些事、半小时漫画系列、万历十五年等】+100部热门电子书【刘慈欣/王小波/东野圭吾等全系作品】等你来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