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种困惑:
明明很努力,可就是过不上想要的生活?
埋头苦读十几年,无法用知识改变命运;任劳任怨地工作,一直不受重用;起早贪黑地干活,到头来却是越忙越穷。
曾几何时,我们笃信天道酬勤,但经历一番后才发现,光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俞敏洪说:人会有智商、家庭背景、长相上的差别,但只要有一种东西出现,就会使你在社会上层层进步,那就是努力。但这种努力绝不是蛮干,而是有智慧的努力。
思维导师叶修,也深有同感,他在《深度思维》中就写道:
“像野草一样的普通人,想出人头地简直难于登天。对我们而言,人生角逐的入场券仅剩一张,那就是思考力。”
只有经过深度思考,人才能凭借努力,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中脱颖而出。
否则,所有的行动都是徒劳,再苦再累也摆脱不了平庸。
若想人生变好,先要更新头脑。
我从《深度思维》里提炼了5大思考模式,希望可以帮你实现头脑升级。
01
逻辑思维
书一开篇,作者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案例。
某天,甲老板巡视车间,发现机器异常,顿时火冒三丈,叫来领班一通责骂。
不等他说完,领班就哭丧着脸说:大伙劳心劳力,出点问题在所难免。
老板一听,不由分说地下令:“一天内解决,否则就扣工资!”
工人们怨声载道,纷纷吐槽自己倒霉,完全没了工作热情。
第二天,乙老板也来了,他在巡查的时候也发现了问题,叫来了领班。
但他没有指责,而是询问道:你判断毛病出在哪里?
领班说,和上次一样,是保险丝烧了。
乙老板又问:保险丝频繁断掉,又是因为什么?
领班说:因为机器负荷太大。
乙老板继续引导他思索:负荷大是因为摩擦力高,摩擦力高是因为润滑油不够,润滑油不够是因为油泵坏了,油泵不好用是因为滤网脏了……
想到这里,领班一拍脑门:“对了,只要定期更换滤网,就能彻底解决问题。”
站在一旁的工人听了,不免对乙领导竖起大拇指,重燃起工作干劲。
同样的问题,同一批工人,不同的处理方式,带来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而这差异的背后,其实是思维模式的不同。
作者说,比起甲老板,乙老板脑子里,有一条很清晰的思维链。
他能从事情的“果”,顺藤摸瓜式地揪出一个个“因”。
而这种深挖,需要我们积极联想,上下联动,触及根源。
在书里,作者提供了一个“5why”&“5so”法。
“5 why”是向前追因,多问几个为什么?
“5 so”是向后追果,多想一想会导致什么?
逻辑推理,是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
进阶式的思考,才能一次性解决问题。
02
换位思维
书中有个女孩的经历,读来令人心疼。
她孤身一人外出打工,就职于一家旅游公司。
为了多赚钱,小姑娘天天加班到凌晨,撰写各种广告文案。
可一个月下来,业绩总是垫底,拿不到几个钱,还受尽领导指责。
这天,满腹疑惑的她找到作者,想弄明白自己到底错在了哪。
近期,她们公司推出了一款针对白领的洱海旅游套餐。
她写的传语是“无限风光,尽享人生”,可发出去一周后,阅读量几乎为零。
作者看了,也摇了摇头说:就这8个字,我也提不起半点兴致。
女生辩解说:这条旅游线,特色就是风景好,如果是我,定会心动。
作者说,先别考虑自己,从客户的角度想想,怎么才能打动一个身心疲惫的小职员?
女孩低头不语,作者索性帮她写了一条文案:
“你是愿意待在沉闷的办公室里勉强安慰自己,还是愿意躺在洱海边畅快地呼吸新鲜空气?”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女生将作者的文案发布出去,果然不出一天,就有人前来咨询。
她恍然大悟,明白自己最大的问题,恰恰是不懂得换位思考。
就像书里说的:“不关注别人怎么想,努力很可能会白费。只有切换视角,及时换位,努力才有效用。”
那如何摆脱自我的束缚,进入他人视角呢?
作者的建议是:加大“无我训练”,从自我的身份中跳出来。
经常问自己: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样?
如果你是自己的上司,对目前的工作怎么评价;如果你是自己的客户,对新出的方案,又作何感想?
当你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观察、去感受,去发问,就能轻松找到最高效的合作模式。
换位思维,是打通人际关系的高端武器。
03
帽子思维
在书里,作者还提出了一个很新颖的概念——帽子思维。
假设有六顶帽子,像鸟一样,盘旋在你的脑海里。
其中,蓝帽子把控全局,白帽子分析数据,绿帽子喜欢创新。
另外,红帽子多愁善感,黄帽子十分乐观,黑帽子极度悲观。
每思考一个问题,六顶帽子要轮番出场,才能做出最稳妥的选择。
作者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县城国企的小伙子,想趁年轻去深圳闯闯。
他静下来思考,首先落在头顶的,是纵观全局的蓝帽子。
很快地,他就认定,去大城市肯定更有利于发展。
但这时,红帽子跳出来,紧张地说:可是凭直觉,感觉哪里不对劲。
小伙心里也是七上八下,担心辞职后,又被大城市拒之门外。
于是,他戴上白帽子,去做详尽的调查和数据分析。
得出结论:大城市薪酬高,但成功几率低。
这时,黄帽子鼓励他试一试;可黑帽子抢着说,风险太大,还是算了吧。
犹豫之际,绿帽子提供新点子——实在不行也可以积累起经验回县城创业。
最后,蓝帽子做全盘总结:去深圳,前期会比较困难,但只要坚持下来,也有成功的可能,如果不行,就退回二线城市,做两手准备。
经过周全的思考,小伙辞职去了深圳,一边节省开支,一边积累经验,往前拼闯的同时也考察着退路。
几年后,最坏的情况没有发生,他在深圳站稳了脚跟,事业发展得很不错。
社会学家迈克尔·西蒙,曾花5年时间,跟踪采访十几位亿万富翁。
他发现,这些人有个惊人的相似点,都会用多维视角看待问题。
面临抉择,他们既不凭直觉,也不盲从大众,既不太过乐观,也不太过悲观。
而是大局入手,小处着眼,用类似六帽思考法,进行循环分析。
其实,无论是谁,都会面临诸多选择。
小到衣食住行,大到投资就业,似乎怎么选,都会面临风险。
只有让脑子快速转起来,乐观谨慎地全面思考,才可能寻得最优解。
04
逆向思维
有人问:普通人的机会到底在哪?
每当这时,作者都讲起书里的这2个故事。
一个是游戏博主开网店。
有个小伙,苦练多年技术,积累起了百万粉丝。
但直播打赏寥寥无几,他便打算在游戏中发布网购链接引流。
但他要卖点什么呢?
衍生产品?
像迪士尼那样,销售玩具、配饰、文化衫?但同质化严重,根本没销路;
电脑配件?
鼠标、键盘、音响?这些也早有人分割了市场,他很难再分一杯羹。
关键时刻,作者建议他反过来想想,什么东西和游戏无关?
比如,零食饮料。打游戏时,大家往往废寝忘食,很需要屯点吃喝的东西。
再比如,暖脚宝,尤其是秋冬季,久坐血液不循环,不少女生会手冷脚冷。
博主半信半疑,上了几条零食链接试水,把自己平时爱吃的东西分享给大家。
谁曾想,一周之内就打开了销路,顺利开启了副业。
第二个案例,是程序员小乙的。
她北漂五年,算IT行业的老人,但在大量高精尖人才面前,始终籍籍无名。
一直以来,她都像打鸡血式的,逼自己向上竞争。
但作者却告诉她,别只往前跑,退一步也许机会更多。北京市场已然饱和,再削尖脑袋硬挤,不仅收效甚微,还可能耽误自己。不如反其道行之,下沉到二线城市。
小乙听了,仍迟疑不决,直到年底考核,升职没她的份儿,才下决心离开北京。
后来,她去河北一家公司当程序顾问。在大城市积累的经验,很快帮她脱颖而出。
不出一年,小乙就做到了中层,涨薪十几万。
查理芒格说:要朝前想,更要学会往后看。
当主路拥堵不堪,我们就要另辟蹊径,从旁支小道突围出去。
善于变通,学会拐弯,我们才能游刃有余,不被眼前困住。
如果现在的你,也感觉前进乏力,不妨试试逆向思考,换一条赛道试试。
05
大势思维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纠结:
大学毕业后,我是留一线打工,还是回老家考公?
怎么努力也追不上行业大佬,要不要干脆躺平?
被变相降薪后,是找领导理论,还是辞职走人?
作者也感觉,个人的力量太渺小,很难看清前路怎么走。
很多时候,大家必须借助趋势的力量,才能找到出路。
看书时,有这么个故事。
二十年前,一个清华高才生,去钢铁厂做技术员。
他从底层干起,不怕苦肯出力,终于熬到了一把手,成了同辈们艳羡的对象。
但他没有沉浸在过往的成就中,工作之余,一直关注着行业动态,时代变迁。
他发现,钢铁厂效益逐年下降,传统行业正在迅速萎缩,而新兴技术,会把所有人带入互联网时代。
2003年,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掉钢铁厂的职务,进军电商平台。
众人不解,都劝他别创业,守住铁饭碗,比什么都强。
但看清趋势的他,将一切质疑屏蔽掉,坚定自己的选择。
如今,十年过去了,他创办的网店已经发展为净利润千万的大型公司。
而那些守着铁饭碗的人,却是失业的失业,降薪的降薪,很少有人再有更大的作为。
书里有这么句话:“无论何种时代,都是顺趋势者生,逆趋势者死。”
趋势是什么?
是自然规律,是天道至理,它来不可止,去不可遏。
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看势与借势,用四两拨千斤的巧劲乘风而起。
想做到这点,需要我们不固执,不封闭,多关注外界,多接纳新知。
一旦养成大势思维,看清趋势流向,很多问题,其实也都是机遇。
▽
看书时,有句话,扎心又现实:
对大部分人而言,没资源、没背景、没天赋,可依赖的,也只有自己。
而人这辈子,能走多远,能爬多高,全在我们思考的深浅。
恰如社会学家卡尼曼所言:
“重复的无尽忙碌,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难的是思考,没有深入思考,勤奋便毫无意义。”
普通人改变结果,优秀人改变原因,只有顶尖高手,才懂得从思维入手。
无论何时,有思考支撑的努力,才是普通人撬动命运的支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