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程笔记整理 | 如何设计好情节 ④

课程笔记整理 | 如何设计好情节 ④

作者: 疏雨圆荷 | 来源:发表于2023-12-01 20:17 被阅读0次

今天听了石一枫老师关于如何设计好情节的课,下面对课程做一个整理。

老师要讲的第三个要点,就是情节还可以由历史和时代驱动。

对于情节和事件发展,不要就着事件谈事件。

或者说不能孤立地只看一件事儿,万事万物都是有联系的。

把所考虑的情节事件,放进更宏大的或者说更广阔的空间里来考察,就会得到一个更深刻的看法。

在这方面。传统的现实主义写作其实是非常成熟的,也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范例。

比如说,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就是老舍的《茶馆》。

一个小小的茶馆的兴衰历程,看似写的就是王力发王掌柜这么一个人的挣扎,但他写的实际又是旧中国几十年的风雨历程。

像茶馆这种写法,就是典型的把个人命运放到历史大事件,大时代之中去考察的视角。

其实它也是把历史事件本身作为了情节的推动力量,历史的力量是无穷强大的,在这种外力的推动下,个人显得微不足道。

话剧茶馆里一幕与一幕之间的转换,王掌柜从苦苦支撑到支撑不下去,本质上都是历史推动的结果。

从晚清到军阀混战到国民党执政时期的种种腐败,造成了安分守己的旧市民的走投无路。不

只是茶馆,你看北京人艺大量的戏剧都因循了老舍先生的这样一个写法。

为什么说老舍是一个了不起的剧作家,就是因为他开创了一个独特的戏剧模式。

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模式又不是中国作家所独有的,也不能说它就过时了。

很多当下还在持续写作的各个国家的作家,其实都有着类似的思路,把个人命运放到历史的进程之中去考察,甚至将历史本身作为小说的推动力。

举个例子。石老师看了一个马来西亚华文作家 李子书 的长篇小说《流俗地》,它被评为亚洲周刊的年度十大小说。

《流俗地》给老师留下的非常深的一个印象,就是这样一个诞生在21世纪20年代的小说,却依然沿用了行之有效的社会历史分析的眼光来看待生活。

《流俗地》,实际上讲的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故事。

就是一个叫做银霞的盲女,她眼睛看不见。以前怎么住在祖屋,后来怎么搬到了郊外的新家,他和少年时代的两个朋友怎么从亲近到疏远,以及他怎么遭到了侵犯,后来又怎么找到了伴侣。

如果仅就个人而谈个人的话,这个故事讲得下来吗?

当然讲得下来也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温情的故事,但是作者不光讲述了这样一个完整而温情的故事,还有一个宏大的眼光,把它放在了整个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变迁的背景之中来考察。

那么一个人的故事就变成了一个族群,甚至一个国家的故事。

同时这个族群和国家的风雨历程,也推动了银霞这么一个失明的女孩,她的种种变化。

王德威给《流俗地》写了一个序,把这部小说称为是一个叫银霞的女孩的个人历险记。

但银霞在哪历险?

作为一个盲人,当然是在正常人的社会中历险。

但作为一个族群的代表,他是在历史的进程中历险。

小说的结尾是在马来西亚的一次选举中结束的,这个意思就非常清楚了。

对于作者而言,推动小说前进的隐秘力量恰恰是历史的动力。

平时在写作之中,怎样具体结合历史或者时代来设置情节?

老师认为,这是一个很容易说清楚,但很不容易做到的功课。

首先必须了解历史,了解时代,你想写哪段时间的事儿,就得对哪段时间的情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从这个角度来说,小说家如果涉及到遥远的过去,没准得先学着做一个历史学家,这种了解,还不能是通常意义上的历史学层面的了解。

不能说政治、经济帝王将相知道这些就行了,那些都是基本的东西。除此之外,我们还得建立对时代的感性认识,当时的人吃什么穿什么,怎么说话怎么想事儿,得把音容相貌在自己的脑海中,有个感性层面的复原才行,否则就容易驴唇不对马嘴,容易闹笑话。

其实现在历史学,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冷,也得还原当时的社会气氛,甚至食谱菜谱,把死历史变成活历史。

远的不说,举个写作题材,是解放前并不久的例子。

陈忠实的《白鹿原》,小说里写到时代的大背景。

当时中国在各种思潮,各种主义的冲击之下,国民党共产党宗族势力,这些大背景小说里都写到了。

包括陆子林的儿子要启蒙救国,白嘉轩的女儿投延安干革命,每一种思潮和主义各有各的代表,这是宏观层面。

看微观层面,陕西农村怎么过日子,怎么说话,吃什么喝什么,原上种鸦片,打鼓场上唱秦腔,在小说里都写的活灵活现,让人觉得那个时代就是气息。

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结合,都没落下,都做到了。互相作用之下形成一段时代的缩影,这就是故事和历史结合的典范。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情节,还可以由历史和时代驱动。

最后,总结一下,陈一枫老师讲的 关于怎样设计好情节,讲了:

1. 情节要体现人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情节要体现内在冲突和外在冲突

3. 情节还可以由历史和时代驱动。

如何设置情节,如何找到情节的推动力量,当然办法有很多。

情节的发动机,也不一而足,石老师说,他谈的其实还是对于他个人而言非常有效的几种办法。

当然在这里还要强调一点,不管用哪种方法推动情节,都不能是瞎编硬造的硬推,而是一种来自于生活本身的,甚至说是妙手偶得的戏剧结构的结果。

很多人愿意把情节的设置和推进,类比成运算的过程。

但在老师看来,推动情节仍然是一个发现生活研究生活的过程。

也还是那句话,好的情节的基础来自于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独特剖析。


总结

通过石一枫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设计好情节的重要性,及如何结合历史和时代来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要体现人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也要体现内在冲突和外在冲突。此外,把个人命运放到历史大事件和时代变迁中考察,将历史本身作为情节的推动力量,也是设计好情节的重要手段。

通过了解历史和时代背景,还原当时的社会气氛和音容相貌,可以更好地呈现故事的时代感。

在写作中,将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相结合,可以形成一段时代的缩影,这也是情节与历史和时代结合的典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程笔记整理 | 如何设计好情节 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nc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