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让国人群情激奋的中国留学生江歌被谋杀一案,在日本东京地方裁判所当庭宣判,凶手因故意杀人罪和恐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20 年。
很多网友依然因为被告没有被判处死刑而感到遗憾,了解日本法律的专家却表示,这是日本比较罕见的重判了。这种专家和民众观点的对立,不禁引发我想要了解一下日本司法制度的兴趣来。
恰好,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关于日本司法制度演变的作品《与手枪不幸相遇》在图书馆被我“幸运的邂逅”,于是借回来学习了解。
![](https://img.haomeiwen.com/i65460/7a917804964ae668.jpg)
为什么读这本书
之前,一说到司法,很多人总是带着有色眼镜把我们自己国家的司法和外国的司法进行极端的对比,比如说中国司法,往往用的都是段子调侃,比如
大檐帽,两头翘,吃完原告吃被告。
可一提到外国,尤其是美国司法,往往采用的是“跪舔”模式,不管是辛普森杀妻案还是沙利文诉纽约时报案,要么说美国尊重被告人人权,要么强调美国法院独立司法的伟大。即便是标榜理性、中立、客观的“理中客”们,也往往夸张的说:
我们的法律是 txt 的,人家美国的法律是 exe 版本……
![](https://img.haomeiwen.com/i65460/2dfdea0081a7fa8e.jpg)
其实,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司法体系和历史沿革,正如美国从建国开始,以独立宣言开始构建自己的司法框架,通过一个又一个重要案件的判决,逐步探索出有美国特色的司法制度。其他国家,不管满意与否,都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出来的司法制度。只能借鉴,不能照抄照搬。
不过,从借鉴的角度来说,与其借鉴英美法系的美国司法制度,和我们相隔不远,同处于亚洲大国的日本其实更贴近我们的司法实践,毕竟,日本是大陆法系,我们国家的法律制度也以这个法系为基础,兼顾国家特色。因此,借鉴日本的司法沿革,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小说家笔下的日本法律故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65460/619ebb7a8ce2a59b.jpg)
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本《与手枪不幸相遇》,就不是一本严肃的法律学著作。的确,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夏树静子。这位 2016 年刚刚去世的女性作家,生前以完成超过100本著作而实现著作等身的荣耀,她的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质量上也绝非滥竽充数。
夏树静子的推理小说以细腻描写男女心理活动著称,而且在小说中大胆的涉及失踪人口、人工授精等社会问题,故事情节精妙又揭示社会现实,因此很多作品都改编为电视剧。
为什么她不去继续写推理小说,而是出版这本《与手枪不幸相遇》,去探求日本法律制度沿革的故事呢?
因为作者夏树静子还有另一个身份——日本最高法院大法官指名咨询委员会委员。尽管她本人不是法律专家,也没有法学背景,但这个身份帮助她在写作这本书籍的时候,可以容易得到很多法官、检察官的帮助,收集更多完备详实的资料。
这本书并不是写给那些法官们看的,而是写给外行人的日本法律历史故事。这位小说家充分利用了自己的职业特长,并非像其他历史作品那样简单的记录历史年份和发生过什么,而是每篇故事的一开始,都从案发现场开始描写,如同一个个“名侦探柯南”中的杀人事件。
整本书通过 12 个生动有趣的法律故事,介绍了日本司法制度建立以来 100 年的历史。
故事背后的艰难改革
![](https://img.haomeiwen.com/i65460/213dcb5507cd436c.jpg)
这本书的书名“与手枪不幸相遇”,看起来很古怪,其实是 12 个真实法律故事中的一则:
横须贺无业少年永山则夫,无意间偷到了一把手枪和子弹,闲逛时遇到保安喝问,惊惶间开枪打死保安。流窜到东京又遇到“朝阳群众”,再次枪击群众;警方全力搜捕过程中,他还相继杀死了两名出租车司机,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连续射杀魔”。
这个案子看起来虽然有多个被害人,也造成了社会恐慌,但案情本身并不算多复杂,一个小屁孩,意外得到一把枪,就开始不知道天高地厚,最终害人害己。若在中国,完全就是中学生法治教育的素材。
一开始,我非常怀疑,这个普通的刑事案件怎么算得上日本司法历史上的重要故事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主角也是个小说家,所以作者专门浪费笔墨去记录它吗?其实,这个故事中最重要的,是日本最高法院的判决:
由犯罪性质、动机、实施过程可知,此案的作案手段具有偏执性与残暴性,考虑到受害人的人数、被害人家属的感情、社会影响、犯人的年龄、案发后的情况等综合因素,(中略)本庭认为如果有适合本案的处罚方式的话,那就是判处被告人死刑。
![]()
这个被捕时还差 2 个月就成年的永山则夫,从 1968 年案发到 1997 年被执行死刑,经历了 18 次庭审,苟活了 29 年,甚至期间出版书籍数十部,成为了有名的作家。而铭记在日本法律历史上的,就是对他的判决,成为了今后日本司法界正式确立的“适用死刑的一般标准”,即“永山原则”。
这大概也是江歌案以后,很多熟悉日本法律特别是了解“永山原则”以后,认为江歌案主犯不会被判处死刑的原因。
除了这个和书名同名的故事,作者笔下还有 11 个影响日本司法进程的精彩故事,让人读完以后不仅沉浸在故事情节中不能自拔,同时也更加了解日本法治改革中的艰辛和历程。不管是重新明确离婚构成要件,还是引入陪审员制度,每次司法制度上的改变,都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案件,和无数法律人的用心经营和不断努力才孕育而生的。
我的感触
![](https://img.haomeiwen.com/i65460/b3f29425e9e19a61.jpg)
一口气看完这 12 个故事,不由惊叹于作者深厚的故事功底,把一个个司法改革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能够以故事形式娓娓道来,让不了解日本、不了解法律的外行和歪果仁也能看懂日本的法律进程,这一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夏树静子这本书的价值要远远大于出版几本畅销的推理案件小说了。
读完这本书,我最深刻的感触是:
期待我们也有这样的作家,能够用精彩的故事和真实的事件,让更多的“外人”了解我们国家司法制度的发展进程,从而认同、关心和支持司法改革。毕竟,司法改革的进程,永远不是法律人自己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