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敏学堂品鉴
不激不厉,风规自远

不激不厉,风规自远

作者: 王德敏坦夫 | 来源:发表于2018-06-11 07:22 被阅读17次

不激不厉 风规自远——临白蕉行草书《兰题杂存》的体会(组图)

2014-11-21 05:34 大江网-江西日报

王德敏

白蕉(1907~1969),上海人,本姓何,名馥,字远香,号旭如。能篆刻,精书法,亦擅长画兰,能诗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和徐悲鸿、邓散木被称为“艺坛三杰”。沙孟海誉其为“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白蕉书法水平高,主要在魏晋唐宋间用功,尤其致力于晋人。他学书过程大致为“楷书—行书—行草—草书”。早期多为楷书和字字独立的行书,越往后,草书的成分越大,晚年方有纯粹的草书作品。而且,他的书法“暮年方妙”,到了1961年后,才达于巅峰。

历代许多书家都以“二王”书法为范本,而真正能从“二王”中学到真功夫的人却很少,白蕉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学古人而不泥古,“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深厚的文化素养使他的书法艺术具有永久的魄力。他的行草书《兰题杂存》(见上图)笔势流动而圆通,突出“密者密之”的美学思想,密不透风处甚至数画集为一画、融为一体。密处更密,自然疏处更疏,于是轻重、节奏都产生了变化,收到了率意的效果。作为打通整个帖学史的书家,白蕉学魏、晋、唐、宋名帖,却又体现了极高的“自由度”。他的书法无论是结字、用笔还是用墨,都表现出一种融会贯通的能力,所以他的字虽然“势圆”,却并非一味缠绕,而是时出方折之笔,故流动中有凝重、跌宕、顿挫之丰富变化。笔者临习此书未曾以一笔一画照葫芦画瓢,只是凭着以白蕉书法的感觉而意临,在用笔上增强节奏感,在体势上加以行笔流畅,给人以清新流动之美。

临帖开始求形似,达到一定境界后当追求神似,在像与不像之间,这也是我临习白蕉行草书《兰题杂存》的体会。

相关文章

  • 不激不厉,风规自远

    不激不厉 风规自远——临白蕉行草书《兰题杂存》的体会(组图) 2014-11-21 05:34 大江网-江西日报 ...

  • 论书摘句

    一点成一字之规; 一字乃终篇之准。 思虑通审,志气和平,而不激不厉,风规自远。 首笔定字,抑左扬右。 阳气明则华壁...

  • 书法的反常之美

    人们都喜欢平原的秀丽富饶,都赞赏古代君子圣贤的冲淡平和,都欣赏《兰亭序》的“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都喜欢《二泉映月...

  • 唐 孙过庭 草书 书谱

    唐 孙过庭 草书 书谱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子...

  • 读书小记

    于明诠 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孙过庭 风规自远,不激不厉继承文脉与元气 只能解释其表面图式,不能解释其核心血肉,更遑...

  • 不激不厉,风规自远——张嘉东书法作品赏析

    张嘉东,又名张甲东,字柏竹,乐修斋主。籍贯山东青岛莱西,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现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副主席、中国书...

  • 不激不厉,风规自远 || 写在日更的第99天

    看到这个题目可能会有人纠正,早点了吧,不是应该写在第100天吗? 没错,日更100天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无...

  • 羲之参展

    这是一个书法爱好者造的梦——题记。 书谱有云,羲之字“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这也是李慕羲一生的书法追求,不会改变!...

  • 不激不厉 风规自远 ——小议王木样的书法艺术

    王木样,又名王慕祥,别署半妙堂,1981年生于浙江苍南,先后毕业于西南大学美术教育、北京师范大学书法学专业。现为中...

  • 习《书谱》24

    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历,而风规自远。子敬已下,莫不鼓努为力,标置成体,岂独工用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激不厉,风规自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rc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