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个月28号《后来的我们》首映,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星期。
百度了一下,上映10天,累计票房12.53亿,实时排名NO.1。
这是刘若英的处女作。如果不知道第一次执导,12.53亿是个什么概念,可以看看其他人的:
韩寒的《后会无期》6.28亿,五阿哥苏有朋的《左耳》4.84亿,王宝强的《大闹天竺》7.5亿……
为什么?
是什么让我们在电影上映前,就翘首以盼?
又是什么,让我们走进电影院,心甘情愿为一个新导演的电影掏钱买单?
我们看新导演的电影,到底是想看什么?
我想,也许,看的是导演,以及她背后的故事。
也许,看的是曾经的时光,以及,那段时光中的我们。
这部电影是根据刘若英的散文《过年,回家》改编的。
很多人去看这个电影,也是因为刘若英,因为她的《后来》,因为她与音乐人陈升的暧昧感情。
我其实一直对刘若英不是太关注,对她最深的印象是《粉红女郎》里那个顶着蘑菇头,露着龅牙,一心恨嫁的“结婚狂”,以及那几首脍炙人口的歌:《我想我会一直孤单》《原来你也在这里》《为爱痴狂》……
对《后来》,反而不是那么敏感。对她那段人尽皆知的想爱而不得的感情,也知之甚少。
看这个电影,纯粹就是想看看,那个陪我们度过少年,用一首歌陪伴我们成长的女子,拍的电影到底怎么样。
结果,与《前任3》一样,很多人说好看,哭得稀里哗啦的电影,我无感。甚至,有些许失望。
太假了,很多都不合情理。
与友人聊起,她说,也许是你没经历过。
也许是吧。
然而,我还是哭了。
小晓在车里对见清说,I miss you。
见清说,小晓,我也想你。
小晓说,我是说,我错过了你。
眼泪还是没能止住……
我们都对爱情有美好的期望,期望有情人终成眷属,期望从一而终,天长地久。
然而,现实中,谁不是一边在心里缅怀某个人,一边在现实中与另一个人相看两厌?
也许,这就是大多数人哭的原因吧?
那个有着明朗笑容,愿意深夜不睡觉,打着哈欠陪你发短信聊天,只因你刚看了恐怖片不敢睡觉的男孩;
那个从别的城市千里迢迢赶到你的城市,只为给你说一句“生日快乐“的男孩;
那个吵架了永远对你先道歉,把你温暖拥入怀的男孩;
那个为你哭,为你笑,为你争风吃醋,甚至为你大打出手,却被别人打得鼻青脸肿的男孩;
那个在你生病了比你还难受,恨不得陪你一起病的男孩;
那个愿为你“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愿为你做任何事的男孩……
再也找不回来了。
“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
这首歌,这句话,唱哭了多少人……
如果当初,自己能懂点事;如果当初,自己能勇敢一点;如果当初,没有负气……
可惜,没有如果。
特别羡慕那些从一而终的爱情:也曾闹过矛盾,也曾吵过架,也曾负气分过手,最终还是因为爱情,选择了继续携手走下去,从此“床头吵架床尾和”;
更羡慕那些年少相遇,互相认定,从此细水长流,相濡以沫,携手共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的夫妻。比如黄磊与孙莉,比如,钱钟书与杨绛。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结婚;我娶了她十几年,从未后悔娶她,也从未想要娶别人”
世间爱情,最美应是如此吧?
庞龙的一首歌《幸福的两口子》,描述的,即是这样一对夫妻。特别喜欢这首歌:
记得你最爱穿白裙子,我最喜欢你的大辫子
你爱看我傻笑的样子,说我是你爱的男孩子
静静坐在湖边的椅子,我第一次抱着女孩子
我们一起攒钱买房子,还要一起生个胖儿子
等到我长出了白胡子,一起坐在家的老院子
看着满地玩耍的孩子,回想我们年轻的日子……
这种从一而终,细水长流的爱情,应该是所有人都羡慕的吧?
希望天底下所有的姑娘们,都能遇上那个“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结婚;娶了她之后,从未后悔娶她”的男孩,执子之手,与子携老。
一起狠狠地,幸福下去。
永远没有“后来的我们”……
庞龙《幸福的两口子》MV_腾讯视频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十五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