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多是“述而不作”、“坐而论道”,思成、徽因与传统知识分子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们不仅重理论研究,同时更重科学的实证。”
读了张清平写的《林徽因传》,再难把林徽因只和风花雪月联系在一起了。
林徽因的一生其实并不全是鲜花,爱情和诗意。
她童年在母亲的抱怨和泪水中成长。幸运的是林徽因有一个值得她骄傲的父亲。
学业未成就失去了父亲,家道也算败落,养家的责任落在了林徽因的肩上。
值得庆幸的是她遇见并选择了梁思成,在经济,事业,情感上都有同伴和依托,这该是命运给予林徽因的礼物。
留学回国后与梁思成在沈阳工作,条件艰苦,而又在这时梁启超病故。
战争年代林徽因携母并拖着一对年幼的儿女,从北京到湖南,再辗转到云南,最终日本人的被炮火逼到重庆一个小村庄,待了苦难的五年。
熬到了日本投降,又开始了内战,而后新中国成立,接连的各种“运动”与病痛折磨。
林徽因一直受着那个年代的绝症——肺结核病的困扰和折磨,最终在51岁时死于肺结核。
上天从不会将万千宠爱给予同一个人,但是林徽因却似乎总给人感觉,得到了上天的所有恩宠。之所以给人这样的印象,与林徽因的性格是离不开的,她始终在自己的生命中保持着诗意、乐观与优雅,甚至还经常调皮着。
抗日战争结束后,林徽因和她的家人,朋友们先后回到了北京,而那时正处于内战,物资匮乏,但是林徽因依然保持着与朋友们的下午茶。
梁思成是这样评价他们的下午茶的。
“不要轻视聊天,古人说,“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从聊天中可学到许多东西。……学术上的聊天可以扩大你的知识视野,养成一种较全面的文化气质,启发你学识上的思路。聊天与听课或听学术报告不同,常常是没有正式发表的思想精华在交流,三言两语,直接表达了十几年的真实体会。许多科学上的新发现,最初的思想渊源是从聊天中得到的启示,以后才逐渐酝酿出来的。”
聊天,交流在一群可爱的人之间进行,会变得非常的珍贵和美好。是思想与才华的碰撞。
下午茶之于他们不是奢靡的享受,而是一群有趣的灵魂的相遇与舞蹈,是思想自由的驰骋。
解放后,梁思成和林徽因极力采用各种方式呼吁和唤醒人们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建筑上的国际主义就是要盖同一式样的玻璃方匣子,盖在美国,盖在英国,盖在苏联,盖在中国。
……建筑上的“国际主义”将遍及全世界,并说这个预言在许多国家已被证实。”
虽然在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努力下一部分古建筑被保护下来,但是很大部分都被拆除,那时候梁思成就痛心疾首的说“五十年后你们会后悔的?!”
建筑也许一直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进步的必要象征吧。“攻城略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争夺的始作俑者。
如今无论在哪个城市,目之所及都是林立的高楼,整个城市都被“玻璃方匣子”占据着。总是令人感到压抑着和恐慌着。
“与林徽因生命过程相伴随的除了痛苦,还有她看得比生命还重的艺术与感情。正是艺术与感情使她体会到了生命的价值与美好。”
生命总是有限的,但是艺术和情感给这个世界留下的美是无限的。
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