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回到办公室,同事说,李咏离世了
“谁来着?”我不经意地反问
“《非常6+1》那个主持人啊”同事提高里声调。
脑子里转了一下,想起有过这档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很模糊,记得是个很有个性的,男的,长头发,有点像那种摇滚歌手的味道。
其他的,我一无所知了。
心里还想了一下,应该不怎么有名吧,很少见他上节目了,要不然就可以做推送了。
然而我错了。
大概10点左右再刷一轮朋友圈,大家都在悼念这个央视的主持人。
下午开始,各式各样的标题冒出来《他带走了一个时代》/《我们欠李咏一个道歉》/《xx明星发微博悼念》等等。
就像和菜头在今天的推文里说的那样:
其实,这也无可厚非。
对于小编,我这里暂且说“码字人”吧,比如对于一个码字的我来说,看到这条消息,第一反应也是如下:
1.是否要跟这条新闻?这条新闻会给我带来多大的价值?
2.如果跟,什么时候跟?
3.要从什么角度来跟?最快速发布其离世消息?还是整理他最经典的节目片段,卖一波情怀文?还是全面整理他的生平?亦或是立即从他妻子微博入手,谈谈他们的爱情呢?
等等...
说得好听点,就是有新闻敏感度,说得不好听点,其实是在消费他
当然,我们也是有最赤诚的一面:就是大众确实想去了解他,他是特别的,他曾经灿烂过,陪伴过我们许多人,很多人对他是真心的怀念的。
想想今年,因为每天做着push推送,对很多热点新闻,都会多关心一点。
但今年,陪伴我们多年的名人,离世的确实不少了。
3月·霍金辞世
还记得3月份那会儿,某个中午正啃着饭盒里的外卖,微博热点第一时间给我推里霍金辞世的消息。
我扫了一眼,没多大感觉,紧接着今日头条,网易新闻等各种资讯app给我推了push...
我当时就在想,这个消息,会不会只有物理界/科学家们才会去关注,我的app不是这个群体,这个消息没什么可推价值吧。
心里不确定,还问了一下身边的同事,同事那一脸不相信的肢体语言告诉我,她是多么的震惊!当下我就觉得,应该跟进,但还是请示了一下上司。
“立即推啊”我还没来得及说话,上司就直接丢了相关链接过来,让我立即推。
3月·李敖辞世
同样是3月,那是个周末的日子。刚和朋友吃完饭,在回家的地铁上,收到了这个消息。第一反应就是要立即推。
一是经历了霍金的事,二是李敖的书我看过,他上的综艺,我看过。对他有一定的熟悉感,他离世,我的内心确实感到惋惜。
还记得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在高中,语文老师说,台湾有个作者说话非常的“狂”:我要是想佩服谁,就会去照镜子。当时就对这个“口出狂言”的人竖起李大拇指。
还记得那天,我特地问了一下台湾的朋友,李敖离世了,台湾的人是不是都感觉蛮可惜的。他是这样说的,其实还好,但确实可惜,毕竟他是敢说话的人,世上少了这么一个人,可惜!
———— / 最后几句 / ————
名人辞世,难免让人唏嘘不已,感概人生。
熟悉的,不由自主地想起有过的美好。
不熟悉的,看着互联网各种推文消息,似乎也能找到了社交话题了。
必须熟悉的,为了kpi也只能从不熟悉的队伍,绞尽脑汁地站到熟悉的队伍上。
只愿,各安天涯,各自安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