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三个有害的观念
1)教科书、标准化测验,以及众多教师教育计划和课程计划,都渗透这样一种信念:存在一种最好的理解方式,并且存在一种最好的、最清晰的解释这种理解方式的方式。我们仅需决定用最好的方式去理解一个主题,然后我们就能够告诉教师们用这种方式将该主题呈现给学生。
2)不按我们的方式去理解问题的学生是因为题目不具备完全理解的聪慧,题目未来在学术上的发展是有限的,需要一种别样的教育。
3)一个人固有的智力容量是与生俱来的。
这三个有害的观念放在一起,就会有如下的理解——如果有人不理解我们的方式,并非我们坚持自己的方式有任何问题,而是学习者存在问题。
上面的理解,应该说是存在大多数老师的心里。
以前我曾有位搭档,面对班上那些基础很差的学生时,她如此说:“一遍把你讲不懂,是我的问题,两遍还把你讲不懂,还是我的问题,三遍、甚至五遍都不能把你讲懂,那就不是我的问题了。”十年前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还颇为赞同。也对那句“只有不会教的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持反对态度。而现在,当我再次听到类似的言论的时候,我才发现当初的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固定型思维的人。
我们都知道教无定法,可走进教室时,却会忘记这个“无”,只想着脑袋里的“定”,想着之前的预设,或者从别人那里学来的教法,很少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如果我们只有自己的方法,学生的精彩观念是不会诞生的。因为学生的思考没有土壤,没有合适的环境,没有这样的氛围,学生的思考就只能是在老师设定的框里进行,不敢越雷池半步。
所以,我会记住这些话来帮助学生达成精彩观念的诞生:“人们达成自己的理解有许多种方式——许多非常恰当的方式。”“课程、评价、教师教育计划——以及教学的全部——必须寻求、承认并利用人们可能用来提高自己理解力的所有途径。”承认可能,才会促使学生的精彩观念的诞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