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论语”这个题目。“论语”的由来,在历史上说法众多,各持己见,大概有几种。第一个是汉朝班固,他注了《汉书》,在《汉书.艺文志》里他说道:“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篡,故谓之《论语》。”意思是说,《论语》这部书是孔老夫子回答弟子们的提问,或者是当时的人,譬如国君、官员请问,他来回答。还有弟子之间的这些讨论、言语,把它们记录下来。
《论语》,班固认为是孔老夫子的弟子们所记的。夫子逝世之后,这些弟子们就邀集在一起,你记录了多少,我记录了多少,把所记录的语录汇集起来,编篡在一起,叫论篡,这就是《论语》。
按照班固的说法,《论语》实际上是论篡,论字应该念成论,论语。为什么后人念论(音伦)语不念论语?这主要是因为有两位大学者他们提出的看法影响很大。一位是东汉时期的经学家刘熙,他在其著作《释名》,“释典艺”里说:“论语,记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论,伦也,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己所欲言也。”这个“论”有伦理的意思。这本书讲什么?就是讲伦理。什么是伦理?就是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之间的关系,是讲这些关系的。我们在这些关系当中如何尽到自己的本分,尽到自己的义务。所以称为论语,是通伦理的伦字。“语”是叙述的意思,把夫子所说的,夫子门人所说的话都记录下来。
三国时期曹魏的何晏,他著了《论语集解》,这是一部非常有影响力的《论语》注释,收集在《十三经注疏》里。宋朝时,邢岗为《论语集解》做了一个注疏叫《疏》,解释何晏的《集解》。何晏的这部《集解》集合了前人的批注,他之前的这些批注现在已经很少能找到了。《论语集解》可以说是留下来的最古老的对于《论语》的注释,也是最权威的注释之一。
邢禹在注疏里讲道:“论者,纶也、轮也、理也、次也、撰也。”他从五个方面来解释论字,说“以此书可以经纶世务,故曰纶也”,读了这本书,可以通达世务,就如宋朝赵普宰相所说,半部《论语》能够定天下,所以用纶字,经纶的纶。
“圆转无穷,故曰轮也”,这是车轮的轮。车轮是圆的,它在不断地运转,没有穷尽。说明什么?真理像无穷无尽在旋转的车轮一样,一直向前,它不会因为时空的改变而停止它的运转。这是说明《论语》所说的是真理,永恒不变。
“蕴含万理,故曰理也”,这是道理的理。《论语》这部书里蕴含着一切的道理,做人、处事、接物所有的道理,所以称为理。
“篇章有序,故日次也”,这是次序的次。非常的有次序,特别是每句话都有很預密的逻辑,很有道理。
“群贤集定,故日撰也”。群贤主要是指孔老夫子的弟子们,他们共同来论篡、汇集、修订,当然不只是夫子的弟子,是好几代人的努力才编撰成的宝典,所以称为撰。这是从五个方面来讲,也很有道理,所以称为论。
《论语》的语是什么意
思?邢禹引郑玄(东汉的经学家郑康成)在《周礼注疏》里说“答述曰语”,就是回答,夫子回答弟子们和当时的人提出的问题,以及夫子自己讲述一个问题、叙述一种观点,这叫语。“以此书所载皆仲尼应答弟子及时人之辞,故曰语”,所以这是应答之言。
“而在论下者,此经论撰然后载之,以示非妄谬也”。
“语”放在“论”字后,称为论语,这是说明这些论是经过大家的编撰、汇集之后记载下来的,没有虚妄、没有荒谬。如果中间有错误、有虚妄,肯定会被删除,不会留在《论语》当中。所以《论语》句句都是真理、都是精华,字字珠玑。
刘熙和何晏这两位大学者,是从《论语》的内容、功能以及价值来说明《论语》的名称,也确实有他们独到的见解。也正是因为他们二人的影响,后人都把《论语》的论字念成论(音伦),就不念论了。这着重显示了《论语》所现。
讲到的伦理、经纶、轮转之义,和它教化人伦、经纶世务的价值。当然班固认为这是论篡,念成论语,也未尝不可。这是古人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说法都很好。
记录编纂 战国成书
下面我们来看《论语》的篡辑者,由谁编辑的,以及它成书的时代。
清代的一位学者章学诚,他说《论语》里最晚记录的是曾子逝世时的事情,所以决定不是曾子自己记录的。曾子是孔老夫子的学生,而且是夫子最年轻的学生,所以认为是曾子的弟子们记录的。曾子逝世于春秋战国初年,所以《论语》的成书应该是在战国时期。这样的推断很有道理。
《论语》这部书里,我们从对人的称呼上看,很多的话估计都是孔子的弟子所记录的。譬如“宪问章第十四”里的“宪问耻”,宪是原宪,夫子的弟子,字子思,他自称名,所以肯定是他自己写的。
现存的《论语》二十篇,总共有四百九十二章,也就是四百九十二段话。其中记录孔老夫子与弟子及当时人谈论的话语有四百四十四章,记录夫子的弟子们相互谈论的语录有四十八章。曾经有人做过字数统计,有一万五千九百一十七个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