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心,我今年都32岁了,想赚更多的钱,找一个人赶紧结婚好父母放心,但就是没行动,缺乏动力,为什么呢?”小美询问。
小美是一名医生,每月收入都10000元以上,在三线城市算是高收入了,但她依然还想赚更多的钱。同时,她没有男友,常感受到来自父母和亲戚的“催婚”压力。
“那我们来看看,在赚钱、结婚的背后,你实际的愿望是什么?如果有天你中了彩票实现了赚很多钱,这是你真正想要吗?”
“好像也不是,其实我会觉得忐忑,我想的其实是自己的能力能够成长,能够抵抗任何风险。”
“其实你要希望的是个人成长。那结婚呢?”
“我希望能有情感联结,彼此支持,获得安全感……”
“所以你看,其实哪些愿望才是你想要的,清楚了吗?”
@素心人生设计: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怀有6种愿望:外在的愿望有金钱、名声、美貌;而内在的愿望有:拥有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个人成长。
内在愿望和外在愿望是完全不同的,它会凭借它们自己的力量使人们感到满足。
虽然内在愿望的实现,最终也会让外在愿望得到实现,但到底追求哪一类,或者说对哪一类的渴望更强烈,则会对我们的心理造成影响。
研究人员人员发现,一个人如果对金钱,名声,美貌这三种外在愿望中的任何一种渴望更强烈,那可能他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而对任何内在目标的强烈渴望,都与幸福感呈正相关。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人们如果非常看重外在目标的实现,并且认为自己无法实现这些目标,就会感到不快乐,甚至抑郁。
这是因为这些外在目标让人们关注自己拥有什么,而不是关注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它就会让我们生出一个虚假自我,而被社会所控制,丧失了自主性和真实的自我的联结。
所以当我们具有强烈的外在导向时,就缺乏幸福感的坚实基础。
这其实是受社会环境和教养方式的影响。如果一个社会提倡的都是金钱、名声或者外貌,再加上父母给予孩子的是有条件的爱和尊重,孩子们就学会把外在标准作为判断自己价值的基础,他们就会一直寻求外在的认可。
而追求内在愿望的孩子,父母对他们的教养方式往往是支持自主的,发自内心真实的爱和尊重,但他们会更关注自己的成长和过程,而非结果。他们也渴望在经济上获得足够的成功,过上舒适的生活,但是财富、名声和美貌并没有像它们支配心理不稳定的人们那样不成比例地占据这些人的意识。
好在,正如小美一样,其实我们内心都有六种愿望,人也都是能动的人,可以成长和变化。只是,我们需要不断去澄清和认识,让六个愿望平衡。
即使是年幼时没有被自主对待,我们也可以通过自我疗愈或专业心理的帮助重新让它们平衡。
你看,工作和感情问题都只是表面,真实的心理问题才是破解它们的最终钥匙,这也是我更关注在问题之下的人的信念的原因之一。
你的六个愿望的比例是什么呢?欢迎分享和交流!
#每天一个职场故事# DAY 171
@咨询师素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生涯规划师,美国正面管教父母讲师,沙盘游戏治疗师,人际关系咨询顾问,英国思维导图导师。
个案时长近1000小时,10年+管理,4年+心理,以结果为导向,陪你玩转职场,情感家庭幸福,设计人生做自己,活出素心享清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