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生孩子,饭总会做吧!” 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书中读到这句话,觉得这句话如此熟悉。
生活中,我也有这样说话的习惯。丈夫忘记关灯,我随口就说“你就不能记着关灯吗?”或者说“没长记性啊,每次都忘记关灯。”
俗话说:人不伤人,话伤人。这样说话,常常引起反驳或赌气。
书中的丈夫志明回到家明明饿了,目的是让妻子做饭。可是,这句话说出来,不但没有达成目标,还惹怒妻子,导致妻子 怒气冲冲地离开家。志明饭没吃成,还惹一肚子气。
如何表达才能达成目标呢?
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给出有效沟通的四个步骤:
观察,志明告诉妻子,他发现冰箱没有食物,她也没做饭。
事实,没有食物吃。
感受,他饿了
需求:希望妻子先回家了,提前做饭。
这样的沟通,不伤人,不指责,不评判,不会让妻子起情绪。同时,表达自己的需求。
这样的表达才能营造积极的气氛,不会引起冲突。
在读了《非暴力沟通》一书,我学习与家人沟通。今年春节,儿子回来,我尝试运用。刚开始很难,想说话,要考虑怎么说。比如,我发现他熬夜了。过去,我张口就说“你总是熬夜,熬夜对身体不好,你就不能少熬夜吗?”
现在我会说“昨晚你十二点还亮着灯,我希望你十一点前睡觉。”
儿子听了,基本不反驳我,还能好好和我说话。
表达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要学会用非暴力沟通的四步进行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