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中,如果论出身,朱元璋毫无疑问是最卑微的那个,但是朱元璋凭着聪明神武的天资,胸怀济世安民之志,审时度势,豪杰景仰,平定战乱,消除强暴,用十五年完成帝业。从一介布衣到基业覆盖海宇,自西汉以后从未有过。所以他的创业之路一点都不卑微,全是靠着铁血硬拼出来的。
一般来说,开国之君的格局从很大程度上会融入这个帝国的基因。一方面,他的强硬手段为帝国打上了铁血底色,另一方面,即使他将江山基业做得再大,却依然摆脱不了骨子里与生俱来的小农思想。
这体现在他废除宰相、强化锦衣卫等朝廷设置方面。尤其是朱元璋杀起功臣来是毫无底线的,无论功劳大小、亲疏远近,一言不合就要人家的命。
作为常伴皇帝身边的朱升自然更加了解朱元璋的脾气秉性,于是他决定见好就收,急流勇退。
洪武二年(1369年),七十一岁的朱升以年迈和“祭扫祖茔”为由告老还乡,辞官隐居。朱元璋听说后深感意外,多次挽留,并意欲重封“欲赐以爵土”,朱升还是毫无留恋之意,执意退隐“固辞不受”。
按规定,爵位是可以世袭的,虽然朱升年纪大了,爵位对他来说,已经意义不大,但是可以为后人造福啊,可是他打死也不要,表示“臣后人福薄,不敢叨天恩也”。
然而,朱升干得好好的,又有那么高的待遇等着他,为什么去意已决?因为他已经不信任朱元璋这个人了。
早在几年以前,朱升已领教了朱元璋的猜忌多疑,对任何人都不放心,而且为人残暴。在朱元璋准备登基的时候,跟了他十多年的国子博士、儒士许存仁想辞职,却因此触怒了朱元璋,竟以“忤旨”之罪把人家“逮死狱中”。
还有一件事,是他的亲身经历。有一次,朱元璋让朱升带乐舞生(举行郊社祭及祀孔典礼中的乐生和舞生的合称)去见他。在这个过程中,朱元璋自己假充内行亲自演奏一种名叫石磬的打击乐器,命朱升辨五音。
这就麻烦了,当朱升误把宫音弄成了徵音之时,朱元璋立时就变了脸色,对他横加指责,还顺带把其他读书人也羞辱了一番“近世儒者鲜知音律之学”。幸亏有人从旁极力劝解,朱升才免于挨板子。
朱升虽然侥幸逃过一劫,但这件事在他的心理上造成极大的阴影。
更让他感到恐惧的是,朱元璋总是认为自己就是汉高祖再世,“行事多仿之”,朱升自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汉高祖都干了什么?生性多疑,杀害功臣——《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清楚地记载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韩信就是这样惨死的。
所以,伴君如伴虎,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尤其是伴随朱元璋这样一位性格暴躁,而且,随着年岁的增长,猜忌之心日重的君王来说,随时都会有性命之忧,于是,朱升便有了退隐之意。
既然早年协助朱元璋赶走那些蛮夷、重建汉家王朝的人生理想已经实现,就没有什么好留恋的了,急流勇退以求晚年安度,才是明智的选择。
经朱升再三恳辞,朱元璋才放了他。不过,朱升临走时,为其子朱同办来一张免死券。但朱同后来还是因受蓝玉案牵连被朱元璋“赐自缢”,好歹留了一个全尸,算是对朱升劳苦功高的报答吧。
洪武三年(1370年) ,朱升辞职回家的第二年,就病逝他乡,葬于盐城西区北龙港镇南龙港东首文曲沟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