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易经》
仰望历史,智慧的祖先传承给我们灿烂的历史文化。仰望天空,璀璨的宇宙呈现给我们唯美的星际图画。翻看人类历史有迹可寻的5000余年,是一代代后人踏着前辈的肩膀奋力前行。于是,我们能够酣畅地享受着现代科技文明成果。电梯空调,手机电脑,高铁穿梭,飞船探月。当我们扭身远眺,5000年前的刀耕火种,结绳纪事已成为匪夷所思。
时空在缩短,世界将演绎为地球村。我们常常被各种外来文化所渗透。《心经》、《圣经》、《古兰经》都有了形形色色的信众。我国的《易经》似乎被孤寂,被边缘。尤其是经过上世纪初的文化运动,传统国学《易经》一度被人臆断为八卦。浩瀚的易学被披上玄学色彩。八卦被贬义,研读《易经》者廖廖。我们与易学文化渐行渐远。
壬辰秋月,我们一行学习者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著名易经大师崔国文教授的授课。崔老师的易学课程,拨云见雾,让我们撩开了易经的神秘一角。短短的两个时辰,易经走下了神坛,融入学习者的心中。
中华人文祖师仓颉所创造的“易”字,从会意的角度表意为天空的“日”和“月”。可以说,易学是研究太阳和月亮的学问。
易学是人类创世最早的学说。说文解字:易即交易,容易,变化。日有阴晴,月有圆缺。天有不测风云,日月无常。由此,易学创世的文化信息里,蕴含着祖宗的教化,训导我们要通过观察日月,顺应自然,体察变化,服从客观规律。
易学来源于5000年前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是人类在长期的自然生活中总结产生的。是5000年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确立的概率科学。
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和自转,形成了春夏秋冬。在文字没有产生以前,混沌时期的老祖宗们为了记录一年天地和大自然的变化,只有通过结绳实现记事。
首先, 在一年年的轮回中,智慧的先祖总结出大地一年有4个寒暑交替的季节,其后规纳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拿4条绳子表示四个季节。在天空中,每30天月亮从上弦开始,渐至满月,再到下弦,月亮轮回的每一个周期称为一个月。区别于一年四季,每个月也挂一根表示月份的小绳子。一个季节有三个月。太阳每天总是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祖先用一种叫日晷的器械记录每一天的不同时辰。因为一年有12个月,黑夜白天各取12个时辰,于是一天记做24小时。仿效日晷在一张360度的圆盘上做区分。
每一月,每一季要结绳记时,对发生的重要事件也用结绳的方式以记事。随着祖先对大自然的不断了解,不仅要记录一年4季的8件重要事件,每一季节还要用小绳记录8件生活小事,从而形成了一年又一年的八八六十四桩年度总结。卦通挂,是把每个年度结绳记事的器物挂起来,作为人们对历史的存录。 通过结绳记录太阳和月亮的变化,并通过挂绳结节记录每年的大事小事。八卦从我们祖宗的生活和智慧中产生了。
古代所说的太阴、太阳,对应月亮和太阳。月亮为阴,太阳为阳。这是“阴阳”学说的原始起源。
苍穹中八大行星亘古不变地围绕太阳运转,按照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占据前五。土即土地,是我们居住和生活的地球。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由此而起。
在历史的长河里,先人们根据对天、地、人的观察,巧妙地将人类生活中的一切,统统和五行联系起来。诸如东南西北,春夏秋冬,五颜六色,五音五味,人的五官,五脏六腑等等。进而根据自然生活中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推演出哲学、医学、天文学、地理学、气候学、军事学、礼学、儒学、武学、风水学等各种学科。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和诸子百家,还是唐、宋以后的儒、佛、道等诸家之学,无不是从《易经》开始做研究探讨。所以说,易经学说不仅是五经之首,还是一切科学的起源。
最早把天地、日月星辰和人类的生生息息的信息结合起来,最先总结出八卦,是中华民族的人类始祖:伏羲。
在远古洪荒时期,在文字产生之前,结绳记事升华出了原始八卦即: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继而推演出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进一步把我们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一切自然法则推演于八卦之中。如天空有二十八星宿,按东南西北辨别,东如青龙,西如白虎,南似朱雀,北犹玄武。这些通过对天地间自然规律的总结,把来自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知识一一贯穿在八卦的精髓中。建立在中国古天文学基础之上,紧紧围绕日月星辰之间的天地变化规律,教化人类要顺天势节令,观地理地利,求个人际遇平和通达,《易经》的教义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心中。
把八卦上升到科学的是西伯侯姬昌(周文王)。“文王拘而演周易”。公元前1200年,96岁的西伯侯姬昌被商纣王拘于羑里而潜心推演《周易》。历史上把伏羲八卦称先天八卦,把文王八卦称后天八卦。文王八卦是在先天八卦的基础上,在羑里被囚的7年时间里,发愤治学,潜心研究,演变伏羲八卦,构建了刚柔相对,变在其中,富寓韬略的后天八卦思想。从此后,易经升华为泛科学的学问。
今天所说的《周易》,涵盖由周文王著的《易经》和孔夫子著的《易传》两部分。孔夫子及其弟子的《易传》共有七说十篇,也称十翼。是辅翼于《易经》的解说文字。孔夫子说: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先知天地之道,而后知为人之道,以得天地人之道也。 孔夫子认为《易》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社会与人生,使人通过《易》的研求而进德修业。由此后,《易经》经过汉、唐和宋代等饱学之士研修,形成了众多流派。并且伴随中华民族发展的进程,不断发扬光大。
崔国文老师在讲台上随意拿出我们一向感到特别玄奥的罗盘做解说。
大多数人认为罗盘是方士和巫师的物件,但谁能知道罗盘创造的义理是古人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中观万物之秩。以象生理,以理生数,相辅相成的智慧集成。古人认为,人的气场受宇宙的气场控制,人如能与宇宙和谐相处为吉,反之则为凶。于是,他们把宇宙中各个层次的信息,如天上的日月星辰、地上的万事万物、人类的喜怒哀乐等,全部放在罗盘上。天圆地方,把罗盘进行二十四等分,分别各占15度,用天干、地支、八卦各自代表天、地、人,把东南西北代表的地理方位与春夏秋冬代表的一年四季等等嵌合在同一罗盘上。崔老师先后为我们推演了二十四节气的产生,推演了传说中玛雅文化推测的所谓人类劫难时间成因等。在场的学习者豁然开朗,无不为我们的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击节称颂。
易学源远流长,虽然在5000多年的文化传承中遭遇过寒流,但始终弥久不衰,其智慧的光芒已经被国人和全世界认知和追捧。日本、韩国不仅因袭了我们的易经思想,还把日月或八卦直接植入到他们的国旗上。美国、欧洲也在不断潜移默化地接受我们祖先的宝贵易学精华。历史资料表明: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是我国形成最早的文明典籍。易学也是各种西方外来文化学习借鉴中国智慧的蓝本。
《易经》是一种人工编码系统。有着严密、完美的内码数理结构。与5000年后的计算机二进位理论同出一脉。
《易经》遵循严密的相似论、相应论、相关论、相对论规律,运用简单卦符系统对宇宙万物发展演化规律进行摹拟,找到了事物间的抽象关联。
《易经》编码的阴阳学说和极变规律,对道家影响深远,是道家学说的思想根基。
《易经》也是儒家中庸之道、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等思想的重要来源,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
《易经》阴阳学说是中医阴阳学说的基础 。对子午流注、八纲辨证、风寒暑湿燥火六邪等学说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受《易经》的影响很大。
《易经》对军事理论有直接影响。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吴起、诸葛亮等,都根据《易经》原理排兵布阵。
《易经》对武术发展也有很大启发。八卦掌、太极拳等,都来自《易经》理论。
《易经》对建筑学的影响很大。主要和“风水”学说紧密相关,古代的城建布局、建筑设置等都要以《易经》理论为指导。例如四合院建筑就是应用阴阳平衡、和谐观念的典型。传统建筑中的“九梁十八柱”等都是从《易经》中获得灵感。
围棋也是根据《易经》原理演变的游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游戏之一,当国际象棋大师被电脑击败的今天,计算机在围棋领域甚至无法达到初学者的水平。
《易经》对园林、养生、环保、农业等方面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易经》编码的序结构思想,是已知最早研究事物序结构的典范,比现在的基因排序早了五千多年。《易经》编码的模糊观念,是后世模糊数学的先躯。《易经》回答了诸多哲学、天文、预测等方面问题,是真正的一分为二观点,比马克思学说早了几千年。
《易经》既博大精深,又包罗万象。只有走近《易经》,亲近《易经》,下功夫学习《易经》,发扬光大,让《易经》进一步壮我中华神威。
樵夫
走近《易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