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阅读
2019.2.28若水组二月领读

2019.2.28若水组二月领读

作者: 7bd8f8b841d9 | 来源:发表于2019-03-01 00:16 被阅读20次

    《孩子的大脑》

    2019.2.28若水组二月领读

    MZT:@所有人 昨晚我们领略了灯塔组的电影与二次元世界,今晚我们进入若水组的《孩子的大脑》,欢迎大家参与分享~

    music:崖上的波妞(贵族乐团)

    MZT《孩子的大脑》分享提纲:

    1、养育的起点是什么?

    2、幼儿版的需求金字塔

    3、你的孩子是如何感知世界的?

    4、神奇的神经元连接

    5、理性和直觉——左半球和右半球

    6、大脑的三位一体

    7、为什么父母要做好行为榜样?

    8、被奖励时大脑会发生什么?怎样的奖励更有效?

    9、什么是激励陷阱?

    10、海马体是什么鬼?我们以怎样的方式影响了孩子自我概念的形成和认知?

    11、如何制定规则与设定限制?

    12、为什么要使用同理心?脑岛是干嘛的?

    13、信心的建立,大脑中竟然有两个参与者?!

    大家先说说海报和阅读《孩子的大脑》的感受嘛,先来点感性的[偷笑]

    ZX刚读了个开头

    MZT好热闹啊,希望今晚跟大家交流的还包括我内心那个小孩子[偷笑]

    ZX大家内心都有个小孩子

    MZT@周欣你还有时间,慢慢读

    @左一 设计师来说说海报嘛

    ZX已经推荐给有娃的朋友们了

    MZT我结束之后会把一个根据书本整理的简易文档发上来

    ZY其实。。我设计海报一般没有啥设计理念。都是做过去看过去的。。。第一个我想到的是一个孩子时候的游戏。不知道你们玩过没。就是把两个纸杯底下戳一个洞。然后连上一根线。隔着一个房间两个人打电话。

    MZT我还真没玩过这个游戏[尴尬]

    ZJF原始电话机[偷笑]

    LLMM海报很有创意[强][强][强]

    ZY然后我就想到。如果孩子和父母的沟通,其实看似连接在一起。实则是断了的。这根电话线断在了哪里。谁都不知道。为什么断的。我们也不知道。只知道。原本因为这种连接而合一的两颗心,慢慢的就有了偏差,慢慢的就有了距离。

    ZJF我理解的是两个人希望通过对话互相联结,可是你表达的也许不是你想表达的

    MZT可能也包含着我们也与自己的心失联了[大哭]

    CYL链接的途径太脆弱,张力大了就断了

    ZY而我们和孩子的“打电话”的游戏。在孩子的心目中渐渐就苍白了,没有了色彩。怎么和孩子沟通,怎么和他们建立联结,怎么听明白听懂孩子,对父母来说,实则是一件非常高要求的事情。

    ZJF明明想表达自己的关爱,却用不恰当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出来

    ZY所有我的标题是“你真的懂你的孩子吗?”

    扪心自问。我们真的懂吗?

    ZJF我妈对我们就是恶鼓恶掐的爱[捂脸]

    MZT懂?有多少成年人在求懂的路上,跌跌撞撞

    FXL总有种对孩子不放心的感觉

    LPS我看海报的时候,感受底色是大面积不均匀的彩色

    MZT就是你妈觉得你冷的那种爱吗?@张建芬

    ZJF是的

    ZXL@团爬完楼看到你这句“再求懂的路上跌跌撞撞”[强][强][强][强]

    MZT@付雪丽不放心这三个字太棒了太多母亲都是这样的

    CYL想起一个家庭咨询师问家长的三个问题:你爱你的孩子吗?你孩子知道你爱TA吗?你的行为能让你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吗?

    ZY我们都不明白孩子,却单方面的下达着各种指令,单方面的一厢情愿的在那里和孩子说,你别这样你别那样的,揣着“一切为了你好”的大旗子。我们扪心自问一下。这样做是不是真的合适。我个人觉得,养育孩子就像是烹饪,过了就老,没到就生。这个度在哪里???所以就有了这本书的推荐啦。。。好啦。接着可以开始欢迎团团的分享了~

    MZT所以,我们来到今晚第一个话题

    WLL恶鼓恶掐[偷笑][偷笑][偷笑]形象生动

    ZJF@付雪丽我们的不放心里面带着控制

    MZT养育的起点是什么?这也是序言第一句话提出的,刚好是虫儿飞提到的三个问题

    ZJF@crossrainbow原始野蛮,粗暴控制

    MZT养育的起点是了解,是理解。如同我们养一株花、种一棵树,先要知道播下的是什么种子,有什么习性和需求,生长的节奏和规律统合,才可能找到最适合它生长的方式去培育。

    理解是爱的前提,唯有了解和尊重孩子身心和大脑发育的基本规律,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CYL父母没征得孩子的同意就把他们带到了这个世界上

    WLL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MZT关于了解,我想抛出几个问题,以及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思考

    你了解自己家孩子吗?

    他们和其它孩子的共性与差异性是什么?

    你通过什么方式来了解孩子的发展阶段?

    CYH其实我很好奇,书名是孩子的大脑,但是海报里没有任何直接代表大脑的元素

    MZT这里再抛出一个心理类型学的了解与差异

    你的孩子目前处于发展何种功能?比如说孩子在发展思维功能的阶段,呈现怎样的特质?你能敏锐的捕捉到孩子的这些细微改变吗?

    (关于了解结合荣格心理类型学也是个不错的途径)

    ZJF当有时候孩子讲出一些另你吃惊的话,确实觉得不了解他。

    CYH我就会猜想,会不会是故意以间接的方式去体现抽象化这种典型的大脑思维活动的机制

    糖糖  你了解自己家孩子吗?——我觉得应该问“你了解你的孩子的程度”

    MZT勇和,这个问题得交给设计师来回答

    ZY人类的大脑里面。除了神经元,脑细胞。更多的东西。其实是抽象的东西,是画面,是想象,是连想象都没有的飘忽不定的感受,那尽是些非物理界的东西。如果太过于具象了。那就没有了趣味性了嘛。@Yahtar|陈勇和

    MZT嗯,了解的程度,这个说法更加精准!

    CYH脑回路就是这么使用的

    CYL很多父母对自己都不了解,谈何了解孩子

    MZT关于对孩子的了解,我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是,通常孩子和父母各方面都有较大差异,父母往往按照惯性对待自己的方式,去对待孩子,甚至是扭曲,所以,在此我提出的观点是:父母首先是能够不断认识和了解自己的人,否则就不可避免的用自己的固化的观念无意识去改造孩子,更不要说了解了!

    ZJF@虫儿飞关键是自己不知道自己不了解自己

    ZY@Yahtar|陈勇和 [偷笑]哎呀。我真的没想那么多。。。纯粹就凭感觉。。。所以你让我讲理念之类的。我真的只能等我做完了我自己再往上套点过去。。。

    MZT听说中国父母大多数还处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阶段[偷笑]

    CYH@左一直觉比经验更快

    MZT第二个话题:幼儿版的需求金字塔

    2019.2.28若水组二月领读

    ZJF@团我是你爹,我是你妈,我吃的盐比你的饭还多,我这都是为你好……

    ZY其实所谓的了解是一个很宽泛的词。我个人觉得我们不可能非常清晰的了解一个孩子。越是觉得“我了解我的孩子”反而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这个孩子所有的可能性都被你剥夺了。我们需要的,其实是了解孩子行为后面的动机以及原理。他可能存在的问题,他可能存在的优势和特质,他可能适合怎么样的沟通方式或者教育方式。

    MZT第一个话题就是放出来大家可以思考下,我们平台上的家长们都是身体力行的践行者,但同时我们也要谨防一些由经验或者理论带来的自以为是的了解

    MZT所有的生物达到潜力极限的原则是相同的,对于人类来说,达到潜力的极限意味着比植物或动物获得了更大的进化。人的大脑具有使自己和其他人感觉良好的自然倾向,同时会使人出于本能去寻求幸福并从存在中找到意义。心理学家将这种所有人都怀有的最终目标称为“自我实现”,如果具备必要的条件,每个人都会倾向于这样做。

    史蒂芬.平克——对人类大脑进化有着充分研究的神经科学家——曾说,为了生活而奋斗、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自身幸福的追求,这些都是我们DNA里的一部分。

    马斯洛认为:一个人达到潜力极限意味着与其他人相处友善、对自己感觉良好、达到和谐和充分满足的状态。

    ZY这种了解。应该建立在所有的可能性之上,而不是否定性质的。我的孩子就是笨一点。我的孩子就是怎么样一点。我的孩子就是这个那个的。如果一旦陷入到这种证实性偏见里面。那控制也好,指令也好。劈里啪啦的就出来了。我的孩子适合画画,我得让他去画画去,以后可以靠这个吃饭等等。完全不顾孩子自己是否真正的发自内心的会有这方面的兴趣。

    MZT这些所谓了解是出自父母功利性的考虑了

    老T课上也说过,00后很少再有处于生存焦虑的孩子了,也就是说从他们的出生开始,第一层和第二层的需求就是被满足的,那么问题来了,他们对情感的品质要求更高,如果我们按照第一和第二层去理解他们,是不是就限制了孩子的发展?同时,在哪些方面与孩子建立平等感与尊重?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的哪些需求?最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理解孩子的游戏性?

    我在实际工作中的体验是,母亲们在满足了孩子的基础需求后,就需要完成自身的成长与转型,传统母亲的形象基本被这代小孩“嫌弃”了,他们对妈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信你们观察下,当妈妈们对孩子唠唠叨叨时,他们是怎样的反应和眼神?此时,作为一个传统的妈妈,你的内心体验是什么?我的一个一年级学生在电梯里对着他妈妈吼:“你这样跟着我烦不烦啊?!”如果是你,面对孩子这样大庭广众之前对你嘶吼,会怎么办?

    ZJF@团对头

    MZT所以,你被自己的孩子嫌弃过吗?是怎样的内心体验?[大哭]

    大家有对接的就随时对接,我进入第三点了哦

    ZXL可以在这里停留一下吗?“如何理解孩子都游戏性?”@团

    ZY我倒是没有。但是我能感受这种感受。比如像老张说的那个案例。孩子一句“我不要和他睡(爸爸)”,如果真的是我,我真的恨不得拿块豆腐一头撞死算了。如果这种话都出来了,父母还不以为然,还觉得没有什么事情发生,还不赶紧赶紧的审视一下自己。那真的。。。。。。。。为这个家庭也好,为这个孩子也好,感到悲哀,甚至是绝望。

    糖糖 我觉得金字塔的递增不是逐级递增而是共生。孩子的每个年龄段都会或多或少体现出除了基本需求以外对以上四个层级的不同量的需求体现。

    MZT澎澎,这是我的第三个话题,马上就来了@sheila张

    CYH用心智探奇的理念来说,唠唠叨叨就是不断发送信号,强化单一的且单向的指令路径

    但是后现代的孩子,心智计算能力是四通八达的,他们拒绝这种单一路径的控制

    ZY@糖糖 因为满足不是线性递进的,我总不可能说我吃饱了才会需要情感嘛。分时段的出现需求。从固定的到不固定的,从大范围的出现某种需求到逐步过度到另一种需求。必然是会存在夹杂多种需要的时段的。

    糖糖 要找到通用函数吗?

    MZT@糖糖是的,接下来会有大脑的三位一体结构

    糖糖 拭目以待

    MZT@Yahtar|陈勇和 这补充,棒!

    CYH或者换个方式表述,这个发达的心智计算矩阵拒绝被落后的单一路径控制,传统型当然父母除了物理控制,也没有在心智层面上有和孩子的心智计算矩阵一较高下的能力

    ZY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反向的问一下。你有没有嫌弃过你的父母。

    ZJF@Yahtar|陈勇和单一路径的指令、控制,这个讲的好

    @左一 有,太烦了[捂脸]

    ZY你们谁没有抱怨过父母的举个手。我很好奇脾气得多好,多佛系才能够做到。。。。。[偷笑][偷笑]

    MZT我必须很坦诚,我常常嫌弃父母,所以我拒绝成为被我儿子嫌弃的母亲

    ZY将心比心。父母对我们所行为的,我们是否在换了一个包装以后对孩子继续行为?

    CYH左一的问题直击灵魂,平心而论,我对父母的怨念是非常大的

    WLL代代相传

    MZT看来这个群里的父母是有目标的,都在奔跑着朝向后现代发展,可是时代发展太快,我们还真的又成为被嫌弃的那个[疯了]

    第三个话题:

    你的孩子是如何感知世界的?

    FXL @团 ,说到心坎上了。

    MZT成年人通过观点,言论和论据来感知世界,并不是所有的生物体都以同样的方式感知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孩子以一种和你完全不同的方式感知世界,尤其是生命之初的那几年,孩子主要通过情绪、游戏和感情来感知世界。

    CRJ大家都有同感呀。。。[捂脸]

    ZY对的。就是游戏~

    你们会发现现在的孩子真的特别会演,个个都是戏精

    CYH不过我的认识又会不断提醒我,父母单一僵化的认知格式是他们那个时代,那种整齐划一的集体主义模式格式化了的,这一点上我理智上非常能理解,但感性上要承受依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MZT再来一段长篇大论,供大家慢慢看

    CYL都说精神分析理论其实是最好的儿童养育指南[调皮]

    MZT游戏是支持孩子智力和情感发育的关键。孩子的大脑注定是通过游戏来学习。

    当我们和孩子一起玩耍时,他就进入学习模式:孩子所有的感官都集中在游戏上,这时候他能够保持专注,注意你的手势和话语并且牢牢记住,这比直接指导或者命令他的效果好多了。

    当我们和孩子一起玩耍的时候,我们会和他产生情感的连接,游戏本身唤醒了他的情绪,与此同时,他会和父母产生身体接触,比如,游戏中父母会托举、拥抱、亲吻孩子等。当孩子玩耍时,他学会了扮演角色,这时他把自己置于不同的位置并且开始未雨绸缪。

    当孩子玩耍时,他能够以比自己的年龄更智慧和更成熟的心态来思考和行动,因为游戏拓展了他的大脑。

    这里推荐一套书吧!

    2019.2.28若水组二月领读

    ZY你们想想看好了。你们的孩子是不是一天醒着12个小时里面有11个小时59分钟在演。他们通过模仿来了解这个世界的规则,通过游戏来明白世界运行的原理。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没有演戏的能力,没有参与游戏的能力。海报里面的那根电话线,能不断吗?

    2019.2.28若水组二月领读

    CYL难以接受父母的单一僵化认知模式,带有我们对父母不能爱或者爱不能的怨气

    MZT大家来说说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与游戏方式吧,我发现很多父母对游戏这两个字有许多误解啊,况且随着孩子们对电子游戏的痴迷,让家长们提游戏俩字色变,事实上,生活中,处处都是游戏,关键是我们有一颗童心,温尼科特曾经说过,从孩子长大成为大人,游戏是随着长大不会消失的能力。

    这种怨气储存在一个叫脑岛的地方,我们还真的不是想针对父母[发呆]

    可是现代父母那么忙,讲求效率和收割时间,孩子又有那么多东西要学,哪有时间去游戏?

    ZJF@团游戏、情结

    CRJ其实我特别看不懂一种现象,就是在吃饭的时候把手机或Pad摆在孩子面前然后…整个世界都安静了[捂脸][捂脸]

    MZT这本书里面,作者从脑科学的角度,其实是反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

    FJJ让一个成年人如何保有游戏精神这是一个难题

    CRJ反对+1

    CYH想听听这本书里是以什么样的论证来反对电系游戏的

    CYL电子设备承担了电子保姆的功能,是父母功能不足造就的

    MZT书里是这么说的:经常接触手机、平板电脑或电脑的儿童比那些不使用这类电子产品的孩子更加易怒、注意力、记忆力和专注力也更差。

    CYL@团不过,我的理解这本书是反对6岁以下的孩子接触电子游戏

    ZY@Poker Face 不过我这里提醒下,不能绝对化。关键在是否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而不是行为本身。因为首先我会想的是“why not?”而不是“no”。因为当你第一个反应是“no“的时候,一定是刻板印象,绝对不会是思考后的结果。

    FJJ书里面没有太多涉及电子设备怎样干扰孩子的理论

    MZTl缓慢发展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一个必须逐步缓慢发展的智力技能。

    一开始,刺激物移动或者发出声音时,孩子会把注意力短暂地集中在这个物体上。

    之后,孩子可以更长时间以自发的方式来集中注意力,这时已经不再需要刺激物移、发出光或声音。

    在往后,孩子将学会主动控制他的注意力,他将能够在更长的时间里保持安静状态,并且开始花更多时间独处。

    这时,父母开始鼓励孩子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在游戏中,孩子把小猪弹出去,把摩托车从这里开到那里等待,这样做不仅不能训练注意力的广度和头脑的控制力,这反而是一种倒退。

    ZJF书里还讲到乔布斯对他的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要求

    ZY我觉得核心书里面强调的是”不能过度“。而不是不能使用。

    CRJ@左一我限定了条件,在吃饭的时候[偷笑]

    ZY宇  其实,如果在历史的长河中来看,讨论这个是没有意义的

    几十年前,电视刚出现的时候,人们一定也是非常恐惧电视对人们注意力呀各方面影响的

    上百年前,报纸刚出现的时候,带来的信息量的密度,也是之前的人无法想象的

    CYL父母对规则设限也是书里讨论的内容

    ZY宇 同行,大屏智能设备的出现,也让当下的很多人产生恐惧。

    MZT书里面也说了,对于孩子的反应速度等等,某些游戏是有一定家长的,但是长时间的游戏不利于孩子注意力的发展,关键也是把握度的问题

    ZY意义在于讨论后过程的启发,不是某个具体的结论。所以就说,这个事情在发生时,首先想的是为什么不能,而不是不能。这个就要和欣姐夫说了,为什么吃饭的时候就不能看PAD或者手机?我们先得去思考这个问题。然后才能得出NO的结论。

    ZY宇 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一次是由于大家的恐惧或担忧,发展减缓甚至是倒退了的

    CRJ  get

    CYL当家长自己都做不到吃饭时看手机,那么这个限制就是无效的

    MZT大家继续探讨电子游戏这个话题,我来发点干货给家长们用[偷笑]

    FJJ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吸引主要通过视觉,听觉,感觉官的链接,而非系统性,逻辑,启发性的训练,对孩子的思维发展的影响甚少

    ——此处插入《游戏力中的59个游戏》

    ZJF吃饭不专注,看手机也不专注

    FJJ而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是对手脑眼等器官,感受力,思维,情感的训练

    MZT大家可以看看,这些在生活中增加的小动作,其实就是游戏,满足孩子们的戏精本质

    CYH我是这样理解的,孩子在成长的早期,是需要构建起一整套稳定的心智结构的,而孩子的心智计算能力一开始是很低下的,需要在没有太多繁杂的信息干扰,在一个正确的格式下一遍一遍的强化,才能在大脑的相应区域发展稳定的结构。比如说写字,练习书法也是一种游戏,而且他这个游戏的对象是一个优质的客体,就可以借助这个客体去构建自己的心智结构

    FJJ优质客体[强]

    CYH不然在很小的时候就玩游戏,玩王者荣耀这种单位到处跑的,很可能就会造成大量的信息拥塞到孩子的大脑里,结果游戏的过程都是肌肉级的反馈,没法在意识层面上完成高效的构建

    MZT关于游戏,我想到几个特别有意思的孩子,第一个是石头的儿子,有一天读着一本书,他就哼起了类似rap的节奏,也就是把日常说话变成了rap的格式,我赶快也接起来,类似,哟哟哟,切克闹,书本掉到你头上了,那种玩法

    ZY放大到宏观局面来看大部分问题都是没有意义的,但是讨论的目的是个体化的。在于通过一个行为,来了解带孩子背后的教育理念。比如说,孩子吃饭的时候不能看PAD这个点,我真得来说一说。我们这里有没有人能够科学的,非常系统的,解释下为什么吃饭的时候不能看PAD?为什么拉屎的时候就可以看??拉屎和吃饭的时候有什么区别??大脑运作机智会不一样吗??所以说带孩子是门艺术,讲究的只有一个字。就是度。我反正觉得,书里面强调的也是这个,就是度。过了某个线。一定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因为这个是单方面的,它不存在互动。孩子没法钻到屏幕里面去,那些内容也不可能来深度的响应孩子。我们为什么没有游戏或者电视好玩,因为我们不好玩罢了。。。

    MZT我观察下来,长期玩电子游戏,其实是很容易忽略身边环境的细节,也就是把自己的很多感官体验忽略了

    大家可以继续说自己的观点,我继续下一个话题了

    CYH@左一没错,孩子的成长是存在阶段性的,对我们可能轻而易举的事情,对孩子那可是巨大的挑战

    MZT第四个话题:

    神奇的神经元连接

    CRJ精彩!

    2019.2.28若水组二月领读

    一个婴儿在刚出生时就已经拥有了大约1000亿个神经元,这和成人所拥有的神经元数量相差无几。孩子的大脑和成人的大脑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神经元之间会产生数万亿次的相互连接。我们把这些连接部位称为“突触”。

    MZT每一个神经元的连接都可以对应一项孩子大脑已经习得的技能。比如:当你的孩子伸出手去拿他最喜欢的恐龙玩具时,他大拇指的动作、力度以及方向,都体现在神经元之间的不同的连接上。

    当孩子全神贯注于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所表现出来的专注感也反映了神经元的连接。

    当你和孩子交谈时,当你亲吻他时,或者仅仅只是孩子看着你的时候,孩子大脑内部的神经元都会建立连接。

    ZJF@左一吃饭的时候影响肠胃功能,拉屎的时候会得痔疮。这个不是刻板印象吧,应该是良好的习惯,这里好多医生的。

    2019.2.28若水组二月领读

    《心智探奇》上次课上也说到网格,请大神们看下和神经元的连接,是不是讲的同一样东西?

    ZY[捂脸]这和看AD没关系。但是和擦屁股及时不及时有关系。你擦屁股及时就不会得痔疮啊。。。。。。这就关系到自控力的问题了。

    ZJF[捂脸]

    MZT人呢?大家没有对接的话,我要开推土机了

    FJJ神经突触,神经元的链接,反射弧,大脑中枢定位,只不过是作者借用来确定人体在与精神活动层面联系的躯体方面的机能变化

    MZT第五个话题:

    理性和直觉

    左半球和右半球

    HF[坏笑]

    ZY大峰来讲讲你的右脑是怎么练成的。[机智]

    2019.2.28若水组二月领读

    糖糖 书里是说电子游戏并不有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甚至于有些游戏反而是一种倒退和局限的引导。所以作者不建议家长在6岁以前用任何APP作为开发孩子大脑的工具

    FJJ这只是一个讲养育的载体

    MZT我是想着神经元之间复杂的连接,不断形成网格,如果连接出现障碍,就会形成一个个的盲区

    FJJ它实质是想说明左右脑平衡发展的重要性

    MZT左一,你是左右脑都厉害吗?也说说你的开发嘛

    ZY@糖糖 我们还是得考虑到社会现状,当这个时代充斥着某件东西的时候,当某些事物你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时候,我们就要去寻找这个度了。因为你自己是不可能不看手机的。你只要在看。你的孩子一定会产生我也要看的想法,因为他处于镜像期,就是会模仿的。你没有办法避免。如果你一味的说,我能看你不能看。那么在孩子心理就会建立起一个霸权的印象是不是。

    糖糖  @左一非常同意你所说的度,我觉得正确的使用工具而不是一味自己都不明白的拒绝工具

    ZJF其实手机、电子产品也不是什么妖魔鬼怪

    MZT@fjj1500 嗯,是的!不然只靠一边脑子,很辛苦的,根本完不成转化

    CRJ左一说到“度”的这一点我非常认同,

    ZJF书里还讲到成瘾者

    MZT说到底,也还是家庭氛围,你说父母都是每天抬着手机,等会儿讲到模仿这个点

    FJJ@团那可能是偏才[偷笑]

    MZT所以对于平常人来说,能够平衡与转化是更好的

    关于左右脑负责处理什么信息的文字,我就不发了哈,图片上都有,接着~

    ZY是的。说真的。我真的觉得教育里面只有理念和度。没有绝对值的东西。每个孩子他们的特质不同,每个孩子的优势也不同。比如说规则和放纵。过于讲究规则,一定让孩子活得压抑,过于忽视规则,一定形成放纵。那个度在哪里??只能靠自己把握。比如说威严和死板。一个父亲没有威严,在孩子心目中是可以随意踩踏得人,那未来哪里来什么方尖碑。但是如果一个父亲过度严肃,什么都压着孩子,那这孩子活得得有多么窒息。那这个度又在哪里。。。

    糖糖  在现实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手机和游戏也不会成为摄人心魄的鬼怪

    MZT第六点:

    大脑的三位一体

    2019.2.28若水组二月领读

    FJJ这个推土机速度太快,跟不上呀

    MZT你们继续补充,快了提醒我下[偷笑]

    糖糖  设定限制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孩子需要实现他的目标。

    其实每位家长都在为孩子设“合理和恰当的限”但可能孩子会不配合或者说多次触限,甚至不听招呼。这个时候父母该认真想想我们设的这条限是不是刚好和孩子当前要想实现的某种合理(这里的合理是指父母换位思考后认为的合理)目标需求冲突了。

    FJJ@糖糖我们需要太多敏锐和智慧的父母了

    MZT限制设定的不明确,就是造成孩子撒泼耍赖的核心原因

    爬行动物脑是最原始的,处于最底层。人类的这一部分大脑于爬行动物的大脑无异,操控着我们生存的本能。心脏跳动、保持呼吸,其他结构则控制着警戒状态、检测温度变化并感受饥饿。

    第二层:情感脑的结构。这部分大脑由早期的哺乳动物大脑进化而来,它的功能在于分辨愉快和不愉快的情绪。情绪脑被激活可以避免不愉快的情绪,同时寻求和追寻愉快的情绪。

    最后一层,也是进化程度最高的一层,是我们的理性脑,也可称之为高级脑。正是这一部分大脑结构将人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使我们拥有自我意识,能够互相沟通、进行推理、换位思考或基于更合理和直观的考虑做出决定。

    对于孩子来说,幼儿时期起主导作用的大脑结构是爬行动物脑和情感脑。

    CYL昨天电影分享关于二次元的话题,有人说是孩子选择二次元来回避现实的链接(原话不是这样吧?),我理解,孩子们玩手机,也有现实的关系链接让他们失望的原因。

    MZT大家来看看,大脑的三位一体,也就是刚才@糖说到的,不同层次的需求

    糖糖@fjj1500因为父母都是不需要学习就上岗的,所以出现问题才来补救多么令人焦虑。真的应该在大学教材里加上一刻:为人父母的艺术[呲牙]

    FJJ在基础养育阶段设限更容易,但随着孩子的长大就更需要智慧了

    糖糖一课 赞同

    WLL所以是陪孩子成长,家长也是要不断学习,更新

    FJJ@团@糖糖是呢,所以说孩子是在成人的尸体上长大的

    CYH@团 就是心智探奇第二章的心智计算矩阵,不过孩子的大脑是以神经元的物理方式呈现,而心智探奇是以逻辑拓扑呈现

    MZT嗯嗯,我想也是

    准父母们注意了~

    对于孩子来说,幼儿时期起主导作用的大脑结构是爬行动物脑和情感脑。

    孩子在1岁以前,父母主要是在与孩子的爬行动物脑进行互动。面对一个不安或饥饿的婴儿,和他讲道理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原因就是此时他的理性脑还不能够解决问题。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他感到饥饿、寒冷和充满睡意的时候满足他的需求。

    1岁以后,孩子的情感脑便开始与爬行动物脑协同工作,此时的父母需要掌握不同的技巧以便和孩子最原始的本能互动。比如:满足他对于爱与安全感的需求。此时,给孩子设限、对孩子表示出同理心以及表达对孩子的喜爱都显得尤为重要,并未行之有效,在这当中又以情感表达最为重要。

    大约3岁的时候,理性脑开始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一阶段的孩子慢慢能够控制自己的本能,并以理性、直觉和意志为行为指导。孩子仍需要父母投入大量的情感支持与理解包容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脑。而且当他感到疲惫、困倦和饥饿时,他的爬行脑就会重新占据主导地位。父母很难像安慰成人那样用言语去抚慰一个正在哭闹的孩子,此时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他当成一个婴儿并且满足他最基本的需求,即喂食或者让他好好睡觉。

    或者某些产生一定退行的孩子身上也会这样,请大家重新如实的看待孩子的阶段[调皮]

    这里要提的是,千万注意孩子的年龄阶段,还有细心观察孩子的需求,我看到的现象常常是:父母太习惯和孩子讲道理,或者说有些父母又容易忽略孩子爬行动物脑的需求,过度解读孩子的心理需求,如何理解他们当下的需求,及时响应他们,这需要我们不断的摸索与实践。

    当孩子不同层次的大脑轮番占据主导地位时,聪明的父母应该根据此时大脑的主导区域与不同的大脑结构进行对话。

    FJJ个人觉得本书更实用于<6岁孩子父母,准爸妈们一定看仔细了

    MZT哈哈,还有老师们~

    CRJ看的很仔细呢[偷笑]

    MZT第七个话题:

    为什么父母要做好行为榜样?

    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培养了相当一部分的智力和情感能力。

    大脑有一种神经元回路,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来学习。每当孩子观察他的父亲如何说出自己的名字时,孩子被称为“镜像神经元”的回路就开始想象自己的嘴唇和舌头位于相同的位置。

    镜像神经元默默地排练你的许多行为,并在孩子的大脑里编写程序,当孩子面对类似的情况时,他就会采取同样的处理方式。

    CYL孩子六岁以上,父母看此书也可以对自己的养育过程做反思

    FJJ@虫儿飞确实

    MZT其实有很多地方,还可以做弥补的,15岁之前都来得及,我们不也在平台上补课么?

    2019.2.28若水组二月领读

    关于榜样,书中有几段话特别打动我,与大家分享:

    如果一个孩子总听到父母的批评和责难,那么要让他建立起对他人的尊重意识几乎不可能。

    如果一个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一次又一次地在上司、亲友或者伴侣的不公对待面前屈服,那么就很难让孩子在面对霸凌时拥有保护自己和反抗的勇气。

    如果你想要孩子诚实,那么请你对他、对身边的人保持保持真诚。

    如果你认为孩子应该享受生活并且保持快乐,那么请开始享受生活给你带来的或大或小的美好时刻。

    CYL@团孩子再大,看此书也不晚。养育孩子虽然主要在未成年阶段,可是对成年子女,如果存在亲子关系问题,看了书以后,对理解孩子调和关系也有作用

    MZT建议把为人父母当成一次机会,借此成为更好的自己。[玫瑰]

    FJJ做父母的一定要记住榜样的力量!

    CYL实际上也是父母开始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过程

    ZJF作者就在第一个孩子出生后果断戒烟,而他曾是一个重度吸烟者。所以,你的孩子会把你作为人生典范,请你向他展示最好的一面。

    CYL父母做榜样,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

    MZT嗯嗯,我觉得这里讲到的镜像神经元里面,包含着父母的所作所为,父母的真实与坦诚,恰恰是孩子的起跑线,甚至也在帮助孩子形成伦理底盘,这些才是影响,其实在荣格心理学当中,更加强调,特别是母亲的潜意识对孩子的影响,孩子直接的吸收和传递

    ZJF中国人常说的:言传身教

    MZT孩子直接吸收母亲的潜意识,这才是真的不容易的地方!

    作者作为神经心理学家,三个孩子的父亲,他是这么说的:

    “我尽量不隐藏任何东西,我是什么样就展现出什么样子。

    当我感到难过的时候,我告诉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寻求帮助是很好的处理方法。

    当我生气的时候,我试图用恰当的方式去解决,并告诉孩子们,他们的父亲和其他人一样有生气的权利。

    当我感到快乐,或者当我体验到积极的情绪时,我也会向他们传达这些情绪。”

    他们的父亲/母亲也会有难过的时候,也有生气的权利,他们也会感到快乐或悲伤,重要的是他们的父母真实的面对与接纳自己的体验!

    我觉得这是中国父母需要学习西方父母的地方,我们太习惯压抑自己的情绪,太想做一个所谓完美的父亲或母亲,结果却是给孩子相反的结果

    第九个点:

    被奖励时大脑会发生什么?怎样的奖励更有效?

    2019.2.28若水组二月领读 2019.2.28若水组二月领读

    那个叫多巴胺的东西出现了~

    每当孩子感觉到被奖励时,在大脑控制动机的区域,一些特殊的神经元就会分泌一种我们称之为“多巴胺”的物质。多巴胺可以让孩子的大脑将已经完成的行为动作与满足感联系起来。满足感——产生多巴胺,多巴胺可以让两种想法——两种神经元——连接起来。

    FJJ兴奋性神经递质

    MZT嗯嗯,大家对于奖励是如何理解的?

    问题是,太多父母认为的奖励是,“你期末考95分以上,奖励玩具或者出国玩一趟”等等,该如何奖励才是更有效的呢?

    ZJF我们现在都会说要鼓励孩子,赞美孩子,那会不会因为如何奖励孩子而苦恼呀?其实现在很多父母都知道“你做得好就给你买什么什么”那个老一套却变成了物质诱惑,当形成模式以后,孩子还会主动跟你提“那你给我买什么?”可是孩子做的好是该奖励还是不奖励啊?

    物质奖励—当我服从,我会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或者是有奖励时我才会去做。

    情感或社交奖励—当我服从,我感到快乐满足。

    与父母做游戏和奖励一个玩具可以引发不同的情绪反应:做游戏可以更有效地激活那些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如图:第二种情况下神经元的数量的连接比第一种情况要更多。

    物质奖励的风险还不尽尽是效率低下,每当你奖励孩子的时候就会在向TA传递一个信息:一切都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一切都是明码标价的。如果孩子遵循了你的要求,你会和TA一起玩耍或表示感谢,TA就会明白,与他人的合作可以产生品质的联接。如果买玩具奖励,TA就认为拥有物质才是真正的价值,随着年龄的增长,TA会需要拥有更多的物质才能满足,久而久之会把TA推向低价值感和不快乐的人生中去,因为会被物质欲望吞没。

    2019.2.28若水组二月领读

    CYL物质奖励刺激一时,精神满足持续一世

    2019.2.28若水组二月领读 2019.2.28若水组二月领读

    MZT嗯嗯!这句经典!

    第九个点:

    什么是激励陷阱?

    激励陷阱指的是所有那些背后隐藏陷阱的奖品、奖励或强化行为,结果大多适得其反。

    大家看看,我们经常这样激励孩子吗?

    1、表示不满的强化行为。“你把一切都做得很好,但我都叫了你三次”

    2、表示责备或提醒过错的强化行为。“很好,今天你衣服穿得很好,不像以前那么不听话了”

    第十个点:海马体是什么鬼?我们以怎样的方式影响了孩子自我概念的形成和认知?

    CYL行为训练,让我联想到经典条件反射的实验…巴普洛夫的狗

    2019.2.28若水组二月领读

    MZT对对,就是这个,有点像是萝卜加大棒

    惩罚的所有负面结果中最为严重的一点是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当孩子因不服从而受到惩罚,或者当我们说他不是乖孩子的时候,他的大脑就会利用这些信息形成一种“自我概念”。

    每当我们对孩子说出任何以“你是”开头的话语时,孩子的大脑就会把这些数据保存在大脑中一个叫作“海马体”的部位中,这个部位负责储存关于世界和自身的所有知识,它将影响孩子在生活中做出的每一个决定。

    CRJ哇,赶紧给自己敲警钟!

    ZJF所以海马体会烙下你说的那些难听的话[捂脸]

    MZT一直搞不明白,对自己的那些认知是从哪里来的?谨慎使用,你不乖,你就是怎样的标签性话语,比如说,你真笨!

    CYL这一部分,又让我联想到投射、投射认同[偷笑]

    ZY说到海马体了呀。说到海马体其实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储存人的长期记忆。

    ZY所以,所有转换到了海马体的记忆。基本上等于无法忘却了。

    MZT所以,创伤记忆最难忘记

    @虫儿飞 说说联系嘛

    几乎没有什么惩罚能够像负面批评那样,在孩子的大脑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并且给孩子的自我认知以及自身潜力造成如此大的伤害。

    第十一个点:

    如何制定规则与设定限制?

    大家继续补充,我把后面的几个点讲完[坏笑]

    CJJ这样会造成很深的创伤哦

    MZT大脑内部有一块专门的区域,用来设定限制条件、确保规矩被有效执行,帮助人来适应那些在遵守规矩时所产生的不适感。这块区域被我们称为前额叶皮质,也就是获得幸福感的关键区域。

    2019.2.28若水组二月领读

    CYL父母把自己不能承受或者不愿意接纳的那一部分,比如说小时不努力,比如说懒散,投射到孩子那里,给孩子贴标签,孩子在父母不断的批评指责下,逐渐认同了父母,觉得自己就是不努力的、就是懒散的。这个不就是在海马体上刻下痕迹,然后变成孩子自动思维的模式

    ZY是的,关于批评这个点我得来说一下。反正我娘对我从来都是刀子嘴豆腐心。很多母亲其实都是这样子的。其实真的很不好。有时候宁愿是豆腐嘴刀子心。

    MZT我在工作中常常会听到有些母亲,看太多负面新闻了,越来越不敢管孩子,孩子需要设定限制规则吗?如何设定?而太多母亲对于规则的理解更多的是一种无意识的唠叨,嘴上说的是一套,执行下来又是一套,这样孩子就会有一种理解,我妈只是嘴上说说的,他们开始学会以“撒泼耍赖”来试探家长的底线,一旦成功一次,孩子就会反复循环,如此,其实是父母在规则上的模糊以及退缩破坏着孩子的大脑结构发展,请一定谨防,这一代孩子很聪明,但也可能形成的是毫无底线的啃老,无情使用他人,就像一个家长跟我说的,“他长大了成为白眼狼怎么办?”

    我看到的这一代很多小孩,都是在演戏给父母看,从而实现自己目标的

    —插入《成功设定限制的七条黄金法则》——

    MZT还有最后两个点[酷]

    第十二个点:

    为什么要使用同理心?脑岛是干嘛的?

    2019.2.28若水组二月领读

    CYL不含敌意的坚决,不带诱惑的深情

    MZT[强]

    同理心这个点,我们在此不做特别讨论,我们平台上讲得实在很多,用一个晚上也讲不完,我们下面核心会讲对孩子的同理心对他们大脑的发育,有怎样的价值?或者说大脑的哪个部分在其中核心工作?

    情感脑和理智脑都以独立的方式工作,当孩子经历一种非常强烈的情绪时,理性脑几乎不可能控制住情感脑。这时,孩子的情绪就像脱缰的野马,老师、父母都没办法安抚,更不要说孩子自己了。同理心之所以如此重大,是因为当你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给出意见时,大脑里会产生巧妙的效果。你富有同理心的话语对孩子的情感脑起到了镇静的作用,孩子的理性脑将和情感脑逐渐协调一致。

    这种神奇的变化要归功于你的换位思考的回应,它能够激活大脑内部的特定区域,搭起理性脑和情感脑子之间沟通的桥梁。这个特定的区域位于情感脑和理性脑之间,隐藏在只能通过分割颞叶、顶叶和额叶才能进入的深层褶皱中。我们把情感脑和理性脑之间这块独立的区域称为“脑岛”。

    ZY这里我有点建议,规则的执行不要讲究一蹴而就,要学会变通,不要因为规则整的鸡飞狗跳的。一点点的来,把那个圈慢慢的缩小,最终再去达到令行禁止。不要一上来不分场合地点,不在意孩子自尊的就去较真。那反而会让规则完全崩塌。

    2019.2.28若水组二月领读

    ZY适当的妥协是沟通的艺术之一。

    MZT父母能够动态调整规则,让规则变得有弹性,孩子也能够内化这样的动态调整能力

    青青  尊重孩子,不实行强权控制。聆听孩子的诉说,花时间感受和理解孩子

    CYL@左一先实现一个小目标(先达成一个小规则),是不是一样的道理?

    MZT也就是说我们在讲到心理类型中,思维与情感为何难以联合?为何我们心中总是活着那个梦幻的小女生,不断产生幻想,不断演戏我们却无法自知?因为,因为,我们的脑岛被破坏了啊!!

    在书的后半部分,再次提到脑岛的另一个功能,我们在这里一起补充了:

    脑岛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感受和理解不愉快的情绪,并且的恶臭或异味的刺激下被迅速的激活。当这个区域被激活时,我们就会感到厌恶。

    新奇的发现:当孩子或成人感觉到虚假或不公正的时候,这个区域会以类似的方式被激活。厌恶的感觉将我们与对我们身体有害的食物隔离开来;同样,不信任感也将我们与那些可能对我们造成心理伤害的人隔离开来,所以,厌恶与不信任感是相似的。

    ZY差不多就是这个远离。核心讲讲我自己的一个感受。我儿子的奶奶是个非常强势的人,她在带我儿子的过程里,就是非常严格的执行规则。但是我就发现孩子反而越来越不遵守规则,想尽办法破坏规则。有一次他看动画片,说好了看一集,结果我也没去看着,他就偷偷看第二集,我看到了就说,你既然看了那就把这集看完,但是你必须保证,看完以后不可以再看了。后来那集看完了,他非常主动的关了pad,捧过来给我说,爸爸我看完了,你给我讲故事了好不好。那次我真的印象非常的深刻。也是我很大的一个收获,有时候妥协,反而是另一种促进。

    CYL用更弹性更柔软的方式和孩子建立链接

    MZT其实,这种强势就是让孩子产生那种抵抗,厌恶,不信任的感觉,意味着孩子脑子内部的转化会停止工作,脑岛就很难产生联结作用了

    青青  站在他的角度来沟通

    MZT本书的第三大部分,是讲关于孩子情商的培养,一个人在生活中做出的重大决定往往是基于个人情绪,只有一小部分是基于理性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讲,情绪就像是宇宙中的暗物质:它们往往不能被看到,却几乎占据了宇宙质量的70%。

    而脑岛的这种失联与关闭,必然引发的就是情绪体验很难与理性脑产生联结,也就是当孩子处于情绪化的状态时,他其实是不能思考的,或者说他整个人是退行到某种低纬度的状态,无论是哪个流派的心理学,自体心理学,或者依恋理论,都不可能避开这部分的研究,我们在自己的修复过程,以及孩子教育中,更需要注意孩子在过程中的转化能力,以及在孩子失控的情况下,明白从哪些环节做起。

    ZY是的,过度强势就是暴君,好的父亲和好的帝王其实是一样的。要有所权衡,要威严但又仁慈。

    青青  经过我的多次实践发现:做他们的小伙伴,这样会能比较愉快的“解决问题”

    MZT这要求真的很高,还是父母的人格完整更为重要的,不然就真的做着无意识伤害孩子的行为

    第十三个点:

    信心的建立,大脑中竟然有两个参与者?!

    2019.2.28若水组二月领读

    MZT@坔做小伙伴,基本就解决大部分问题了[憨笑]

    青青  那是![机智]@团

    MZT但除了小伙伴,父母毕竟是大人,需要父母自我意识的参与与引导,这个点也是必须的

    2019.2.28若水组二月领读

    青青那可是了!!

    ZY要让孩子怕你但是不恐惧你,要让孩子亲近你但不会越过底线来踩踏你。现在的孩子精的很,很会在玩的过程里面偷偷的越界,触摸着你的底线在哪里,到了哪里,就必须要树立权威,但是不到底线,就需要留有彼此对话的空间,要温柔以待,要安抚和鼓励,以及平等对待。

    MZT杏仁核:情感脑最重要的部分,他就像一个警报器,每当大脑发现危险情况时,这一部分结构就会被激活。

    理性脑的额叶起到控制作用,帮助祝孩子控制恐惧和防止被恐惧控制。

    无论孩子天性如何,孩子的自信心都直接取决于父母对他的信任。如果孩子的父母整天都在为孩子的健康、安全或幸福而担心,那么孩子的大脑只会理解两件事情:第一,世界是危险的,第二,孩子根本没办法独自面对生活。

    @付雪丽 上面这句话,对孩子的担心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要信任他们[坏笑]

    青青  安慰、爱抚、保持亲切的态度可以促进额叶的成熟

    这些脑部结构可以帮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增强辨别能力

    MZT最后一点,书上提到一个概念,书上提到“整合创伤经历”

    你真正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你的孩子开口谈论他所看到的和他所感受到的事情。当一个受到惊吓的人谈论并描述发生的一切时,他的大脑左半球(负责语言交流的一侧),就会开始于大脑右半侧沟通。

    在看到这部分的时候,里面的说法略显单薄,既然是创伤,孩子其实是难以表达的,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不是机械的左脑和右脑的问题

    在看书之后,我写下以下这段话,和大家共勉:这里我想到代际创伤,创伤就像是会遗传一样,我们怕的孩子好像也会很怕。事实上,往往家长都卡在了冷静的态度,因为我们和他一样恐慌,且我们的创伤也从未被处理过,导致孩子的创伤和我们的创伤叠加,在这些创伤面前,我们是不可能有以上态度的,如果你面临这种情况,由专业人士参与创伤治疗是更好的选择,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有节奏的与孩子共同面对那些不堪,相互激励,这种治愈的力量几乎可以说是奇迹般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辅导孩子的同时,也会同时跟进家长的原因,孩子的创伤往往联结着一个家庭动力的纽结,这是家庭内部不大可能自行解决的。我们这代人身上携带养育中的创伤多到超出想象,如果我们想鼓励孩子勇敢,首先是我们自己的接纳与如实面对。

    ——插入《孩子的大脑》简述——

    ZY对头。家庭动力结构,其实才是孩子问题的核心。

    CRJ分析的很精彩呀[鼓掌][鼓掌]

    青青  是的,接纳与如实面对。话虽短,实则不易。

    CYL帮助孩子把不能表达的情绪或情感言语化,让他们能感觉到自己的情绪或情感能够被接纳,多有这样的时刻,孩子的见诸行动自然会减少

    MZT孩子在游戏中,往往容易把一些经历分享出来

    CYL家庭是一个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

    @团 儿童游戏治疗是引导孩子言语化很好的方式

    青青  对孩子多些支持和鼓励,耐心和同理心

    MZT许多许多的纽结,很容易形成家族情结,代代相传,到哪代终止了,就是下一代孩子的福气

    ZY好啦。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我趁势呢要推出若水组的活动啦。@所有人

    今天由我们若水组得团团团团团小姐姐分享了《孩子的大脑》一书。让群里很多当爹当妈的产生了共情。带孩子是真的真的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我觉得世界上最需要的,最匮乏的,就是一个爸爸妈妈培训班了。谁又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快快乐乐的收获ta自己的人生呢。只是有时候真的没有人教我们。

    因此。由我们若水组牵头组织,将在平台推出三个亲子方向的活动,教育不是一蹴而就,教育是场持久战。希望能通过这些活动,避免教育当中的问题,建立起大家教育的一些核心理念。

    2019.2.28若水组二月领读

    CYL所以才有一句话,说我们就是我们孩子的原生家庭,我们的心智化发展,会结束以往传到我们身上的不良传承。

    ZY以上三个活动,若水组会牵头组织,面向的则是所有的孩子和家长,绝不仅仅是一个C&B而已。我们期望将这些活动做成免费的,公益的,正儿八经的能给所有的父母孩子带来幸福的活动。我们希望能够尽自己所能的,尽若水组所能的,去做一些我们认为是对的事情。希望大家能够支持。

    @所有人

    MZT@虫儿飞是的

    ZY当然啊,所有产生的费用到时候可得AA啊。[皱眉][皱眉]今天分享完毕。收工睡觉。

    CJ剑  大爱无疆[强][强] 精神动力学的终极目标应该就是这样

    MZT@chenjian这总结,你可要积极加入啊[偷笑]

    大家晚安

    CRJ辛苦若水组的小伙伴们!辛苦了!晚安

    CJ剑  @团哈哈哈,承蒙团姐错爱,不嫌弃我把别人带沟里去就好

    MZT带沟里再带出来[偷笑]

    CJ剑  好嘛,希望我能发光并照亮别人[奋斗]星火相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2.28若水组二月领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itr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