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之前文章的朋友应该了解我对孩子吃零食看电视的态度。糖果之类的,我们家是不限制的,所以孩子对糖果没有什么特别强烈的需求。看到了要买,就买一堆回来,自己选择着吃,喜欢的就吃到满足,不喜欢的尝一口就扔到那儿了。
而看电视,在最初我有过一些担忧和焦虑,所以,实施了一些限制的方法。以至于后来放开之后,孩子沉迷于电视中。最强烈的时候,从早上睁开眼看到晚上凌晨两点钟。自己困的不行了,还不可以关电视,要听着动画片的声音入睡。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35638/dec787d534aa7dde.jpg)
几个月,各种动画片轮番看了好几遍。会有选择的说,妈妈,我要看什么什么?而他选择动画片,我也觉得质量还蛮不错的。
这几天,他醒来不再找电脑,找iPad,即使它们都放在桌子上,小朋友也不怎么去碰,偶尔拿起来玩一下,让我打开视频看两眼,就跑去玩游戏,玩玩具。我想,看电视这个匮乏,现在算是差不多补上了。
脑海里生出了一句话:当一样工具可以被我任意使用,那么它便不再特殊。
我小的时候小孩子的零花钱是很少的。五毛一块,都算是一笔小小的巨款。我有个亲戚家的小女孩比我小一岁。她父母经营着一家自己的食品厂,所以这个小女孩,对于零食司空见惯的。在五六岁孩子们正嘴馋的阶段,她对零食几乎已经没有什么特别的欲望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35638/0f1c2ae00065e87a.jpg)
我印象很深刻的一次,她拿着五块钱,带着一帮小孩来到村里的小商店。指着柜台里花花绿绿的零食,挑选了几种说我要这个,这个这个。然后把钱给老板。这种买东西的方式让我有点惊讶,因为平时我和其他小伙伴买东西都会问问哪样东西多少钱?然后计算着自己手里的钱看够不够。那一次,她买了几样零食,花了大概三块钱。
她让旁边的小孩帮她拿着东西,打开一包尝了一口,觉得好吃,就跟别人一人分享一个,剩下的她自己吃。打开第二包,尝一口,觉得味道不是很喜欢,就问谁要吃,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去拿,大家一起分掉。这让我又有点惊讶,竟然可以这样选择零食。
她还有另外一个习惯,每天一瓶健力宝。那个年代,吃个两毛钱的冰棍儿,就觉得已经很满足啦!健力宝一瓶是2块5或者三块。一次出于好奇,我尝了一口,味道有点怪。但她却喝得津津有味。我计算着,这2块5或者三块,我能买多少多少东西,我能买彩笔。为什么要花在这样一罐不怎么好喝的汽水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35638/d5fb347385319a9f.jpg)
时隔20多年,但我今天看到了孩子对电视和糖果的态度,再来回忆这个小女孩,一切便有了解释。
在那个匮乏的年代,大多数时间,我和其他小伙伴对钱和零食是可望而不可得的。所以在我的眼里“得到”比较重要。
而这个小女孩零食是可以随便使用的。她的家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零食和工厂里的样品。她随时随地可以拿来吃,甚至当饭吃也没有人会限制。所以买零食对她来说,只是满足好奇心,增加新体验。喜欢了就拿来大家一起品尝,不喜欢了就给需要的人。
在不断的体验和选择的过程中,她发现了自己喜欢的口味。于是,他开始忠于自己的体验和欲望,来随意使用零食这一工具。
当我有一个需求,比如喜欢一件衣服,一个包包,想吃个甜品之类的,然后我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个过程其实是很美妙的。从我而发的需求,然后它被满足。这是一个完整的体验。
我有一个需求,我暂时没有能力满足,我把这个需求记下来,一步步通过努力来使它得到满足。这个体验也会不错。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35638/b67597d9ee4111c6.jpg)
我有一个需求,这个需求无论是通过努力满足还是立马满足,总之它的可以被满足的,这就是生的希望。
我的需求被人为的限制而导致无法满足,这个能量就被阻塞了,不断重复这个被雨热的体验,就制造出了匮乏感!
欲望不被满足我可能会失望或者伤心。
而匮乏感却很容易驱使着人去占有更多,却不能产生更完整的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