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又因为一些事情,有一些心里不爽,想发火。最后拌嘴了几句,实在不想闹大,就憋着睡觉了。
第二天,虽然心情比较糟糕,但是也没那个劲头吵架了。
现在,仔细想想昨天的争吵,可能换一种方式,就不至于变成矛盾。
这里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一下,但愿下次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而不是再次造成争吵。
1. 所有疑问,反问,质问都用陈述句来讲。并且语气换成讲故事的语调来讲述一件事情。
在发现问题时,自己占理,就使用反问,质问,再配上高扬的语调,会让对方听了不舒服。这样反而会造成负面效果。
其实自己有时候使用反问句,可能很多时候并没有发火或者埋怨的意思。
单纯的是理工男,在争论问题时,喜欢使用反问的语句来争论因果关系。可是反问甚至质问的语气,听的一方却会理解成埋怨,故而条件反射的防卫自己,从双方发生莫名其妙的争吵。我觉对方莫名其妙,对方觉得我强词夺理,然后再把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涉及到,这样争吵就永远无穷无尽。
所以当自己心里郁闷,想要发火,或者发现对方的错误的时候,不要使用上扬语调的反问句,这样会适得其反。尽量使用平淡的语气,讲述故事一样的方式来陈述一件事情,这样会让对方,从整个事情的脉络中,发现自己哪一个地方疏忽了,或者做错了。这样可能更加能够达到效果,并且不容易产生争吵。
2. 若是有问题,想要发火,先不要立即去找当事人,可以先试着把问题自己先解决了。解决完后,在去和当事人陈述。
问题发生,其实最终的结果,是希望问题按照自己的方式被解决。所以找当事人,除了发泄自己心中怒气,爽一下,对于问题本身不能产生任何影响。
所以自己先把问题完全的解决掉,并且注意的是,这个问题按照自己方式解决了后,是否真的没有后续影响,若是只解决了一半,结果当事人发现后,反过来怪罪起了自己,这样问题本身,就被复杂化了,反而更加容易产生新的问题,导致新的争吵。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可能自己心里那股怨气也没了,就也不想去和当事人理论了。
以上是我自己的思考,总结来说,就2点:
1. 心里急,慢慢说,轻语调,讲故事。
2. 有问题,先解决,事若了,心自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