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心不老,越是年老越是不服老,唯恐不被尊重,沦为无用之人,为此要有深度理解人性,当我们可以洞彻这些也就意味着对于自己人生高度的理解。毕竟,我们所理解的所有其他人,都是自己心理的投射。
![](https://img.haomeiwen.com/i7628685/fec7b9404d66e97c.png)
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天下唯一无私的爱,这样说大概反对的不多,但是反过来就有很大不同。如果说,我们对于自己父母尤其年老父母的爱,能够达到爱自己孩子的十分之一,估计就可以被好多人称得上“孝顺”了。
我们不是为了空谈道德,是想谈谈这种特殊年龄的亲子关系,为此先看看现实生活中中年子女与老年父母相处的问题现象。
有老年人脾气不好,所谓不好也不是每天不讲理发脾气,只是一旦遇到不合心意事情,就会恼羞成怒,大发雷霆,蛮不讲理,使人无奈。
有老年人帮忙照看小孩子,喜欢指点事情,品头论足,当大家一再忍让时候,毫不觉察,试图交流改变无效,继续无理取闹的意思。
诸如此类,等等,太多。很多子女也是理解老人的,既然自己忙于工作或者懒于照顾,也就任由老人家呗,毕竟“他就这样子,还能怎样呢”。
说虽如此,看着老人貌似无理取闹让人着实头疼情况,还是分析个中原因,其实不外乎这几点:
一是信息封闭。老人因为岁数原因,渐渐脱离社会,原本大量信息日渐减少,这对于原本一直上班的老人更严重。人是社会动物,脱离主流社会导致不舒服感受。
二是相对弱势。就家庭地位而言,老人由原本家庭主导者,权威者,慢慢变得无足轻重,尤其代沟的客观存在,使得很多观点不再被认可,沦为相对弱势者,所谓家庭里的“老小孩”。
三是器官老化。岁数不饶人,表现之一就是老人身体开始出现各种大小毛病,其中包括大脑器官老化。物极必反,由盛变衰,这是人生岁月的无奈与必然。
四是需求缺失。上面这些社会与身体的变化,好似一个成功者突然被剥夺一切荣耀与权利,心理失衡是巨大的,表现为心理需要不能被满足。马斯洛的五种需求,从生理物质需要,到安全感,关爱,尊重,个人价值感,都是注定无法被充分满足的,这就是最大的现实。
由此,从心理角度看,对于爱闹的老人,“老小孩”,比较好的应对以下:
一是要觉察顺着说。孝顺老人最难的是“顺”,尤其自己作为子女被老人攻击时候。平时就要顺着说,多说曾经的成就,请教有益人生经验,而遇到老人脾气糟糕时候,知道这是“异常”心理状态。异常心理状态人人有,老人由于年龄缘故更加严重,甚至因为身体原因更是如此,对此必须从客观、从有效出发,别试图讲道理或者启发引导,就要顺着说。
二是高质量陪伴。都知道陪伴孩子要确保高质量,对于老人也是如此,又由于事实上大多数人陪伴老人时间实在有限,更要有意识提高陪伴质量。思考一下,假设没有语言会如何表达关爱呢,这时候能揉揉肩膀,按摩颈背,剪剪指甲,虽微不足道,足以传递情感。只是很多人无法做到,也不敢尝试。
三是适当满足需要。由于自我中心主义思维,发现别人需要不是容易事,了解到老人需求的缺失现实,更要要善于察言观色会意。老人多是爱面子的,很少会直接说出需要,因此主动虚寒问暖,再表达尊重佩服,体现离不开的价值所在,当然稀罕物品要想得到及时买来。毕竟,如果你说关爱父母,就要能列举出实实在在的具体事例!
人老心不老,越是年老越是不服老,唯恐不被尊重,沦为无用之人,为此要有深度理解人性,当我们可以洞彻这些也就意味着对于自己人生高度的理解。毕竟,我们所理解的所有其他人,都是自己心理的投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