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白话《庄子.庚桑子》:不要过于瞩目

白话《庄子.庚桑子》:不要过于瞩目

作者: 十四施无畏力 | 来源:发表于2022-05-14 09:20 被阅读0次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隐居南华山,唐玄宗天宝初年,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下面来看看其中的“庚桑楚篇”:

1.庚桑(sāng)子闻之,南面而不释然;弟子异之

庚桑子闻之,南面而不释然:“庚桑楚”听到了大家的谈论,面向南方,心里很不愉快。

弟子异之:弟子们感到奇怪。

2.庚桑子曰:弟子何异于予;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夫春与秋,岂无得而然哉(zāi);天道已行矣

庚桑子曰:弟子何异于予:“庚桑楚”问,你们对我的态度,有什么好奇怪的?

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春天,生机勃勃,万物生长。

正得秋而万宝成:秋天,庄稼成熟,果实累累。

夫春与秋,岂无得而然哉:春天与秋天,难道就没有功德可言吗?

天道已行矣:这不过是大道自然运行的结果罢了。

3.吾闻至人,尸居环堵之室,而百姓猖(chāng)狂,不知所如往

吾闻至人,尸居环堵之室:我听说真正得道的人,像木头人一样,安静地生活在小屋内。

而百姓猖狂,不知所如往:百姓悠闲自在,高高兴兴,做自己的事儿;谁也不关心谁是圣人,圣人在哪里。

4.今以畏垒(lěi)之细民,而窃窃焉欲俎(zǔ)豆予于贤人之 间;我其杓(sháo)之人邪;吾是以不释于老聃之言

今以畏垒之细民,而窃窃焉欲俎豆予于贤人之 间:如今“畏垒山”的百姓,私下谈论,想把我当做贤人,来供奉我。

我其杓之人邪:我难道愿意成为众人所注目的人吗?大家知道,一旦谁当官了,必然有人上门送礼,烦都烦死了。

吾是以不释于老聃之言:想起“老聃”的教诲,所以我实在不愉快。

5.弟子曰:不然;夫寻常之沟,巨鱼无所还其体,而鲵(ní)鳅(qiū)为之制;步仞(rèn)之丘陵,巨兽无所隐其躯,而孽(niè)狐为之祥

弟子曰:不然:弟子说,不是这样的。

夫寻常之沟,巨鱼无所还其体,而鲵鳅为之制:小水沟里,大鱼不能转身,而小鱼却能游刃有余。

步仞之丘陵,巨兽无所隐其躯,而孽狐为之祥:小山丘上,大的野兽没有办法隐藏身体,可是小狐狸正好得以栖身。

6.且夫尊贤授能,先善与利;自古尧,舜以然 ,而况畏垒之民乎;夫子亦听矣

且夫尊贤授能,先善与利:再说尊重贤才,重用能人,赏赐善人,给予利禄。

自古尧,舜以然 ,而况畏垒之民乎:从“尧舜”时代起,就是这样;何况“畏垒山”的百姓呢。

夫子亦听矣:老师,你还是顺从大家的心意吧。

“庚桑楚篇”“是首句里的一个人名,这里就以人名为篇名;全篇有讨论顺应自然倡导无为的,有讨论“认知困难”和是非难以认定的,多数段落还是在讨论如何养生。

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他所关注的“道”是以人为核心,从人的生命,人的精神,人的心灵去阐释“道”。

《庄子》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在哲学领域有较高研究价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常常翻阅,使得心灵安静下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话《庄子.庚桑子》:不要过于瞩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fd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