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隐居南华山,唐玄宗天宝初年,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下面来看看其中的“庚桑楚篇”:
1.道者,德之钦(qīn)也;生者,德之光也;性者,生之质也;性之动谓之为,为之伪谓之失;知者,接也;知者,谟(mó)也
道者,德之钦也;生者,德之光也:大道,是自然的敬仰;生机是“德”的光华。
性者,生之质也:“本性”是生命的本根。
性之动谓之为,为之伪谓之失:符合本性的行动,称之为“有所作为”;不符合本性的行动,称之为“失”。
知者,接也:“知识”来自于外物的接触。
知者,谟也:“智慧”出自内心的谋划。
2.知者之所不知,犹睨(nì)也;动以不得已之谓德,动无非我之谓治,名相反而实相顺也
知者之所不知,犹睨也:具有智慧的人也会有不了解的知识,就像斜着眼睛看,所见必定有限。
动以不得已之谓德:举动出于不得已,叫做“德”。
动无非我之谓治:行动不仅仅为自己,称为合理。
名相反而实相顺也:追求名声,必定适得其反;讲求实际,就会事事顺应。
3.羿(yì)工乎中微而拙(zhuō)乎使人无己誉;圣人工乎天而拙乎人;夫工乎天而俍(liáng)乎人者,唯全人能之;虽虫能虫,虽虫能天
羿工乎中微而拙乎使人无己誉:“后羿”善于射中微小的东西,而拙于使人不称赞自己,也就是无所谓。
圣人工乎天而拙乎人:圣人善于契合自然,而拙于应合人为。
夫工乎天而俍乎人者,唯全人能之:能够契合自然,而又善于应合人世的,只有完整的人才能做到。
虽虫能虫,虽虫能天:只有虫子才能安于虫子;只有虫子才能契合自然;也就是接受自己的命运,我既然是一只虫子,就好好做一只虫子;人可能就乱想了,为什么他比我有钱,他比我帅。
4.全人恶天,恶人之天,而况 吾天乎人乎;一雀适羿,羿必得之,威也;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
全人恶天,恶人之天,而况吾天乎人乎:全人厌恶自然,是厌恶“人为”的自然;更何况是用我的标准来看待自然和人为呢。
一雀适羿,羿必得之,威也:一只小雀向“后裔”飞来,“后裔”肯定会把它射中,这是后裔的能力。
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把整个天下当作雀笼,那么鸟雀没有一只能够逃脱。
“庚桑楚篇”“是首句里的一个人名,这里就以人名为篇名;全篇有讨论顺应自然倡导无为的,有讨论“认知困难”和是非难以认定的,多数段落还是在讨论如何养生。
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他所关注的“道”是以人为核心,从人的生命,人的精神,人的心灵去阐释“道”。
《庄子》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在哲学领域有较高研究价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常常翻阅,使得心灵安静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