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日更/日课

作者: 子非八爪鱼 | 来源:发表于2022-03-08 05:32 被阅读0次

    前几天看到一个书友的文章,想了很多。他谈到自己断更了,不是因为别的,一方面工作繁忙,一方面感觉日更的坚持成了一个执念。原文讲得很好,比我简单复述要生动的多,也讲了很多自己城市规划的工作,看来是个同行。这里做一个引子,谈谈自己。

    2月5日春节期间,我在简书开始日更,同时夫妻两个还开始了日行一万步的日课,希望能够和日更一样,一直坚持下去。目前为止还不到三十天,时间不长,但是有很多的感触,陆陆续续也化成短文写了出来,今天总体聊聊。

    首先,我们为什么需要日更或者日课这样一个形式?

    简书的日更是写文章,锻炼笔力,记录生活,甚至变现,许多人做了日课,也都是类似曾国藩一样或自省,或练习书法,或读书记录,这都是很好的事情,很阳光向上。令人无奈的是,促人上进的事情大多是反人性的,让人不舒服的,远远比不上睡懒觉、打游戏、看短视频放松,更不如呼朋唤友打麻将喝小酒潇洒。此时,有一个日更或者日课的外在形式挂着,平台用一套头衔、勋章之类的激励体系刺激着,更容易克服初期的困难和不适应。2015年下半年我开始规律地跑步锻炼,大概半年左右每次运动后都会发朋友圈,晒晒跑步距离和路线,拍几张大汗淋漓的照片或路上的风景,听着亲朋好友的赞美和鼓励,心里美滋滋的,确实能激发出继续下去的勇气。我想这都是类似的。

    其次,为什么要坚持?

    这个过程很难,需要大量的重复、长期的坚持才能逐步养成。下山容易上山难。所谓的“刻意练习”就是如此。跑步尤其如此,涉及到跑步技术的学习实践、作息的调整、饮食的控制等等,有一个从忙乱到规律、熟能生巧的过程。

    第三,坚持之后是什么?

    纯粹的咬牙、硬性的坚持是不够的。人的意志力、心力是有限的,单纯地硬抗着“吃苦”是不够的。不可避免的意志疲劳,会导致行动的放弃,要化“能吃苦”为“以苦为乐”,从行动中找到正向的反馈,找到乐趣,如此才是坚持的下一个阶段。比如简书日更,一段时间后感觉下笔更流畅了,思路更自如地化为文字落在纸上;比如跑步,坚持一段时间后,哪怕有周围的鼓励--“厉害,真能坚持”,也会渐生懈怠。但是如果发现有了减肥的效果,或者跑步更轻松了,精力更充沛了,或者哪天谁讲“诶,你脸好像瘦了?”,内心的愉悦感会让你自觉去换跑鞋的。16年以来我再没有发过跑步的朋友圈,不是不跑了,而是不需要朋友们的激励也能继续下去了,内心有一个发令枪在的。

    最后,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为了规范自我,约束杂念,最终是养成微习惯,化为潜意识。锚定一个/几个合理目标,初期通过单调、机械、耗时的重复,一方面驱除声色犬马的诱惑,挤占掉无用繁杂的应酬时间,更重要地是逐步形成肌肉记忆,养成一个个小的习惯(我称为微习惯),最终内化到思维模式中,成为潜意识。为什么要成为潜意识才好?大家应该都有睡眼蒙松起来赶着上班的经历,那时候不需要选择,不需要下决心,不需要耗费心力,摸索着洗脸刷牙上厕所,十分钟搞定,效率极高,原因无他,多年天天重复下来的潜意识而已。

    初中读书时,听老师讲过华罗庚“烧水、洗杯子、找茶叶”的故事,印象很深刻,慢慢用在学习、日程安排上,习惯性地找出做事的“瓶颈”来协调几个事情的优先级。多年以来已经成了潜意识,工作、生活中受益良多,只可惜我只养成了这一个值得一提的微习惯或者说思维模式。据说类似的、甚至更高级的思维模式,投资大牛查理芒格有35个之多,统统内化成为潜意识,按他的老伙计沃伦巴菲特讲法“查理有一种本领,能在五分钟之内看穿一个商业模式的本质”,简直无法想象。

    回到那个书友的故事。断更了又如何?破除连续数字计数的执念,回归日更的本质,作为成年人,谁还会一直惦记着童年的学步车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谈日更/日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fm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