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这首送别词中的“一笑作春温”、“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句,是苏轼这种豪放性格、达观态度的集中体现。然而在这些旷达之语的背后,仍能体察出词人对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怅,以及对身世飘零的深沉慨叹。
行香子.冬思
宋 苏轼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
情何限、处处消魂。
故人不见,旧曲重闻。
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
绣罗衫、与拂红尘。
别来相忆,知是何人。
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上片前四句追忆作者与友人江村寻春事,引起对友人的怀念。 以下三句表明,词人更想念他们杭州西湖诗酒游乐的风景胜地——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过片四句回味游赏时两人吟咏酬唱的情形:平常经过的地方,动辄题诗千首。 “别来相忆,知是何人”又转到眼前。
鹊桥仙·一竿风月
宋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是渔父的生活环境。“家在钓台西住”,这里借用了严光不应汉光武的征召,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的典故。以此来喻渔父的心情近似严光。上片结句说,渔父虽以卖鱼为生,但是他远远地避开争利的市场。卖鱼还生怕走近城门,当然就更不肯向红尘深处追逐名利了。以此来表现渔父并不热衷于追逐名利,只求悠闲、自在。
好事近·摇首出红尘
宋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这首词的开头“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写出作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潇洒疏放的襟怀。“活计”两句,勾勒出一位渔父的形象。这里的渔父形象,实际就是作者晚年的写照。他长期住在嘉禾,过着远离俗世的生活,所谓“醒醉无时”、“披霜冲雪”,都是指安闲自得,自由自在。
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
宋 朱敦儒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3]花开。
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
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这首词写作者晚年以诗、酒花为乐事的闲淡生活,用语浅自而意味悠远,流露出一种闲旷的情调。清新淡雅,韵味天成的小词,语意俱佳。
如梦令
宋 蒋捷
夜月溪篁[2]鸾影。晓露岩花鹤顶。
半世踏红尘,到底输他村景。
村景。村景。樵斧耕蓑渔艇。
在宋末词人中,蒋捷词别开生面,最有特色和个性,词风也是另辟蹊径,不主一家,而兼融豪放词的清奇流畅和婉约词的含蓄蕴藉,既无辛派后劲粗放直率之病,也无姜派末流刻削隐晦之失。 这首小令语言质朴,“半世踏红尘,到底输他村景。”是这首词的精髓。
虞美人
宋 蔡伸
红尘匹马长安道。人与花俱老。
缓垂鞭袖过平康。
散尽高阳、零落少年场。
朱弦重理相思调。无奈知音少。
十年如梦尽堪伤。
乐事如今、回首做凄凉。
一个人,一匹马,行走在长安古道上,不由得就想起过往的一切,感怀知音难遇,凄凉自是在所难免。“朱弦重理相思调。无奈知音少。”一句与岳武穆之“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相比,虽感触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金 元好问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
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
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整首小令表面上看,只是对山林间悠然自得的生活,没有任何一字提及诗人对当时的元朝暴政的不满之情。但细细咀嚼,又字字句句语含沉痛,蕴藏着对暴政的不满之意。虽不言情,但通过写景抒情,情藏景中,充满了诗人悲愤之情,情深意挚,可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申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
网友评论